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寫下一詩,后兩句成千古絕唱,此后永無相見機會
李白和杜甫是千古并稱的兩位大詩人,郭沫若先生稱他們?yōu)椤疤焐系碾p子星”,而他們的友情,也不得不讓人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天寶三年,受權(quán)貴們排斥、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離開了長安,來到洛陽。
洛陽,是當時除了長安以外的著名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
在這里,李白認識了杜甫,從這時起,他就取得了比他年紀稍輕的、光輝的天才詩人杜甫的深厚的友誼。
年輕詩人杜甫,在當時已經(jīng)初步地顯示出他的才能。他曾使得他的前輩——著名詩人和書法大家李邕登門求見。
這時,杜甫正因事留在洛陽,他對于李白是早就傾慕了的。
當李白還在長安的時候,杜甫對他就已經(jīng)十分向往了,李白瀟灑的姿態(tài),豪放的性格,放浪不羈的舉止,這一切已經(jīng)深入于他的心中。
后來,杜甫把這些寫入《飲中八仙歌》中,展現(xiàn)了李白的形象。
他最能理解李白的一切,他理解李白的為人,他理解李白所寫的詩,他更理解李白的遭遇。
因為,杜甫的處境,在當時和李白是頗為相似的。
當他和李白初次相遇,寫詩《贈李白》時,劈頭道出他這兩年所經(jīng)歷過的景況: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膻腥,疏食常不飽。
對于官場的腐敗的習氣,杜甫也是早就看透了的。
對于李白拋開那種腐朽的生活、脫身從長安走出,杜甫表示了他無限的敬意,他因為有李白這樣的朋友而深深地感到自豪,并且表示要和李白一同歸隱。
不久,李白和杜甫就先后離開了洛陽,到開封一帶去漫游,在那里,他們又和高適相遇。
他們?nèi)嗽谝黄痖_懷暢飲,縱談國事,在游獵中度過了一個秋天。
短暫聚會之后,他們?nèi)艘簿头质至恕?/div>
高適去南方,李白去山東,杜甫暫留洛陽。
在李白到了山東之后不久,在天寶四年秋天,他又和杜甫在兗州相遇了。他們的友誼較前更加親密,彼此之間的了解也更加增多了。
他們有很多的聚首的機會,時常共赴北海太守李邕的宴會,或是同訪隱士范十的隱居;有時評論前朝和當代的詩人的創(chuàng)作,或者共同討論他們自己的作品。
他們的這一時期的生活是愉快的,無拘無束的,對于自己的到處奔波并不感到有什么苦惱。
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中,帶著深厚的感情,描寫他們兄弟般的共同生活: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這次相聚,時間不久就在兗州分手了。
李白曾寫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給杜甫。
詩云: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沒有幾天便要離別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別吧!
我們已經(jīng)賞遍了周圍的山池樓臺,什么時候還能在石門山前的路上一起暢飲開懷?
漾漾的秋波映照在了眼前的泗水河上,海色照亮了遠處的徂徠山。
好友離別,仿佛轉(zhuǎn)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
言語不易表達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那么,就就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一個醉別吧!感情是多么豪邁而爽朗。
結(jié)句干脆有力,李白對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傾吐無遺,這兩句也由此成為千古絕唱。
但遺憾的是,從這次分別之后,他們便永無相見的機會。
杜甫西去長安,李白暫留原地,但不久他即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活。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正在宣城、廬山一帶隱居。
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應(yīng)邀入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下潯陽獄,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
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zhèn)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本家叔叔當涂縣令李陽冰的寓所凄然死去。
算起來,李白、杜甫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一年,但時間的長短不代表友誼的深淺。
在分別的十多年里,杜甫在詩作中多次提及兩人的感情,十分懷念同游的情景,關(guān)心李白的近況,言語中充滿著關(guān)心。
李白長流夜郎以及以后,杜甫對于李白的感情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由懷念仰慕變?yōu)榘z惋惜。
這是因為杜甫后半生歷經(jīng)戰(zhàn)亂、四處漂泊,生活艱難,所以他就特別擔心李白,因為他深知李白的性格,所以,從骨子里面替他擔憂,就像一個兄長關(guān)心弟弟一樣,盡管李白比他大11歲。
所以,李白和杜甫,是知己,是朋友,是古代名士之間的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牽涉什么物質(zhì)利益,純粹是友誼。
有些人說李白不待見杜甫,杜甫“剃頭挑子一頭熱”等論調(diào),都是過于片面和武斷的。
在中晚唐詩人眼中,李白、杜甫都有著極高的地位,韓愈和李商隱都對李白推崇不已。宋代以后,杜甫地位極高,然論詩者,皆李、杜并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