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胡話,想不到流傳2500多年,現(xiàn)成老師慣用語
孔子,儒學(xué)界的偉大人物,他的學(xué)生遍布各地,任意挑選一個都具有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潛力。
許多學(xué)生樂于聆聽孔子的講解,學(xué)術(shù)氛圍相當(dāng)濃厚。然而,在課堂上,總會有幾個頑皮搗蛋的學(xué)生,孔子的學(xué)堂也不例外。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08/9baef2914bf846f8a03b936c8013b1cb.jpeg)
你們能想象,像孔子這樣文雅的人,有一天也會氣得去罵別人嗎?
儒家學(xué)派的大家到底是如何“罵”人的呢?他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感到如此憤怒呢?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08/9a799ea8e905472aa5b15388a5345b22.jpeg)
一句胡話,流傳千年
孔子在很多人心中被視為“神”,幾乎沒有任何事情是他做不到的,這一點(diǎn)在《論語》中也有所體現(xiàn)。
作為孔子的弟子,他們在孔子的指導(dǎo)下,思維和知識都在不斷豐富。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08/f19f7ed9917546a9b99f23507430909d.jpeg)
然而,在孔子的課堂上,某些學(xué)生卻顯得不太乖巧,因?yàn)榭鬃又鲝垺耙虿氖┙獭,因此他們能夠自由表達(dá)。有時甚至連孔子也無法約束他們。
在這些學(xué)生中,孔子對顏回和宰予等人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照,確實(shí)是因?yàn)樗麄兊莫?dú)特之處。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08/3d5fbec6dc9e43e8baa0e4f8698e5208.jpeg)
例如宰予,總是頑皮搗蛋,常常提出各種新穎的觀點(diǎn),有時連孔子也無法與他爭辯。
在一次授課中,孔子談到了父母去世后,子女應(yīng)當(dāng)守喪三年的問題。從古至今,這一做法被人們廣泛接受,大家都十分重視孝道,自然愿意為父母守喪。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08/c08562e6d159485eb8ea6ae84bedaeaf.jpeg)
臺下的學(xué)生們紛紛點(diǎn)頭表示贊同,唯有宰予隨意地打了個哈欠,接著對孔子說道:“三年的時間不就是浪費(fèi)嗎?應(yīng)該縮短為一年!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653be85625714d07974d33cec5aca499.jpeg)
因?yàn)樵谶@三年的時間中,許多事情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而自己卻仍然固守舊規(guī),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年之內(nèi),谷子就能成熟;如果等到三年,早就會腐爛在地里。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44758ff819664525966db3741e4aba18.jpeg)
宰予滔滔不絕地講著,孔子的臉上卻流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他指出,這三年的守喪是對父母多年來辛勤付出的補(bǔ)償,也是全世界人都應(yīng)該遵循的禮節(jié)。
看到宰予還是那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孔子忍不住搖了搖頭,唏噓道:“他根本算不上君子!”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208/785bb32cddd34bf0804a2d6b8343880b.jpeg)
盡管如此,宰予仍然在眾多學(xué)子中顯得格外突出,因?yàn)樗麚碛新敾鄣念^腦。然而,孔子常常感到失望,認(rèn)為他雖然聰明,卻始終沒有將才智用于正道。
或許是由于宰予的個人經(jīng)歷,他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大家族,未來的方向早已注定。因此,在家庭的寵愛下,宰予顯得有些過于“張揚(yáng)”。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208/d7a6d6e8d7914c36be1839e9a42a3e99.jpeg)
某次孔子在講學(xué)時,發(fā)現(xiàn)宰予的座位空著,于是他問道宰予去哪里了。
與宰予關(guān)系密切的人說道,宰予還在房間里沉睡,現(xiàn)在應(yīng)該還沒有醒來。孔子聽后大為憤怒,立刻說道:“朽木無法雕刻,糞土的墻壁也無法粉刷!”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208/5dfd1219de8244f2a9b91e2d7136f3fc.jpeg)
孔子對宰予在大好年華中自甘墮落的行為感到非常憤怒,這句話也因此成為流傳后世的名言,如今老師們常用它來形容那些沒有出息的學(xué)生。
孔子覺得這樣的人難以成材,因此不想再過問。不過實(shí)際上,宰予只是有一些小缺點(diǎn),在其他觀點(diǎn)的辯論中,他的思路其實(shí)是很明顯的。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208/22dba7ed647c41ef908190a182f526fb.jpeg)
無論是“井有仁焉”,還是“既往不咎”,都恰如孔子的想法。
