藝
術
家
王明明,1952年出生于北京,山東省蓬萊縣人。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
七十年代,王明明長期刻苦學習和創(chuàng)作,求教于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凌滄、盧沉、周思聰、姚有多等諸名家,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1978年考取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曾在北京、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出版多種個人畫集。
現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北京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他被北京市委授予“首都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傳
統(tǒng)
樹
上
開
鮮
花
在繪畫題材的選擇上,王明明一直持開放的態(tài)度,隨情隨性而為。其實他早期就開始了花鳥、山水畫創(chuàng)作,因為很少向外界展示,因此學界把他界定成了人物畫家。作為人物畫之外的另一種情感抒發(fā)方式,王明明卻在放松式的不經意間畫出了花鳥的精髓和神韻。因此初讀王明明的花鳥畫,遂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仿佛在呼之欲出的意象叢中,嗅到來自山野陽光下的真切的自然氣息,滿蘊著鮮活清潤的筆意墨痕,浸透畫面的每個角落,涌動著掩飾不住的清新墨韻靜靜地氤氳在他的筆尖毫端。
作為當代畫壇實力派畫家,王明明從未放棄過對傳統(tǒng)的堅守與改造。他認為只有充分認識傳統(tǒng)精神的偉大,才能使自己有較高的起點。特別是在花鳥畫領域,幾千年來業(yè)已形成了有序可循的發(fā)展脈絡,傳統(tǒng)所賦予的筆墨影響似乎更為深刻而持久。它如橫亙在當代畫家有關理念和技法的十字路口,考驗著畫家的藝術智慧。在各種思潮和技法撲面而來的時代環(huán)境中,王明明依然守望在傳統(tǒng)的沃野,沉醉在這片古老風景之中。他把宋元的法度,明清的筆墨,近代的革新,當作一片藝術的天空,只要抬頭就可以望見思緒的云朵,靈感的飛鳥。它們掠過的蹤跡隨時會輕落在畫家多感的內心,漸漸揮就而成充滿古典意蘊及時代特色的花鳥意象。他的花鳥作品從內而外皆滲透了傳統(tǒng)的點滴精華,進而完成了向傳統(tǒng)文脈的精神回歸。
王明明的花鳥畫,在筆墨技法上保持了幾分靜氣和雅氣,使畫面在靜穆的氛圍里,彌散著柔麗溫雅的筆墨韻味。那么什么是一幅畫的靜氣呢?齊白石認為靜氣就是融合之氣。他說:“畫中要有靜氣。骨法顯露則不靜,筆意躁動則不靜,要脫盡縱橫之氣,要有一種融合之氣浮動于丘壑之間!边@種融合之氣,相對雄強恣肆的縱橫之氣而言,顯得更加溫和安靜,不僅蘊藉了婉轉含蓄的藝術之風,而且也體現了陰陽相諧,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畫家在花鳥語境的構建中,努力營造著與自然的和諧之境,詮釋著藝術家對自然的認知,對藝術的理解。他并沒有把自己的情趣單純交付給自然,而往往是借花鳥之景, 表達內心喜、怒、哀、樂的種種情愫,并互相消融其中,力求在自然的一花一鳥中,體驗無限的、永恒的宇宙本體。他以輕盈靈性的筆墨,將花鳥的精彩片斷融于畫中,恣意描繪了花鳥的鮮活艷麗,典雅寧靜,使畫面帶著浪漫的詩情,進入一個“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藝術圣境。此時,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的富有生機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合二為一。另外,畫家追求的和諧之境,也落實在畫面氣勢的營造、筆墨的經營、時空的置換、以及心與物的交融之中。它不僅在格調上洋溢著和諧的意境之美,而且在筆墨、構圖等技法上也在追求著和諧之境。畫家追求色彩的變化與和諧,色墨并用,墨色相輔,呈現出色彩斑斕、變化豐富、激情充盈的視覺效果。同時,他還著意經營畫面中曲直、虛實、干濕的呼應與協(xié)調,使各種構成元素在矛盾中最終走向和諧統(tǒng)一。
