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位青年理論家說“中國畫要完蛋了”時,我倒吸一口涼氣。心想,我這兒畫得還挺有滋有味呢,怎么說完就要完了?中國畫完了,我干什么去?去種地?去賣烤白薯?于是在一幅畫中題了一大片字,中心意識是“中國畫是心的畫,心不死,畫亦不死”……
中國畫是心之畫,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寫意畫,就講究畫心性,畫感受。講究意在筆先,吐胸中塊壘。重什,形為次。雖然幾千年來繪畫樣式的發(fā)展比西方似乎要單調些,尤其近代就更顯得衰弱而缺乏時代氣息。但之所以是這樣,并非繪畫本身,而是社會政治所決定。一個封建保守禁錮的政治制度和其相應的是哲學主張,就造成了這種單調。中國人本來是極富創(chuàng)造與想象的民族,古代文明就說明了這一點。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保守、遁世、自善其身等,看來極為普通,卻是極為不利于民族生存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人們。
寫心,我想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華之所在。這種思維,是要比照貓畫虎畫必求似、結構要對、近必大、遠必小、光影色譜等科學思維第一深廣得多。說句白話,就是無論如何胡思亂想,也都是“合理”的。因為心是無界的。
中國畫本來是千姿百態(tài)、玄妙無邊的,中國的藝術卻沒有隨心所欲起來——中國文化中的消極,一直被中國的社會政治所制約。本無界的心,并沒有馳騁多遠。就像家養(yǎng)的鳥,由于住慣了籠子,并不認為天空是屬于它的。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但中國近代的覺醒使大眾重新認識了藍天。畫中國畫的畫家們開始振翅欲飛——當代中國可以說各個方面都在飛躍著。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九斤老太”永遠會有,不足為怪。中國畫離死尚遠!我非常樂觀。
摘自 :老甲隨筆
較量 69x46cm 1990年
動靜論 66x66cm 1989年
題識 :
事物之難易是可分的,但難亦可變易,易可為難。靜與動,有人說靜易表現(xiàn),有人講動易為之。實靜與動均有難易,動多不易深,故而更難。悲喜劇之創(chuàng)作,喜劇更難,其理也。以己之長鄙他人之短,而遮己之短,實為損己,多此一舉也。老甲圖并記。一九八九年七月。
高山 96x180cm 1987年
高山云起 137x68cm 1988年
四力士 70x69cm 20世紀80年代
橫過手機看大圖:
牛群 300x143cm 1994年
老甲,本名賈浩義,1936年生于河北省遵化縣雞鳴村。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藝術學院,北京畫院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美協(xié)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特約創(chuàng)作顧問,中央文史館書畫院藝委會委員,老甲藝術館館長。
老甲從藝幾十年,不斷修正步履,使之歸于“一,”即“以我法寫我心 ”追求強悍、渾厚、博大富于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畫大寫意風格,世人稱“非常大寫意”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