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低估的“平民書法家”,門下弟子無數(shù),200年來無人能比!
張彥遠(yuǎn)的《書法要錄》中,曾詳細(xì)記載筆法流傳的過程,據(jù)說蔡邕獲得“神人”指點,通悟筆法的核心技巧,之后將其傳授于蔡文姬,而蔡文姬傳給了“徒弟”鐘繇,鐘繇則教導(dǎo)了衛(wèi)夫人,衛(wèi)夫人指點王羲之,接著流傳至王獻(xiàn)之、智永、虞世南、陸柬之、張旭等等。
根據(jù)晉唐的流傳過程,可以看出正統(tǒng)筆法乃“不傳機(jī)密”,只在家族、師徒之間傳授,普通人不能窺探,幸好唐朝之后,“二王”筆法公開,后世學(xué)者得以觀摩,但是魏晉筆法豐富、深奧,沒有繼承者的指點,難以完全參透,所以古代“自學(xué)成才”的書法家偏少。
然而,少有并非沒有,例如清朝時期,有一位被低估的“平民書法家”,參透魏晉“古法”,成為清代書壇的“領(lǐng)軍人物”,200年來無人能比,他就是鄧石如,乾隆八年(1743年)生于安徽懷寧,因家境貧寒,10歲輟學(xué),只能依靠砍柴、賣燒餅為生。
好在家中長輩熱衷于詩書、金石,受其熏陶,鄧石如癡迷篆隸,養(yǎng)成頗高的文藝天分,17歲寫下一篇篆書《雪浪齋銘并序》,博得一致好評,開始小有名氣,后來專心研究篆隸、碑刻,曾自述曰:“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最終功力大成。
若論實力而言,鄧石如不遜于著名的金農(nóng)、伊秉綬,堪稱“清朝第一”,獲得諸多溢美之詞,趙之謙稱贊曰:“四體皆精,國朝第一”,沙孟海也說:“公推為卓然大家的不是東閣大學(xué)士劉墉,也不是內(nèi)閣大學(xué)士翁方綱,偏是那騰杖芒鞋的鄧石如,確為至評!
甚至劉墉更為夸張,說道:“千數(shù)百年無此作矣”,由此可見,鄧石如書法之精妙,后世效仿者眾多,門下弟子無數(shù),例如趙之謙、齊白石、吳昌碩等,受其影響頗深,然而,這樣一位“高手”,卻遭到排擠,乾隆五十五年,入京切磋時,被翁方綱等“官方書法家”冷眼相待,將其“頓躓出都”。
再加上鄧石如一生漂泊流浪,未考取功名,歷史記載偏少,如今少有人知其名號,不過看過他書法的人,無不贊嘆連連,鄧石如篆隸取學(xué)于漢碑,繼承純正的古拙渾穆之風(fēng),體勢開張寬博,筋骨豐茂洞達(dá),盡顯醇和典雅之風(fēng),乍一看猶如漢晉書法家所寫。
例如他寫的篆書《廬山草堂記》,融合隸書的率性干練之氣,筆畫濃郁渾實,而不乏靈動性,線條張弛有度、遒麗天成,筆勢堅韌,帶有波動的彈性,更顯力量感,同時字體間的排布,注重平衡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回歸質(zhì)樸本真之美,怪不得乾隆88歲大壽,曾邀請“一介平民”身份的鄧石如參加宴會。
您對鄧石如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