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賈寶玉續(xù)的《莊子·胠篋》文
《紅樓夢》第21回寫寶玉在黛玉與湘云處廝混,引起襲人不滿。她一邊對寶釵說:“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jié),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么勸,都是耳旁風。”一邊對寶玉弄性氣撒嬌,故意不加理睬、冷淡寶玉。當晚,寶玉自覺無趣,吃了兩杯酒,“因命四兒剪燈烹茶,自己看了一回《南華經(jīng)》,正看至《外篇·胠篋》一則”,不禁意趣洋洋,趁著酒興提筆續(xù)了一段文字: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莊子·胠篋qū qiè》的原文如下:
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ǎ袷伎膳c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注釋:
胠篋 qū qiè,釋義為撬開箱篋,后亦用為盜竊的代稱。
〔1〕“故絕”二句:莊子認為,儒家圣人所提出的仁義道德那套治國方法是產(chǎn)生大盜竊國的根源,所以他主張杜絕圣人,拋棄才智。
〔2〕擿(zhì至):同“擲”,丟棄。
〔3〕焚符破璽(xǐ):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時作證明用。璽,玉石的印章。這些東西本為防止欺詐的,但壞人正可以利用它進行詐騙,所以說要焚毀、摧破它。
〔4〕樸鄙:樸實單純。
〔5〕掊斗:把斗敲破。掊,同“剖”。 折衡:折斷秤(chèng)桿。
〔6〕殫(dān丹)殘:盡毀,徹底打倒。 圣法:指文、武、周公等“圣人”所定的法制。
〔7〕擢(zhuó)亂:攪亂。擢,疑借為“攪”。 六律:古代音樂中,把八度音分為十二個半音,其中單數(shù)六個叫“六律”,偶數(shù)六個叫“六呂”,總稱十二律。律,古代音樂審音的標準。
〔8〕鑠(shuò朔):銷毀。 竽瑟:樂器,竽是吹的,瑟是彈的。
〔9〕瞽(gǔ古)曠:師曠,春秋晉國著名樂師,相傳他能審音以占吉兇。古代樂官多是瞎子,所以稱瞽曠。瞽,眼瞎。
〔10〕聰:耳明。
〔11〕文章:花紋。
〔12〕膠:黏nián合。 離朱:相傳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強的人!渡髯印罚骸半x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13〕明:指目明。
〔14〕鉤:畫曲的工具。 繩:畫直的工具。
〔15〕規(guī):畫圓的工具。 矩:畫方的工具。
〔16〕 攦(lì):折。 工倕(chuí):傳說堯時的巧匠。
〔17〕“焚花”二句:意思說毀滅了襲人、麝月那樣的丫頭,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應(yīng)努力去做的。襲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毀;“麝”是香,所以用“散”。勸,受教而知所勉力。
〔18〕戕(qiāng):毀傷。
〔19〕灰:消滅。
〔20〕喪減:程高本所“喪滅”。
〔21〕相類:相同。
〔22〕參(shēn申)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憂慮。參、商本是兩顆星,此出彼沒,不同時出現(xiàn)。常用以比喻分離不得相見或意見不合、不和好。這里是后者的意思。
〔23〕穴其隧:挖好了她們的暗道。程高本作“邃其穴”。
〔24〕所以:所用以,拿它來。 迷眩:程高本作“迷惑”。
鑒賞: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寫寶玉在黛玉與湘云處廝混,引起襲人不滿。她一邊對寶釵說:“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jié),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么勸,都是耳旁風。”一邊對寶玉弄性氣撒嬌,故意不加理睬、冷淡寶玉。當晚,寶玉自覺無趣,吃了兩杯酒,“因命四兒剪燈烹茶,自己看了一回《南華經(jīng)》,正看至《外篇·胠篋》一則”,不禁意趣洋洋,趁著酒興提筆續(xù)了這段文字。
《莊子·胠篋》中的這幾句話著重抨擊當時統(tǒng)治階級剝削、壓迫人民的強盜本質(zhì),宣揚“絕圣棄知”,回到上古“民結(jié)繩而用之”的“至德之世”,是一種烏托邦政治理想。莊周既反儒,也反對墨、法、名諸家。他既無所依附,就只得幻想,企圖從主觀精神上去尋求解脫現(xiàn)實矛盾的出路,《外篇·胠篋》中的這段話,就集中反映了他這種烏托邦的政治理想,他認為儒家圣人所提出的仁義道德那套治國方法是產(chǎn)生大盜竊國的根源,所以他主張杜絕圣人、拋棄才智,這樣就可以制止大盜的出現(xiàn)。下面就用一系列比喻發(fā)揮他的這一辯證思想:信符和印章本為防止欺詐,但壞人正可利用它進行詐騙,因而將它們焚毀,人們才可以變得單純樸實;斗與秤本為公平買賣,但卻引起人們之間的糾紛,因而將它們敲破折斷,也就避免了爭斗;竽瑟六律本為悅?cè)酥,卻反而攪亂了人們的聽覺,因而銷毀樂器、停止音樂,天下人之耳才可以清明起來;花紋色彩本為悅?cè)酥,卻反而眩惑了人們的視覺,因而滅紋散彩,天下人之目方可以明亮起來;鉤繩規(guī)矩本為能工巧匠所使然,但它只給人們以小巧,毀繩棄矩,天下人才會有大巧出現(xiàn)……。莊子的這段話總的講出了這樣一個辯證的哲理:事物發(fā)展到極端就會變成它自身的反面,因而要恢復其自身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取消這個極端,甚至要由這個極端回歸到另一個相反的極端。賈寶玉正是為莊子這一辯證思想所感應(yīng),從自己的生活境遇中喚起一種同感,因而續(xù)下了那段與莊子思想一脈相承的文字。
賈寶玉續(xù)作的大意是:毀滅了襲人、麝月那樣的丫環(huán),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應(yīng)努力去做的,只有舍棄了她們那樣的勸才能得到真正的勸。勸者,受教而知所勉力也!胺倩ㄉⅦ辍保司湓煺Z工巧:襲人姓花,故花木可以“焚”毀;“麝”指麝月,而麝香以香為著,故曰“散”麝!般迣氣O之仙姿”等四句是由反面出之的贊語,也是作者欲罷不能、欲舍不忍的情緒的逆向傾訴:只有毀傷寶釵之仙姿,消滅黛玉之靈竅,才能使自己減卻、消除對她們的情意,這樣閨閣中也就沒有美惡、妍丑、智愚、賢不肖之分而彼此都同樣一致了!氨撕鋭瘛币韵铝淠耸巧厦婕僭O(shè)的一番推論:閨閣中人人都知道自己應(yīng)做什么(“彼含其勸”),則不會再有互相不和好的憂慮(“參”“商”本為兩顆此出彼沒、互不相見的星,常喻分離不得相見或意見不合);而釵、黛仙姿才思之歸于無有,也就再無戀念眷愛之心了。這仍然是正面文章反面做的逆向表現(xiàn)。最后二句總括寶釵、黛玉、花襲人、麝月這些天姿麗質(zhì)的美女皆是如網(wǎng)羅、隧穴一樣迷眩、纏陷天下人的“孽障”,只有擺脫這張無形情網(wǎng)的糾纏與羈絆,才能消除人世的煩惱和困惑。這既表現(xiàn)了賈寶玉思想性格的發(fā)展歷程,也流露出小說作者曹雪芹的“色空”觀念。
文章中的注釋,來自蔡義江先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鑒賞部分,節(jié)選自賀新輝老師主編的《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