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詩書之外,常年徜徉于經史子集傳統(tǒng)經典的閱讀。他通過以點帶面,探賾鉤深,選取代表性歷史人物,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文人札稿形式開啟與歷史經典的對話。奉獻出其對民族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解讀。
《寄給歷史之書札》凡30則,其所對話歷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將,又有詩文、書家等,涉及歷史傳統(tǒng)文化各個方面。其語言既莊重,又詼諧幽默,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讀后給人以啟發(fā)、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有中國書協(xié)原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國楷書研究院院長等多個頭銜。但他最認可的是自己永遠是農民的兒子,是一位終身向學的學人。他同時又屬于兩個族,一個是草根族,一個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娛樂圈明星,而是歷代先賢圣哲。先生把與這些歷史人物的對話看作是接受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洗禮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著歷史沉淀傳承的厚重,又體現(xiàn)著時代精神的鮮活。
《旭宇寄給歷史的書札》2017年春連續(xù)在《書法報》發(fā)表后,引起書界及社會巨大反響。《書札手稿》也被收藏家攜去珍藏。書法評論家李庶民、西中文、張瑞田、胡湛、陳智、邱世鴻等,認真閱讀,仔細剖析。認為《旭宇寄給歷史的手札》以簡明的語言,批判或肯定諸歷史人物。其既具經典傳統(tǒng)性,又具有時代的文化審美屬性。其既是當代的,也是屬于歷史的。
自本期始,我們將逐則分期轉載發(fā)布,并附我們不成熟的闡釋。讓我們一起再次分享文人書法大家旭宇先生的歷史穿越之旅。
|寫在前面|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書生。雖所學不深,但終身向學,并且認為生在中國,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過的幾十年間,接受華夏先賢圣德的洗禮,接受他們的教育,成為他們的粉絲,明了一些事端,“滌穢濁兮存正靈”,該是何等的自豪和快樂。
中庸之道,是人間正道。環(huán)顧世界,唯有我華夏文明有此盛德,并且自古至今發(fā)揚光大,永不斷流。這是天道,以人為本,國強不霸,惠澤四鄰。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無一害,行之正而彌之遠,是以華夏文明數(shù)千年永放光芒。雖然曾遭外來之侵,但我國文明總是使那些外來江河融匯一起歸于華夏之大海。因之,我們文化自信!
細數(shù)自己走過近八十載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啟我以清,唯釋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開始讀老子的《道德經》,那時迷蒙不知所言,但一直讀著,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于身其德乃真”,從自身做起,常思己過,消除穢濁,以存正靈,并以“正靈”聆聽圣賢教誨,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觀人,于是有了些想法隨時記錄下來,并于去年拈筆成文,題曰《寄給歷史之書札》,計三十通,獲《書法報》之支持,辟版刊發(fā)。其草稿雖書寫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給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書札,兩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歡讀些古書。在偉大時代的今天,有領袖的號召,感知前賢的心音,在躁動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懷安靜下來,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啟示和惠澤。尤其是老子之學讓我畢生追尋,那樣的一種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稱絕,天門頓開。讀著,讀著,有時夜間坐起來領會深奧,冥想兩千多年前圣賢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向往之。
于是開始寫些手札。此后,我又與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寫了三十篇《老子與書畫》短文,擬于二〇一八年歲始在《書法報·書畫天地》刊出,算是我學習老子心得之點滴。感恩先賢,感恩偉大時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讀書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娛”,此語應是寫照于我,才疏學淺,筆墨不精。媳婦再丑總是要見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賜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旭宇寫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東麓
書影
