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被局长的粗大撑满小说,国产熟女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晚上睡不着求个地址,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游戏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收藏·市場] 蕭平丨明清書法瑣談

1 已有 531 次閱讀   2019-09-26 21:19

中國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經過了二、三十個世紀的歷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在這整個書法史中,明清兩代,五百余年的書法,卻似乎是不受人重視的尾巴。這個時期的書法固然有其因襲衰落的一面,如明初和清初、中期曾兩度由統(tǒng)治者倡導的館閣體的興盛,就是最顯著的例子。但更有其不容忽視的一面:一是流派特別繁復,因為時代愈后,接受前人作品愈多,取法的門類愈廣。二是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格調新奇、氣度宏大的草書高潮。三是書與畫的結合有了新的發(fā)展。四是清代嘉道以后碑學的興起,形式上似乎倡導“復古”,而實行著的卻是創(chuàng)新,使書體面目呈現(xiàn)了格外繽紛多彩的面貌。


(明·宋克 臨《急就章》)

中國書法,唐代講究結構的嚴謹,宋代開始松動,注重意態(tài),元代趙孟頫創(chuàng)雅媚秀潤之風,不但籠罩了元代數(shù)十年,明季書壇也受其影響。明代書法,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出現(xiàn)了“三宋”:宋克、宋璲、宋廣。宋克成就最大,他學書于元末饒介,上追鐘、王,擅行草,結合章草筆意,挺勁雅宜,自成風貌。但惜影響并不深遠。到了永樂年間,“二沈”(沈度、沈粲)兄弟名噪一時,他們分別擅長楷書和行草,光潤嫵媚,受到成祖朱棣的賞識,因而學者甚多,逐漸形成庸俗的風氣,這是館閣體的開始。他與當時盛行的科舉制相適應,所以影響甚大。其代表人物還有楊士奇,楊榮、楊溥等。清代王文治有詩說得好:“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边@種“館閣體”延續(xù)到清代,有增無減。被乾隆稱贊為“羲之后一人”的張照,就是一個專學趙孟頫,僅得光圓柔媚,絕無創(chuàng)造的人物。同時的翁方綱、成親王、鐵保、王文治等名家,雖非學趙,但也不能擺脫類似的規(guī)范。


(明·祝枝山 《行草摸魚兒詞 》)

明代中葉,如王世貞所說:“天下法書歸吾吳”,祝允明、文征明、王寵、陳淳等出色的書法家都出在蘇州,他們于館閣體外卓然獨立,使書風為之一轉。祝、文兩人影響最大,他們同師李應禎,都從趙孟頫上溯晉、唐,又結合宋人書意,但最終面目迥然不同,各具千秋,獨自成家。


(明·文徵明 《行書七言詩卷 》)

祝氏,當時曾被推為明代第一,他兼善多種書體,又特精于草。他的草書揉合懷素、張旭及黃庭堅諸家筆法,沉著痛快,富有變化。本輯所收之《自書詩卷》,為其代表作之一,大草狂放而法度嚴謹。紙長丈余,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如風馳雨驟,令人驚嘆。


(明·陳淳 《草書七絕詩》)

文氏則較少作草書,習見多為清勁峻拔的行書。他師法《懷仁圣教序》,又參以歐陽詢筆意,轉換分明,稍露鋒芒。而最受人的是小楷,結體精密,鋒穎秀發(fā),從《黃庭》、《樂毅》變化出。本輯所收之小楷前后《赤壁賦》,書于嘉靖三十年,他已八十二歲。全賦近千字,書寫清勁雅秀,無一懈筆。出自八旬老者之手,實使人感佩。


(明·徐渭 《草書李太白詩卷》)

王寵工行楷,取法鐘繇,以淳古勝。陳淳善行草,疏放自然。他與稍晚的徐渭,在寫意花鳥畫上并稱“青藤白陽”,影響很大。在書法上,則對明末出現(xiàn)的草書變革的風潮起了先導作用。


(明·董其昌 《行草致陳繼儒書》)

同時的吳縣人蔡羽,字九逵,也是一位獨具面貌的書家。本輯所收他的《書說》卷,不僅是一件法書精品,而且是一篇理論精辟的著作。如他論述筆法所說:“渾厚而英發(fā),清新面淆括,散散漫漫而剛介勁拔,趨趨蹌蹌而休閑裕斡;疾者如脫,徐者如待”,“疏不容加,密不容遣,華不可凋,禿不可少,筆行而志自從,趣動而機不已”,很能有辯證觀點。他的書法,正鋒渾融而富有變化,師法“二王”又自出新意,正好印證了他的理論。


