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詞宗: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jié)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fā)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fā)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馬塍。
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饒州鄱陽的一個破落官宦之家,父親姜噩,是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進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丞,漢陽(今湖北武漢)知縣,在知縣任上病卒。
姜夔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任職地,父親死后,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漢川縣山陽村度過少年時光,直到成年。因為籍貫為饒州鄱陽,姜夔曾于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至(淳熙十年1183年),四次回家鄉(xiāng)參加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
仕途不順的姜夔四處流寓,曾涉足過揚州、江淮一帶,后來又客居湖南。大約在淳熙十二年(1185年),認識了詩人蕭德藻,因為情趣相投,兩人結(jié)為忘年之交。
蕭德藻是福建閩清人,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進士,曾官任龍川縣丞、湖北參議,后調(diào)湖州烏丞縣令,擅長作詩,與范成大、楊萬里、陸游、尤袤齊名。由于賞識姜夔的才華,他特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冬天,蕭德藻調(diào)官湖州,姜夔也決定和蕭家隨行。第二年暮春,蕭德藻正式去湖州上任,途經(jīng)杭州,介紹姜夔認識了著名詩人楊萬里。楊萬里對姜夔的詩詞嗟賞不置,稱贊他“為文無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也和他結(jié)為忘年之交。之后,楊萬里還專門寫信,把他推薦給另一著名詩人范成大。范成大曾官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當時已經(jīng)告病回老家蘇州休養(yǎng),他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喜歡,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
得到楊、范兩位詩壇大家的揄揚,姜夔名聲籍甚,此后寓居湖州達十多年。湖州弁山風景優(yōu)美,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稱他為“白石道人”。
姜夔為人瀟灑不羈,以唐代陸龜蒙自許,當時,名流士大夫都爭相與他結(jié)交,連大學者朱熹也對他青眼有加,不但喜歡他的文章,還佩服他深通禮樂。著名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
在湖州居住期間,姜夔仍舊時時四處游歷,往來于蘇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這些經(jīng)歷在他的詞集和詩集中多有反映。
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客游合肥,寓居赤闌橋,和范仲訥為鄰,在合肥,他有相好的兩位歌妓姐妹,彼此之間情深意厚,后來,他做了很多詩詞,紀念這段美好時光。
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姜夔從合肥出發(fā),泛巢湖,作《滿江紅》詞,以浪漫的筆法和想象,謳歌巢湖仙姥,兼懷古嘆今。這年夏天,又到金陵謁見楊萬里,其間作了《醉吟商小品》詞,懷念合肥情侶。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凄涼犯》詞,通過對合肥城邑荒涼景色的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憂國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感情經(jīng)歷。從二十多歲認識這對姐妹以來,他有過多次合肥寓居之舉,直到紹熙二年秋,那對姐妹離開合肥才止。他在這年作的《秋宵吟》中無可奈何地說:“衛(wèi)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搖落江楓早,嫩約無憑,幽夢又杳!睂λ齻兊碾x去表現(xiàn)出無比傷感和眷戀。同年冬天,姜夔再次來到蘇州,謁見范成大,作《雪中訪石湖》詩,范成大作詩見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賞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詠梅花的詩句,姜夔填《暗香》、《疏影》二詞,范成大讓家妓習唱,音節(jié)諧婉,大為喜悅,特意把家妓小紅贈送給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從石湖返回苕溪之家,途中作有七絕十首,過蘇州吳江垂虹橋之時,寫下了“小紅低唱我吹簫”的名句。
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姜夔大約三十九歲,他在杭州結(jié)識了世家公子張鑒。張鑒是南宋大將張俊的孫輩,家境豪富,在杭州、無錫都有田宅。他對姜夔的才華也很欣賞,因為姜夔屢試不售,曾經(jīng)想出資為姜夔買官,但姜夔卻不想用這種讓人羞愧的方式進入仕途,婉言謝絕。此后,姜夔經(jīng)常出入張鑒家,相互作詩填詞唱和。
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蕭德藻被侄子蕭時父迎歸池陽,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張鑒及其族兄張镃,后不再遷徙,在杭州居住終老。張鑒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兩人友誼極深,姜夔自己說:“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是時,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經(jīng)六七十年之久,原來的樂典散落。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四十三歲的姜夔曾向朝廷獻《大樂議》、《琴瑟考古圖》,希望獲得提拔,但朝廷沒有重視。兩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獻上《圣宋鐃歌鼓吹十二章》,這次朝廷下詔,允許他破格到禮部參加進士考試,但他仍舊落選,從此,完全絕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終老。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張鑒去世,姜夔非常悲痛,作詩哀挽,可見其情意之深。自張鑒死后,姜夔生活開始逐年走向困頓。
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杭州發(fā)生火災,尚書省、中書省、樞密院等政府機構(gòu)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時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產(chǎn)圖書幾乎燒光,這對于姜夔無疑又是一個打擊,由于親朋好友相繼故去,姜夔投靠無著,難以為生,六十歲之后,還不得不為衣食奔走于金陵、揚州之間。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吳潛等人捐資,才勉強葬于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姜夔以有意的心態(tài)從事詞的創(chuàng)作,認真探討詞的各種法度。因此,后人把以姜夔為代表的一些南宋詞人合稱為“騷雅派”。其中,包括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吳文英、史達祖、高觀國、張炎、王沂孫、周密等人。這是繼辛棄疾之后所形成的又一個詞派。他們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約派,也不同于蘇辛以來的豪放派。他們更注重人工思力的安排,和周邦彥較為相近。但他們在風格上有更明確和自覺的追求,更注重發(fā)揮傳統(tǒng)的“雅”與“騷”的傳統(tǒng)。所謂“雅”是指他們都受時代濡染,以雅相標榜,以雅為美學理想。所謂“騷”是指以詩人的筆法入詞,側(cè)重繼承以《離騷》為開創(chuàng)和代表的,以表現(xiàn)自我、抒發(fā)自我的主觀性描寫為主要目的的抒情傳統(tǒng)。注重抒寫心境是這派詞人的重要特征,也是這派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和貢獻。騷雅派詞人加強了詞的表現(xiàn)自我的能力,豐富了詞的抒情手段,在詞史上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之功,但為了追求騷雅,又走上了過于隱晦、細小、破碎、缺少開闊意境與開闊手段的道路,將詞帶入一個狹小的天地,這對詞的發(fā)展又起到了不利的限制作用。姜夔是這一詞派的最高代表。
(本篇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