|簡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chuàng)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tǒng)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chuàng)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草稿
正本
|釋文|
始皇大帝:
陛下之功過千載難定,長城一事足見之,今日已申遺世界之文化遺產,華夏之驕傲也。陛下之功過何誣之。(焚書坑儒)另論之。
后世書生 白陽頓首
|解讀|
以58字之短,文跨古今,贊始皇蓋世功業(yè),頌民族千載輝煌。行文筆調酣暢,情采波瀾起伏,文法則于抑揚之間,寄托無限。
首句四字一行,盡含尊重,盡達敬重,雅而有禮,語調平靜,以見2000余年的歷史情思,在經過無數(shù)憤激之后,終于走向淡定。而本書及于4位舊時帝王,唯此篇作“大帝”,是知旭宇先生以文化之高岸,心中在意的是,首開中國統(tǒng)一千秋功業(yè)第一人及他的事業(yè)。
繼之一長句,始皇帶著一身創(chuàng)傷,走上前臺。當碎片式的華夏終被鑄成統(tǒng)一的大帝國,秦始皇就把自己置于歷史大對撞的夾縫中!拔也幌碌鬲z,誰下地獄?”他死了,他倒在自己的事業(yè)中。然后,是無數(shù)惡名,他只能承受歷史的重責,還有侮辱。很無奈,因為他是始作俑者。盡管在他身后,統(tǒng)一是一種歷史美譽。秦朝以后的各個朝代都接受了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天下一統(tǒng)的大布局,包括長城,馳道,文字,他們可以讓天下人“休養(yǎng)生息”,因為有老秦的馳道自己跑車也很便捷,老秦的長城當然也可御自己的邊防,老秦的文字也讓自己政令暢通。當然,后世王朝的帝王們還不忘要對那個死了多年的老頭子再罵上幾句,因為這可以讓老百姓美譽自己:我們當皇帝,是比他強呵。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容,盡在第二句。這一句以內容持疑而在文法上欲抑欲揚。且特別標舉長城,文意是要勾前連后,于筆調就有“抑”與不抑的參差交替,故此處意厚重,讀來需細察變化。
行文第三句以長城申遺成功為節(jié)點,轉折文意。在對秦始皇的歷史性活動成果之一的長城歷史文化價值的認定中,秦始皇的個人作用就悄然融入到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和民族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之中。但長城曾是秦始皇的重大歷史罪過之一,因此此句自然擁有暢達秦皇胸懷之意,即為肯定其功,但鋪敘的句式使這種肯定為隱喻性的存在,是揚而不顯。
正文最后一句重點置疑,以呼應開篇,但句式本是為問而無疑,所謂春秋筆法,此即是也,即為深度含蓄。
末句自稱“后世之書生”,是以淡雅筆調呼應首句“始皇大帝”,從而在不對稱中實現(xiàn)對稱,以嚴密結構,嚴緊學風,是為妙文。
旭宇先生此文意在肯定民族創(chuàng)造力,品鑒民族文化的歷史成就。延伸其義,創(chuàng)造歷史,且莫患得患失,千秋功過自有評述。
|藝評|
《書札草稿》所展現(xiàn)的原創(chuàng)意義和文獻價值是值得推崇的。從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來看,此件旭宇先生七十歲后具有典范意義的精心創(chuàng)作,對于書家個體顯然可以稱得上是代表性作品;而從旭宇先生的藝術水準和在當代書壇的影響來看,此件作品對于當代書法界也堪稱代表這個時代的一件重要作品;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原創(chuàng)性、文獻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特征也必將會越來越顯現(xiàn)其價值所在。
——陳智,安徽省書協(xié)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作品|
|藝術家|
旭宇,號白陽,著名詩人、當代文人書法大家、一級作家、編審。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五屆副主席,現(xiàn)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lián)名譽主席、河北省政協(xié)文史館名譽館長、河北省政府參事等職務。其大半生從事編輯、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工作。
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旭宇先生以其數(shù)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詩、書、學諸方面都多有建樹,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極高的聲望和榮譽,是當代詩壇和書壇的領軍人物。他的詩,關注時代,正氣高亢,剛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詩壇影響深遠。他的書法,楷、行、草皆善,彰顯出全面大家風范。行書宗法晉韻宋意,飄逸勁健,富有書卷之氣。楷書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實踐的全新范式。草書創(chuàng)作,達到了飛揚暢達,連綿貫通的高妙藝術境界。
他在學術上獨具創(chuàng)見,體現(xiàn)了他豐富的學養(yǎng),他倡導詩書互化的學術思想和適應時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揚“蘭亭精神”等,都為詩壇、書壇所重。旭宇先生詩書學兼修,德藝雙馨、品格高尚為社會所稱譽,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藝術大家,在當代文壇具有典型的范式意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