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牛是一種非常忠誠、勤勞、老實的動物,在西漢時期,陜西甘肅一帶有一名都尉名為趙過,他發(fā)現(xiàn)牛這種動物雖然力氣很大,但是對人的攻擊性非常的低,于是他萌生了一種想法。在多次嘗試下,趙過確定了?梢詭椭藗兏牛谑顷兾鞲拭C一帶就開始大規(guī)模的推廣起了牛耕。這就意味著,耕牛早在千年前就與農(nóng)民們結(jié)下了緣分。耕牛非常的辛苦,它們不計報酬,任勞任怨,而且非常的聰明,它們甚至可以理解農(nóng)民說的話。于是民間就傳出了這樣的話:窮死不賣看家狗,餓死不吃耕地牛。
耕牛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是高于很多動物的,不少人為了歌頌耕牛,創(chuàng)作了詩詞、畫作、雕塑等等,我國就有很多的畫家對畫牛情有獨鐘,例如李可染、齊白石、徐悲鴻等等。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出身貧寒,小時候住在農(nóng)村的徐悲鴻家里連耕牛都買不起,他們家只能夠借用鄰居的耕牛。童年時期的徐悲鴻對耕牛非常的向往,他非常喜歡牛,因此每每向鄰居家借牛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去牧牛。徐悲鴻畫了一幅畫,上面有一頭牛,這幅畫就是《九州無事樂耕耘》,這幅畫中的牛與農(nóng)民,就是徐悲鴻記憶中的童年。
《九州無事樂耕耘》上一共有3個農(nóng)民,但是耕牛只有一頭,這些農(nóng)民看起來都非常的勞累,他們的衣服都很破舊了,看起來也都比較年邁,雖然農(nóng)民的年紀都很大了,但他們也沒有讓自己閑下來。這只耕牛則是非常的清瘦,看起來似乎很無力。徐悲鴻這幅畫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和勤勞,即使日子過得艱難,但是也從不放棄對生活的期望。這幅畫不僅僅表達了徐悲鴻對勞動人民的欽佩,還表達了他內(nèi)心渴望和平的想法。
徐悲鴻是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的人,他的童年生活還是比較平靜的,這幅畫表達了他對童年鄉(xiāng)間生活的向往和對和平的渴望。這幅《九州無事樂耕耘》在2011年的北京保利拍賣會上,拍出了2.6億的天價,是徐悲鴻作品中少數(shù)上億的畫作。對牛情有獨鐘的畫家不僅僅是徐悲鴻,此人也畫了一幅“牛圖”,這幅畫上也只有一頭牛,卻沒賣出2.6億,只賣出了1.5億。這個人就是國畫大師潘天壽,潘天壽畫的《耕罷》在2017年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拍出了1.5億。
潘天壽《耕罷》中的牛是水牛,這頭水牛體型龐大,水牛此時正在水中放松,這頭牛的鼻子上還掛著鏈子,似乎剛剛勞作完。水牛也是耕牛的一種,潘天壽也是農(nóng)村出身,對牛的感情也是非常特別的,這幅畫上的牛非常的有氣勢,潘天壽將牛的品性和在水里釋放天性的樣子畫了出來,畫中的水牛雙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潘天壽和徐悲鴻畫的牛是不一樣的,徐悲鴻的牛比較的寫實,而潘天壽的牛比較有意境。
這兩位畫家的牛之所以不一樣,也與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徐悲鴻靠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考上大學,出國留學,學習了很多西方的繪畫方式,因此徐悲鴻的畫作主體都是比較寫實的。而潘天壽卻不喜歡這樣,他覺得中國畫最重要的并不是寫實,而是意境,所以潘天壽的畫作總是會有多處留白,這些留白之處與景色相互融合,融洽而不突兀,即留給了看客想象的空間,又突出了畫作的主體,因此潘天壽的畫也非常的受收藏家歡迎。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