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吳冠中于一九九二年以二十世紀中國畫家第一次個展于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蘇富比及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也開始重視中國當代油畫,拍賣目錄先是出現潘玉良、常玉等早期留法畫家之油畫作品,而中堅輩畫家如曾以《父親》獲得大陸第二屆全國美展首獎的羅中立(1948~),畫價頻創(chuàng)高峰的陳逸飛(1946~),皆受到臺灣藏家的注意。
而以《粉筆生涯》奪得第六屆全國美展油畫銀獎的曹新林雖是姍姍來遲,卻是好酒沉瓶底,其藝術成就早受到國際畫壇肯定,曾于一九八七年以作品《做風葫蘆的老藝人》入選在紐約的“中國當代油畫展”,名作《粉筆生涯》更是兩度在東京展出,香港及新加坡也都熟稔他的作品,究競這位曾培育無數畫壇新秀,素有“美的播種者”之稱的曹新林,他的畫作有何特色,其作品在中國油畫的發(fā)展史上扮演何種角色。
曹新林出生于1940年,距離1919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已有二十年,中國油畫的發(fā)展從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專,已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西洋畫教學,嗣后我國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北平藝專和第一所高等美術學院--國立藝術院(后改為杭州藝專)都在二十年代先后成立。而影響中國繪畫走向寫實畫風,排斥印象派(1874年第一次展出)和野獸派(1905年產生)的關鍵性人物徐悲鴻(1895-1953)于1927年自歐洲留學歸國,并擔任北平藝專的校長,由于他極為重視西洋文藝復興后科學的準確(解剖學)及視覺的準確(透視學),曾于1929年,第一屆全國美展時與徐志摩對關于西方現代繪畫的發(fā)展有嚴重的辯論,其后由于日本侵入中國而結束中國油畫第一階段的發(fā)展。
曹新林一九六四年畢業(yè)于成立于50年代的廣州美院,70年代的作品受到于大力貫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式,并受俄國寫實主義的影響,呈現民族情感與地方性風格,這是他的學院時期。文革時,社會上充斥著個人迷信和崇拜,對生活和感情的偽造和粉飾,長時期把藝術和政治混為一談,以及在藝術上不能自由探討,所幸他到鄭州青少年宮里擔任美術教師長達八年。這些年輕學生充滿傲氣,于是他告訴學生,“你知道著名畫家李可染嗎?他曾自刻一方圖章叫做‘七十始知已無知’并以‘白發(fā)學童’勉勵自己,他更提醒自己,‘學畫’首先是品德的修養(yǎng),然后才是繪畫的功力!彼睦锩靼住耙粋大畫家必先是一個大人物”,他更鼓勵學生,要學習巴黎畫派的羅特列克或是梵谷,到街頭巷尾去找尋真實的模特兒。這一段教學相長的經驗,給了他更多的創(chuàng)作的活力就好象是當年卡蜜兒與羅丹的相遇,邁入中年的羅丹正面臨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因為卡蜜兒的年輕及才華,而激發(fā)了羅丹更上一層的創(chuàng)作力。因此進入80年代,一方面由于對外開放,相伴而來的是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曹新林的觀念更新,信心倍增,并努力探索,《坐藤椅的少女》顯示出他對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的了解,簡化的人物線索,對比色的大膽使用,他尤其喜愛意大利籍的巴黎畫派畫家莫迪里亞尼,人物作品遂由過去質樸的純真美、憨厚而轉化成優(yōu)雅、柔軟與和諧,但是他卻很少表現莫氏受塞尚的立體主義之影響,因此顯示出畫家的有所為與個性中的坦誠、自然與雋永。
一九八四年曹新林以《粉筆生涯》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銀質獎,媒體的競相報導,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畫展邀請,并沒有讓這位和齊白石同樣來自湖南鄉(xiāng)間的畫壇新貴沖昏頭。《粉筆生涯》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作品,作品的成功來自于曹新林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真實了解,與內心渴望的尊重,畫面的左下方,剛擦拭的黑板顯示課已上完,然而滿頭白發(fā)的老師,不及揮去中山裝上裝的粉筆灰,滿臉的皺紋卻以認真的,嚴肅的表情告訴我們他的教導態(tài)度--學生們是否已都了解,這樣具有永恒性的作品,令人想起后期印象大師梵谷的名作《食忝的家庭》,梵谷以單一的灰黑色(如此作中的黑板)來突顯餐桌上唯一的食物,觀看者從左下角的粉筆盒,越過黑板而停留在教師專注的眼神,曹新林舍棄西方文藝復興前大師如馬薩其奧名作《三位一體》的單一透視,卻仍能產生相同的力量,令人折服。
邁入90年代,曹新林已能靈活的運用西畫的技巧和材質,對各種畫派的理論也能“自由、隨心所欲的進出”、《書香門第》顯示出中國人經濟力的不斷提升,及中華文化的深厚影響,而畫面營造光源的功力,已深得17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特的真?zhèn),《沙地放牧》則以頑強的古柳長出新芽,顯示堅毅的韌性和不絕的希望,象征的意味頗濃。無論是何種題材,總是具有強烈的中國人精神、深厚的鄉(xiāng)土味,曹新林以他樸實的基本功夫訓練,卻時時不忘以中國傳統藝術家寄情于自然的虔誠,平衡西方現代藝術對于物質的宰制精神,而他企圖突破自己成就的努力,必將形成另一階段風格穩(wěn)定的過程,欲達下一波高峰之前的艱辛巔簸自不能免。
黃河(臺灣)
標竿藝術教育中心藝術總監(jiān)、文化總會藝工研習營班主任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