(明·王鐸 《行書七律登岳廟天中閣看山感時》)

明代晚期出了一個享有盛名的書畫家董其昌,他與邢同、張瑞圖、米萬鐘并名“四家”,但他的影響遠過其他三家,幾乎籠罩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百余年。他的地位相當于元初的趙孟頫。行草書出自米而自成一家,流暢俊逸,風華自足。董書也與趙書一樣,稍覺柔媚,是他的弱點。而“四家”中的張瑞圖,卻以壯闊的氣勢引人注意。


(清·石濤 《致退翁二札》)

張瑞圖和同時的王鐸、傅山、黃道周、倪元璐等,在明末清初書壇上的地位和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影響,特別值得提出來,因為他們形成了一個革新的勢力,造成了一個新的草書高潮,其特點在于個性的解放。他們的草書,各具面目,或欹側縱橫,險中求穩(wěn);或隨心所欲,風神瀟灑……那種博大的氣度,是前人法書中所罕見的。傅山“寧真率,勿安排”的理論,正是這一時期書法不拘一格的新面目的反映。他們草書的影響,在近現(xiàn)代仍很能顯著,甚至影響到日本的草書家。


(清·八大山人 《宋之問詩》)

中國的書和畫是姊妹藝術,書畫同源的論說由來已久,強調畫要有書意,要用書法作畫。但書需有畫意的一方面,并不甚強調。宋代是文人寫意畫開始發(fā)展的時期,宋代書法的重“意”,不能說不包含著畫意!八嗡募摇钡奶K軾、米芾都兼擅書畫,他們畫有書意,書有畫意。這種結合,對書畫這兩姊妹藝術互有補益。元趙孟頫詩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闭f得十分形象化了。書與畫的結合,尤其是書法吸取畫意這一方面,明清兩代有了大的發(fā)展和突破。在明代,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渭,他的行草注重情態(tài),筆墨多變,隨意揮灑,狂放外發(fā)而蘊藉有度,貌似無心而內含情意,與他的寫意畫意趣完全一致。明末的朱耷、石濤,是繼徐渭之后這方面的佼佼者。朱耷書寫“八大山人”別號的那種具有畫意的字體,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他的書筆與畫筆都同樣給人以圓渾奇樸的感受。石濤的字奇逸多變,根據(jù)畫義,喜作長題,或隸或行,或兼而有之;或濃或淡,或濃淡由之。這種多變的書風,與其畫風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簡直難以分割了。石濤的風格深深地影響著“揚州八怪”,“八怪”的畫各有面目,“八怪”的字也各具特色。金農借鑒《天發(fā)神懺碑》,以扁筆作書,似隸似楷,人稱“漆書”;黃慎擅狂草,如作人物衣紋;其中最突出的是鄭燮,結合篆、隸、行、草四體,創(chuàng)造了所謂的“六分半書”,畫意格外濃厚。


(清·金農 《隸書》)

參有畫意的書法,更容易反映作者的個性,所以更耐人尋味,這應該說是書法的一個發(fā)展。往往書畫兼長的作者,樂于得此神趣。這種作風一直影響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令人矚目的趨勢。


(清·何紹基 《行書蘇軾詩》)


(清·伊秉綬 《吉祥》)


(清·趙之謙 篆書《潛夫論》)

清代書法,到了道光、咸豐時期,漢魏碑志出土日多,研究金石文字的工作有了新的進展,書學界也逐漸興起了習尚北魏之風,使書法起了新的變革。乾隆進士阮元,首先倡導“北碑南帖”之說,其著《研經室集》,論書竭力“揚碑抑帖”。接著是嘉慶舉人包世臣,著有《藝舟雙楫》,其后有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皆力主碑學。從書法實踐上,我們可以把鄧石如、伊秉綬、吳讓之、何紹基、張裕釗、趙之謙、沈曾植、吳昌碩、陶浚宣、李梅庵等皆劃入這一范圍。他們臨習金文、石鼓文及漢代和北魏的碑體,并把這種渾樸蒼勁的金石味融入行書及草書,開創(chuàng)了書法的一條新道路。這次變革,形式是復古的,內涵卻是新穎的。這在繪畫上的表現(xiàn)是趙之謙、吳昌碩開創(chuàng)了“海派”寫意花卉畫,把詩、書、畫、印結合在一起,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氣質、神韻上完全融為一體,進入了一個新的美的境界。

分享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