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大寫意之巔的苦行僧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和美術(shù)教育家。 他出生于山東省高唐縣,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勵公。李苦禪自幼家境貧寒,但在民間繪畫藝人的影響下開始學(xué)畫。他的藝術(shù)生涯充滿了艱辛和努力,最終在畫壇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李苦禪談藝
作畫先不求好,先要求合理,合自然的理,比如畫花卉,木質(zhì)硬的多生直角,軟者多生銳角。枝葉有對生的和不對生的,即輪生和互生的。
畫翎毛:有食谷類、食肉類、涉水類、游水類,鶴、鴨、雞等等,生長環(huán)境不同,所以形體生長不同。要注意觀察。
李苦禪 畫鷹
構(gòu)圖,有長的、寬的、圓的、扇面形的很多種。我們構(gòu)圖要像飛一樣,不易太老實,老是那么一兩個式子。有副對子說得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畫東西要里出外進,才像大自然的一部分。老是在畫框子里頭畫畫,不是畫外取畫,就老實得死板小氣了,清朝“如意館”里的畫就常犯這個毛病。
李苦禪 遠瞻河山新
作畫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古人講要“搜妙創(chuàng)真”,很對!
李苦禪 君子圖
講筆墨,初講可以說“:線者為筆,染者為墨”,易懂易入手。進而應(yīng)當(dāng)明了“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用墨無筆,古人稱之為“墨豬”,它有肉無骨;用筆無墨是行筆間缺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其實“筆”與“墨”分不開,所以叫“筆墨”,它是一種表現(xiàn)美麗的手段過程。如同地球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為表現(xiàn)意象造形的美服務(wù),是“公轉(zhuǎn)”;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現(xiàn),是“自轉(zhuǎn)”。筆墨離開了這個意思,那就是“耍筆墨”,那不是“筆墨”,更不是寫意畫。
關(guān)于書法(1957年11月3日記錄于國畫系教室)
“楷書”字義是“楷模書體”,一個時代的書寫楷模,所以可以稱篆是秦的楷書,隸是漢的楷書……練字須有楷模,就好像咱們從小學(xué)父母說話,都是從前輩那兒學(xué)來的。練字、學(xué)書法也是一個理。比如可以第一步寫漢隸古篆;第二步寫晉唐楷書、行書,草書是書法藝術(shù)最高的發(fā)展,尤其是“狂草”氣魄最大,藝術(shù)性最高。
李苦禪 篆意
我收藏了一副明朝書法家的草書對子,寫的是“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那草書就有這種氣魄。有一次我在王府井書法門市部看到一個外國人,在我的草書大條幅前頭一個勁兒地看,我上前問他:“您能看懂中國字嗎?”他說:“我一個中國字也不認識!蔽覇枺骸澳敲茨诳词裁茨兀俊彼f:“我覺得這里頭有音樂的美。”我樂了,說:“您在觀音哪!”你看,中國書法里有“觀音”。
李苦禪 東瀛畫家故事
吳道子畫佛光,一筆一個大圈,不用圓規(guī)。后來,畫家畫佛光、畫月亮也是一筆圈成,又圓又活,沒筆上的功夫、書法的功底干不了!
李苦禪 菊石圖
用筆要體會“無往不復(fù)”“無垂不縮”的力量,這是《易經(jīng)》上的道理,不練書法體會不到,反倒用筆無力、浮漂,要不就僵硬,板滯。
李苦禪 芙蓉國里盡朝暉
書法必先有人格,才有書格
書法是一輩子的功夫,不可間斷。不練書法,很難畫中國畫,更別說作寫意畫了!歐洲人是“畫畫”,中國人書法入畫,高了,是“寫畫”,不說“畫蘭畫竹”,只說“寫蘭寫竹”,又說“一世蘭,半世竹”,從蘭竹上最能看出書法的功力和修養(yǎng)。八大山人的書法是王羲之以后第一人,所以他的蘭、竹非常高逸,寫出的荷也是“綿里藏針”。
李苦禪 竹石圖
京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之綜合,故不知京劇無從畫好中國畫。京劇剪裁時空,虛實相照,藏露相生,如同國畫構(gòu)圖;京劇手法洗練,造境幽深,美入寫意,近似國畫筆墨手段。方寸之地,變成人間大宇宙,舞臺上縱橫俯仰,動如疾風(fēng),靜如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構(gòu)成千姿百態(tài)的畫面。京劇是寫意的戲,寫意之理當(dāng)在其中,不知京劇就很難明了寫意畫。所以在1930年,我在杭州藝專教國畫的時候,率先把京劇藝術(shù)帶到寫意畫課的教學(xué)上來,師生自報角色,我演武生武花臉,程麗娜(劉開渠先生的夫人)演青衣……不賣票,自演自觀摩,師生同臺,又不分臺上臺下,不為票戲不是玩,是親身體會這寫意美的道理。那年月,力倡“美育”的蔡元培先生就主張把戲劇領(lǐng)進校園。我先把京劇領(lǐng)來了。
李苦禪 盛荷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