在意境的營造上,王明明一向追求恣意靈動、簡潔勁秀的雋永之風,令筆下的花鳥圖式在生動傳神的塑造之外,透露著平淡天真的審美意趣。平淡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認識。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禪宗故事,說一個老和尚一開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來就變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又過了十年,又變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這樣一個過程,就是人類走向精神成熟或是回歸本質狀態(tài)的必然過程,符合“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學思想。而天真的風格是繪畫審美的最高要求,這種意趣的內質其實就是畫家心性的外化,元代的倪云林,主張“雖極省筆而天真自得,用墨隨意,始見天真”。王明明正是從古人的筆墨經驗中,吸取了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拘泥于筆墨上的苦心經營,而是筆隨心動,自然率性,在秀逸華滋之中凸顯空靈的墨象,呈現超逸輕靈的“逸趣”,釋放出畫家的本真性情。因此無論是南方的奇花異草,還是北方的花鳥魚蟲,紛紛映現在畫家的審美視野中,并通過灑脫靈秀的筆墨轉化為凝結了情感和造詣的水墨語言。
由于王明明有多年練就的書法功底,使他在諸多的花鳥作品中,不知不覺地注入了一定的書法元素,從而突出了文人畫的筆墨特征。他在飛舞的線條與富有張力的畫面結構中,營造了一個奇幻靈變的水墨世界。那里涵蓋了藝術家所要表達的一切,形神、氣韻、風骨、陰陽、剛柔、虛實等等,都通過豐富變幻的線條演化成神妙的花鳥形象。或婉麗娟秀,如清泉溪流蜿蜒曲折;或溫和敦厚,豐腴中透出勁健。飽滿中不乏力度,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的中庸之美。
王明明在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擅于運用墨和色彩的交織,構建詩化意境的花鳥圖式,充滿浪漫唯美的古典之風。他的作品常常通過清潤簡約的筆觸,淡雅冷逸的色調,營造極富詩意和想象的花鳥情境。畫家將對自然、藝術和人生的熱愛逐漸衍化為一種詩意的冥思,并在詩的氛圍中,傾訴瀟灑自如的審美理念,生機活潑、意趣橫生的審美表現,使作品蘊含著含蓄豐滿的典雅詩意。因此他筆下的花鳥世界,往往呈現出的恬適寧靜。在這樣的氛圍里,無論是小鳥的靈動神態(tài),還是花草舒卷的姿容,皆流露出一片秀雅之境,體現了一種遠離鬧市,脫離塵囂的清幽之美,反映了畫家對原始野趣的向往與追求。畫中的禽鳥、池塘、樹林、山野等種種物象,融入了自然與心靈的空間,是對感性形象的神韻和情趣的超越,最終結構為一種清新盎然的藝術境界。
王明明的花鳥畫在守望傳統(tǒng)的同時,也在嘗試著向現代水墨語言的轉型。因此他的一部分花鳥作品,在色彩和構成上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和審美情趣。畫面中那些抽象的概念與斑斕的色塊組合,皆屬于畫家對當代水墨花鳥的實驗性的探索。它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花鳥的語言束縛,像是從過去完整的體系中拆解開來,再對作品的筆墨、色彩和構成,進行重新的包裝和整合。這樣產生的效果是奇異的、出人意料的,但充滿了時代的新意和美感,似乎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同時也代表了花鳥畫未來發(fā)展的一個方向。
王明明的寫意花鳥畫,始終將傳統(tǒng)視為鑄就作品靈魂的骨肉血脈,但這種構建并非是傳統(tǒng)的復制翻版,而是以自己的氣質風范為基點,從傳統(tǒng)的筆意精神中攝取造化之美,汲取精髓,打造屬于自己的筆墨個性。多年以來,他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筆墨經驗儲存為爆發(fā)性的能量,不斷實現著藝術的飛躍和升華。
文/劉麗芳
資料由北京一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編輯整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