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水滸傳中的包拯狄青都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采菊帖: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水滸傳中的包拯狄青都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楔子
在頭條解讀四大名著,今日已是第2111天,五年又九個月時間里,愈解愈明朗,逐漸揭秘了隱藏其中的真相?偨Y(jié)一句話:“
四大名著一脈相承,讀懂一部,其余迎刃而解
”,這四部可并論于世界文學之巔,令《戰(zhàn)爭與和平》等匍匐仰視的名著隱寫的都是大明歷史,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封建必亡。
四大名著中,我最先讀懂的是《水滸傳》,然后是《石頭記》,再就是《西游記》,最后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度龂就ㄋ籽萘x》為何最后讀懂?原因是這部書被改寫為《三國演義》后,主題基本上被淡化,基礎讀者,包括我在內(nèi),只知《三國演義》而不知《三國志通俗演義》。如此,就存在信息不對稱,我說《三國志通俗演義》,看官們卻以《三國演義》對照,解讀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但正是因為《三國志通俗演義》與《三國演義》,才又堅定了我揭秘真相的信心,這個信心就是徹底否決了“施彥端”的《水滸傳》著作權(quán)!度龂萘x》這個書名是明末清初時才有的,明朝時,最遲在萬歷年間都叫《三國志通俗演義》。然而,民國文人作偽,卻說施耐庵寫了《三國演義》。后來,再讀《平妖傳》以及《三遂平妖傳》,卻知《三遂平妖傳》是馮夢龍的擴寫本,偽“施耐庵墓志”又說施耐庵寫了《三遂平妖傳》。
否定了施耐庵故于洪武三年,這就破除了一道最堅固的虛構(gòu)壁壘,《水滸傳》的作者疑似大明谷王,大致成書于成化年間。
揭開了《水滸傳》之謎,其余三部書的真相也就如掌紋那樣清晰可見了。到今日止,也就有了一個關于四大名著的系列帖子,總共四篇:采菊帖、東籬帖、南山帖、飛鳥帖,似乎還可以有個“真意帖”。于是,便依照讀懂四大名著的順序,分別宣示于次,以辯有來有去之真意。
仁宗不是宋仁宗,而是“孫立”
《水滸傳》“引首”中說,赤腳大仙不愿下界,降生之時晝夜啼哭,天庭就差太白金星化作一老叟揭了皇榜。入到宮中,抱著太子,附耳低聲說了八個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赤腳大仙于是就不哭了。后來,“
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那么,為什么是太白金星來給赤腳大仙報信,“文有文曲,武有武曲”這八個字是什么意思,包拯、狄青又寫的是哪位大明皇帝呢?
《水滸傳》是借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隱寫的大明歷史,這在我很多解讀四大名著的文章在已經(jīng)講過多次了。而且,也以扎實的考證,鐵證“施耐庵”絕對不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彥端,此人高度疑似大明谷王朱橞。因此,此“仁宗”也肯定不是宋仁宗。
書中的太祖、太宗、仁宗、英宗、哲宗、徽宗等等,幾乎都沒有冠“宋”字。即便是“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也不是寫的宋仁宗,否則,這個仁宗就不會在唐朝的大明宮早朝了。
此仁宗非宋仁宗,那他又會是誰呢?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得引述書中的這句話:“(太祖)
自庚申年間,受禪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傳位與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太子即位,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
