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編輯
帛書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常垣(恒)無欲也,以觀其眇(妙);垣(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
王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釋義編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對事物的認(rèn)同與否是一個恒久的話題,規(guī)范人們的處事原則,
對人物的認(rèn)同與否也是一個恒久的話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標(biāo)準(zhǔn)!
譯文
可道之道,非永恒之道。
可名之名,非永恒之名。
天地本就無名。
萬物有名,是因命名者(之母)。
所以要常懷著“無欲”的心情觀察玄妙。
也有人抱著“有欲”的心情觀察玄妙。兩者本質(zhì)一樣,走向卻不同。
雖然同出自“玄空”之中,可這玄空之中還蘊(yùn)藏著無數(shù)的玄(無法細(xì)數(shù))。
無欲,才是觀察眾多玄妙的大門。
注解:
玄妙:真空妙有
導(dǎo)讀
首先非常道的非常如果用非恒道的意思,那么恒就是永恒不變的意思,也就是說可以翻譯成①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名。這也符合世間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道理,即使是真理也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變化。②“非!币部梢岳斫獬煞峭话愕囊馑,如果可以說出來的道理就一定不是非凡的道理,就是普通的道理。但是這個解釋與原先的恒是沖突的,所以不推薦這種解釋。老子為了指出所要討論的主旨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尋找萬物的“始”和“母”。為了達(dá)到目的,老子劃定了不同的范疇: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無名(﹦無),有名(﹦有);無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認(rèn)為,通過這些范疇的種種關(guān)系就能最終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眾妙”。另外“無”和“有”網(wǎng)上另外一種解釋:“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chǎn)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lǐng)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yuǎn)。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yuǎn)又深遠(yuǎn),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玄是深藏一切微妙的門戶,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稱之為“微”;它悠遠(yuǎn)得綿綿莽莽,所以稱之為“妙”。它于深奧的玄妙之中,包涵一切玄秘深奧,又超越一切智慧。而玄正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這里的“無”和“有”與譯文1的解釋有所沖突,希望讀者自己斟酌取證。
“道”與“名”
“道”是什么?這是理解道家思想的關(guān)鍵所在,只有在準(zhǔn)確理解“道”的基礎(chǔ)上,慢慢體會,才能悟“道”。
“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暗馈贝怼熬烤拐鎸(shí)”,最后、最終、真正唯一、絕對的,就是究竟。
“道”的概念代表兩種性質(zhì):第一叫做內(nèi)存性;第二叫做超越性!暗馈钡膬(nèi)存性,是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離開“道”而存在,世界離開“道”,任何事物都不會存在,更不要說維持了,因?yàn)椤暗郎f物”,無一例外;另一方面,萬物再如何變化,或消失或增加,“道”全不變,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道”的超越性。“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可以用言語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道”是指可以用言語表述(言語和語言的含義不同)。在文言中,“道”本來就有“說”的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名”,可以用名稱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 “名”。和上句同樣用“!,一個翻譯為“永恒”,另一個卻翻譯成“恒久”,是因?yàn)橹挥小暗馈笔钦嬲挠篮,“名”只能說是恒久的,它和“道”不屬于同一個層次。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有很深的含義在內(nèi)。“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基礎(chǔ),它是本體,無法用言語表述;而“名”則是人的理解能力,沒有人類就沒有“名”。能夠說一句話、制造一個概念,是因?yàn)橛腥丝梢岳斫。人類出現(xiàn)之前,說某樣?xùn)|西是恐龍、熊貓或老虎,根本毫無意義,它就是個生物,可以按照自然規(guī)律、食物鏈維持平衡就好,無所謂名不名。只因?yàn)槿擞欣斫饽芰,“名”才有出現(xiàn)的必要。
老子體驗(yàn)到“道”之后,發(fā)現(xiàn)“道”不能說,就像《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道”根本就沒有名字,“強(qiáng)字之曰道”,只是勉強(qiáng)取個名字叫做“道”。今天讀“道”讀得容易,這其實(shí)是老子勉強(qiáng)說的,他認(rèn)為“究竟真實(shí)”沒有名字,但是要體驗(yàn)“道”時卻不能不說,不然無法學(xué)到東西。因此從“永恒的道”可以覺悟的,不能說“永恒的名”,只能說“恒久的名”,但一經(jīng)界定落實(shí),就成為“相對的名”。“道”這個字變成“名”也變成相對的,但是它本身指的是絕對的“道”,這個“道”是沒辦法給名稱的。所謂的“名”都是相對的,絕對的“名”不能稱為“名”,所以“名”只能說是恒久的名,落人相對的世界。因此,在《老子》第四十八章提出“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提示我們,不可執(zhí)著于永遠(yuǎn)不變的“道”。[1]
在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簡史》中認(rèn)為道是萬物之所由來,道作為萬物本原,無從命名,所以無法用語言表達(dá)它。但我們又想要表達(dá)它,便不得不用語言來加以形容,稱它為“道”,“道”其實(shí)不是一個名字,這就是說,我們稱“道”為道,和我們稱一張桌子為一張“桌子(zhuo zi)”是不同的。[2]
3理解《老子》編輯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經(jīng)”,第一章開頭曰:“道可道,非常道!薄暗隆痹凇暗澜(jīng)”里面,頂多出現(xiàn)兩三次而已,此謂上篇。下篇叫做“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說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睆倪@里開始,有較多關(guān)于“德”的論述。
既然談“道”談“德”,就變成《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的“道德”跟一般所謂的仁義道德不同,我們常說“這個人修養(yǎng)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這與《道德經(jīng)》關(guān)系不大。當(dāng)然也不能說一點(diǎn)關(guān)系都沒有,因?yàn)槔献诱J(rèn)為“德”與“善”有點(diǎn)接近,這個“德”畢竟是好事,而“道”與一般常說的“道德”卻毫無關(guān)系。[1]
《老子》以智慧取勝,智慧是一道門坎,無所謂高低,只看能不能跨過去。如果還不懂《老子》,顯然是在門坎的這一邊,尚未跨越,閱讀《老子》時會很辛苦,容易產(chǎn)生誤解;如果懂得《老子》,代表已跨過智慧的門坎了,從此豁然開朗。[1]
《老子》這本書有兩個關(guān)鍵詞,一個是“道”,一個是“圣人”。本書的“圣人”與儒家孔子談的“圣人不同”,道家的“圣人”是指悟“道”者,能夠體會“知”,能夠“行”,以“道”作為立身處世的原則。儒家則是身先天下者,為百姓謀福利者,皆可以為“圣人”。[1]
那么,“道”有什么樣的作用呢?“道”的作用就是不斷回到它的本身。宇宙萬物只有“道”, “道”孕育萬物,萬物不能離開“道”,這就叫做“返”——回到它自己本身!暗馈笔亲罡镜,人類里面有圣人,圣人作為示范,而且《老子》里的“圣人”、“有道者”、“我”、“吾”四個詞,指的是同一位主體。其中“圣人”一詞出現(xiàn)最多,全書共有二十四章出現(xiàn)這個詞;第二個詞是“有道者”,就是有“道”有“德”之人,能知、能行“道”的人;第三個就是“我”;第四個詞是“吾”。這四個詞合計(jì)起來,共占了四十章——全書的一半,可知它的分量了。換句話說,《老子》整部書里面談到“圣人”、“有道者”、“我”、“吾”這四個概念是相通的,只是使用不一樣的詞而已。[1]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