這段話寓意深刻,實寫的是梁山好漢“孫立”。北宋皇位傳承本是這樣的順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施耐庵故意遺漏了真宗,寫的是太宗把皇位傳給了仁宗——這就是“孫立”。北宋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搞“孫立”,也就是立孫子做皇帝的是朱元璋。所以,梁山大聚義好漢排座次,地煞前三名就是“朱皇孫”。
北宋建于庚申,大明建于戊申,都是“猴”,而“庚”則是隱寫的生于庚子年的永樂皇帝,書中以“白日鼠”隱喻。而且,書、叔、蜀、術等等,都是“鼠”的諧音,都是燕王的隱喻符碼。開篇詞第一句“試看書林隱處”,交代了《水滸傳》是以大明之叔挑起的靖難之役為主線,隱寫的大明諸侯(朱猴)之亂。
以歷史真實而言,太祖不是“受禪開基”,也不是“傳位于御弟太宗即位”,而是借“陳橋兵變”、“燭影斧聲”得的皇位。施耐庵絕不信“禪讓”,歷代皇帝登基的背后,都暗藏刀光劍影。因此,把禪讓寫成了“禪杖”,佛門戒具都成了殺人兵器,而“花和尚”就是隱寫的朱元璋。花,草化,是“曹化”的諧音,隱喻大明朱姓化自邾國曹姓。四大名著所有的“曹”都是此喻,包括曹雪芹的“曹”。
仁宗天子在大明宮紫宸殿早朝,這一筆隱寫了三個篡位的太宗,也就是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是屬牛的竇太后,排行第二,書中就以唐牛兒、牛二、李小二、牛子隱寫。
又借唐太宗寫靖難之役,施耐庵認為,明朝的靖難之役就是一場玄武門之變,大明天策上將在南京皇城玄武門射殺了“建”字號的皇兄,《水滸傳》隱寫了建文帝結(jié)局,“施耐庵”應當是現(xiàn)場見證者。此天策上將是朱棣次子朱高煦,巧合的是,朱高煦的生母徐皇后也屬牛。
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這里卻說是二十二年,在位二十二年的太宗正是明太宗朱棣。在《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朱棣反復“記載”太祖要把皇位禪讓給他,《水滸傳》便毫不留情地戳穿了這等謊言,并且,揭秘朱棣不是馬皇后嫡子。
那么,此仁宗是不是隱寫的明仁宗朱高熾呢?當然也隱含了朱高熾,《水滸傳》中的人物絕對不是一對一的索隱,而是一人多喻多人一喻。一人非一人,多人又一人,一事非一事,多事亦一事,《西游記》也是這樣的筆法,《石頭記》則總結(jié)為“
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云龍霧雨、兩山對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萬染
”。
我曾經(jīng)講過,“四大名著一脈相承,讀懂一部,其余如觀掌紋”,下文中將涉及到《石頭記》等。
邾分三國,《水滸傳》隱寫大明藩鎮(zhèn)之亂
仁宗是“朱皇孫”,朱元璋“孫立”是引發(fā)大明藩鎮(zhèn)之亂的一大誘因,靖難之役是大明兩個皇帝之間的爭奪,最終以朱棣得勝而告終。如果沒有靖難之役,朱允炆身后的謚號極有可能是“太宗”,這就有兩個太宗了,所以是“二人宗”。
人,在高俅發(fā)跡的故事中有專寫:“
后來發(fā)跡,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這一筆,就寫到了“花”,也就是大明朱姓得姓先祖諸侯國的歷史。
“(太祖)出自帝顓頊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時,子孫去邑為朱氏”,邾,即邾國,又稱邾子國,《西游記》以“朱紫國”隱寫。邾國在春秋時一分為三,史稱“邾分三國”,《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分天下之寓意也隱含了這段歷史。林沖水寨大火并,主持重排座次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邾,古稱朱婁,《石頭記》之“朱樓”即此,加個木字邊寓意朱家“水木火金土”五德字輩中的木字輩皇帝。以“金陵十二釵”為主線,大明興于木字輩,亡于木字輩,故是“紅樓夢”。
邾國三分,其中有小邾國,魯國滅之。國破之時,宗室逃難,以其邑“郳”而改“兒”姓,后來“添作立人”而為倪姓。所以,“二人宗”就是指的大明成與未成之兩太宗。
小邾國與邾國一樣,都是“去邑”而得姓,邾國建于“鄒”,書中的鄒淵、鄒潤叔侄無疑就是大明叔侄皇帝!端疂G傳》中隱寫了大明兩次叔侄之戰(zhàn),一次是靖難之役,另一次是宣德元年朱高煦謀反。
梁山大排名,地煞前三名再往后數(shù)是丑郡馬宣贊,此人也是“孫立”、“朱皇孫”,朱棣立隔代之君。宣贊出場時,書中寫道:“
因?qū)B珠箭贏了番將
”,這句話出自《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永樂十一年端午節(jié),永樂皇帝車駕
東苑觀擊球射柳,
皇太孫而下諸王大臣以次擊射,皇太孫擊射連發(fā)皆中,上大喜
”。
番將即藩將,暗喻大明諸王!凹毕蠕h東郭爭功,青面獸北京斗武”的故事原型就出自這段記載,而且,《三國志通俗演義》“曹操大宴銅雀臺”諸將射柳的情節(jié),也是寫的朱皇孫舊事。所以,射柳已畢,書中有詩贊道:“君臣慶會休辭醉,攜得天香滿袖歸”。
四大名著都有“天香”,其余如《封神演義》、《牡丹亭》、《平妖傳》等等也有“天香”。天香,是朱元璋出世時的異象。
宣贊之下是井木犴郝思文,諧音“好思文”,文,既是建文帝,又是大明太宗文皇帝,這個人物不是說的思念建文帝,而是隱寫了仁宣時期有意遷都回“蔣”的歷史,蔣即蔣州,也就是南京,蔣門神是鎮(zhèn)守南京城門、靖難之役做了朱棣“李應”的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與徐達之子徐增壽,書中的“姑舅兄弟”,就指的是李景隆與徐增壽,谷王朱橞則高度疑似“施耐庵”。
仁宣之后是正統(tǒng)皇帝朱祁鎮(zhèn),正統(tǒng)十四年中秋節(jié),英宗朱祁鎮(zhèn)被也先俘虜,朱祁鈺就在南京登基。此后,又發(fā)生了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復辟,朱祁鈺暴亡而得惡謚“戾”。朱祁鈺本封郕王,扈家莊扈成就是個“郕”字,而土木之變、奪門之變也寫進了《水滸傳》中。
《水滸傳》的主題是“封建必亡”,朱元璋“封建諸子”引發(fā)藩鎮(zhèn)之亂,大明必定亡于太祖。后來的《西游記》、《石頭記》承襲《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的主題,見證了大明亡于封建的歷史。
“十二風流曲曲新”,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太白金星是啟明星,是“啟明”之大明太祖,大明就是一只“公雞”三聲啼出來的——朱元璋《金雞報曉》詩云:“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雞叫,實為雞啼,所以,赤腳大仙下界時“晝夜啼哭”。
晝夜乃陰陽,陰陽即“明”。大明出自帝顓頊之后,顓頊乃姬姓高陽氏,四大名著諧音為“雞”。大明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是“元初籍淘金戶”,朱元璋又定鼎金陵,故是“金雞”。
赤腳大仙晝夜啼哭,聽到李長庚“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就不啼了,這八個字為何就能止住赤腳大仙的哭聲呢?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洪武三年九月,朱元璋“定朝會、宴享、樂舞之數(shù)”,“
其《十二月》,按律樂歌
”——這就是八大山人在《問香樓》詩中說的“十二風流曲曲新”,也就是警幻仙姑給賈寶玉演奏的《紅樓夢曲》。
風流,這個詞在四大名著中反復出現(xiàn),寫的就是大明。風,指的是風姓媧皇氏,也就是女媧。女媧是顓頊帝之先祖,自然也是大明朱氏先祖,四大名著中都有女媧補天神話,且以“積蘆灰以止淫水”貫穿全篇,寓意大明實亡于太祖。
淫水即洪水,淫諧音“寅”,肖虎,也就是大蟲,蟲,邾邑。太祖崩于戊寅,出生于戊寅的順治取代了大明,南明亡于壬寅——《石頭記》“虎兔相逢大夢歸”,就是說的大明以及靖江王(亡于庚寅)滅亡。
流,水?,水指朱明水字輩皇帝,《水滸傳》專指朱洪武。“?與荒同”,荒,兇年也,“風流”寓意大明亡于洪武。流,又諧音柳,是書中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宿,象征大明皇城。
《紅樓夢曲》金陵十二釵共十二曲,隱寫自長陵至德陵大明十二陵,“金”是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的朱姓,陵就是皇陵。十二曲前后有“引子”、“收尾”,而朱元璋所定之《十二月》則有文曲、武曲,正是十四曲。
八大山人是《石頭記》第二作者,就把太祖的《十二月》寫進了書中。而《水滸傳》則以“文曲”、“武曲”隱寫這段歷史。
朱元璋之文武二曲講的是武能開國、文能定邦,此二曲在《水滸傳》中多處點化引用
!皟λ眉攘,封建乃行”,這兩句講的就是“封建諸子”。限于篇幅,本文不解讀文武二曲在《水滸傳》中的點化寓意,今后以專文細講。
仁宗天子隱寫大明靖難二帝,都得這八個字而得享天下!
儲嗣既立
”指的是朱標,朱標早亡,朱允炆的得以為皇太孫繼承大統(tǒng)!胺饨诵小,若無“封建”,朱棣就做不成藩王,就不會坐大而爭奪皇位。所以,太白金星說“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仁宗”就不再啼哭了。
文曲包拯、武曲狄青都是太宗文皇帝
文武二曲各綴“星”字,此“星”即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星宿,也是大明金陵皇城的暗喻。書中借用文曲星、武曲星,以包拯為文曲星,狄青為武曲星,都是隱寫的永樂皇帝。
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帶桃花(煞)!端疂G傳》中有桃花村、桃花山,此亦文曲星。桃,木兆,寓意朱棣篡位早有預謀。朱棣是朱家木字輩皇帝,木在東方為青,故桃花山、桃花村都在青州境內(nèi)。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出自《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燕即燕王朱棣。
朱棣駕崩后,謚廟號太宗,帝號文皇帝,這就是大明的“文曲星”。包拯,字希仁,希:“鑠摩也。燕、齊摩鋁謂之!,這句話中就有永樂之“樂”、燕王之“燕”。《史記·三皇紀》:“女媧有盛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希,就是指的大明以及燕王,仁,上文已經(jīng)講過,不再重復。
文曲星包拯就是隱寫的大明以及燕王,而故去六年又出現(xiàn)在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早朝中的范仲淹也是文曲星,正是此文曲星引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范仲淹自幼喪父,隨母下嫁朱姓商人,曾用名朱說,所以,誤走妖魔是“朱說”,朱元璋說的。
范仲淹謚“文正”,假語為文皇帝。正,君也,君即皇帝。
武曲星有好幾個,狄青是其中之一。所謂狄青,實則青帝!端疂G傳》是詩禪小說,燈謎是其隱寫手法之一,狄青、青帝,是“秋千格”。
《三國志通俗演義》開篇是大青蛇,這條大青蛇有“二十余丈長”,寓意永樂二十二年。然后是“木兆”,即桃園結(jié)義。這兩個情節(jié)合起來就是“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書中的青帝就是關羽。
關羽在書中肯定戴的是青巾,絕不是綠巾,用的是“青龍”偃月刀,關羽就是“青帝”,四大名著中都有此青帝。同時,關羽也是武曲星。
青在東方為木,青帝就特指朱棣。關羽,針對的就是朱雀七宿,朱雀“張飛”被“關羽”,就將墜落。青龍“偃月”,明月掩影,大明將亡。
曲,是大明滅亡的驚天大預言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日,朱元璋在皇城文樓問朱標,漢初七國之亂“
此曲直孰在?
”朱標答:“曲在七國”。朱元璋說:“
此講官一偏之說。宜言景帝為太子時,常投博局殺吳王世子,以激其怨,及為帝,又聽晁錯之說,輕意黜削諸侯土地,七國之變,實由于此。
朱標認為,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錯在七國,朱元璋卻說,七國之亂錯在一場博局以及削藩。這是朱元璋要學高祖封建諸子,以朱姓王天下!端疂G傳》開篇詞:“七雄紛紛亂春秋”、“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講的就是這段歷史,論的就是封藩曲直。而書中不斷寫到的賭坊,以及書中人物的賭博,也是此喻。
木有曲直,木乃朱家木字輩,《水滸傳》特指永樂皇帝。因為朱元璋“封建諸子”,大明將亡于朱家木字輩中的由字輩。而且,施耐庵在梁山大聚義這回書中,以大金盤墜于梁山正南,預言了大明將如北宋那樣亡于金,將出現(xiàn)南明。
第七十一回照應第一回,梁山設七晝夜羅天大醮,到了第七天夜里,“西北乾方”出現(xiàn)了一只大金盤,這只大金盤裹著一團火塊“
竟鉆入正南地下去了
”。這只大金盤本出趙匡胤《詠日》:“須臾降下大金盤,趕散殘星與明月”,朱元璋的《金雞報曉》“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就化自《詠日》。
西北乾方正是燕藩,也就是大明新都所在,日即皇帝,大明將在南方終結(jié)于“金”。因為大明封藩,所以,將亡于“曲木”。曲,解開是二由,歷史證明,施耐庵準確地預言了明朝滅亡,大明亡于朱由檢,南明亡于朱由榔。
《石頭記》中的“紅樓三尤”就是“朱樓三由”,朱由檢亡大明,朱由崧“地陷東南”,朱由榔亡南明。
文曲武曲,就是大明“封建必亡”的深刻寓意,大明之亡,實亡于太祖太宗,也就是《西游記》、《石頭記》中隱寫的“二祖”。
此《水滸傳》之真意,其中也涉及了其余三大名著的些許真相。后面的東籬帖、南山帖、飛鳥帖,或者還可能有的真意帖,也將擷取書中的片段揭秘隱藏其中的大明歷史。有分教:種豆荒徑因秋興,揚鞭醉眼會鷗*。欲知這幾個帖子將講些什么內(nèi)容,且看下回分解。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