在這個時刻,孔子終于明白,問題并不在于宰予,而是自己“以貌取人”,然而,人是會改變的。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208/c92c695530214687b6f7f0cdc6198da1.jpeg)
在態(tài)度改變后,孔子發(fā)現(xiàn)了宰予的長處,并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式,耐心地對其進(jìn)行指導(dǎo)。最終,宰予能夠躋身“孔子十哲”之列,這充分說明了他的才能非同一般。
除了讓孔子感到棘手的宰予,顏回或許是孔子心中最為省心的弟子,他與孔子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208/1ef87e554e9d414db40701a60d05b838.jpeg)
知恥下問,得意門生
顏回是孔子最為器重的門徒,他經(jīng)常跟隨孔子游歷各國,不論是經(jīng)歷還是學(xué)識都明顯高于其他學(xué)生。然而,即使如此,顏回依然保持謙遜,專心致志于自己的學(xué)問。
![](https://q7.itc.cn/images01/20250208/e59c1ec0bc814435adeda7df0a5afafd.jpeg)
顏回的祖先出自于當(dāng)時頗有聲望的顏氏家族,曾在魯國時期享有顯赫一時的地位。然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末期,顏氏家族逐漸衰退,到了顏回這一代,已無昔日的輝煌。
他們僅僅繼承了破敗的貴族身份,以及祖輩留下的房子和土地。盡管如此,顏回從未發(fā)出過任何抱怨,對現(xiàn)狀感到非常滿足。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08/f3363be228724999905ab77ba8805b4e.jpeg)
也許這正契合了后世陶淵明所提到的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顏回當(dāng)時聽說了孔子的聲望,了解到孔子廣泛招收徒弟,便下定決心投奔于他。成為孔子的弟子后,或許是由于家庭的影響,顏回常常面帶嚴(yán)肅,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顯得格外突出。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208/648f2f2147fc4d8b9d9990483a356017.jpeg)
孔子向顏回提出問題時,顏回可以快速作答,甚至能夠舉一反三?鬃右虼艘庾R到,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有非凡的成就。
孔子更加重視顏回的品德,而不僅僅是他的聰慧。顏回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禮樂的理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仁”則是他最顯著的特征。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08/7af1885b8d284e63a162ee526a12cc28.jpeg)
許多人當(dāng)時走入孔子門下學(xué)習(x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有些人決定離開,去某個諸侯國擔(dān)任客卿,而另一些人則選擇換個老師。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208/d4e981b45c264fbd8fcbb3c7b96eebb8.jpeg)
盡管知道這種做法不道德,他們還是抵擋不住威逼和誘惑,選擇了離開。但顏回卻毫不動搖地跟隨孔子,因?yàn)樗钪诳鬃由磉,總能學(xué)到新的知識。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那些“半途而廢”的人很快便消失無蹤,只有少數(shù)幾位常伴孔子左右的顏回等人在各國中留下了傳奇故事。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208/dbd363e9fde74809b8e3fe96d2ecc2c1.jpeg)
除了通過孔子的教誨來約束自己,顏回也經(jīng)常進(jìn)行自我反省,每天對自己要求十分嚴(yán)格。某次,顏回在路上行走時,意外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塊金子。他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上面刻著字跡,內(nèi)容是天上賞賜給顏回的一錠金子。
顏回沒有多想,迅速轉(zhuǎn)身離開,因?yàn)樗宄焐喜粫粝吗W餅,意外之財(cái)是不能追求的。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208/9583721b3fe14bb38e4d4f248474f880.jpeg)
實(shí)際上,“這錠金子”是其他學(xué)子用來考驗(yàn)顏回的,他們想了解顏回是否是表里不一的人,最終的結(jié)果讓他們非常佩服,贊嘆顏回確實(shí)是真正的君子!
每當(dāng)有空閑時間,顏回就會和孔子探討仁義的相關(guān)問題,討論中也包含了一些做事的原則和德行的內(nèi)涵等。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208/034e46ac6a7a4ccf975abff5101c625b.jpeg)
孔子對于顏回總能以獨(dú)特的視角完美地表達(dá)觀點(diǎn)感到驚訝。
正因如此,顏回成為了宋國和衛(wèi)國的貴客,聲名顯赫。然而,或許因?yàn)檫^于操心,顏回英年早逝,這讓孔子感到十分惋惜。果然“天妒英才”這句話并非空穴來風(fēng)。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08/057c6ebaafca4da2ab8ef99e9e25af9a.jpeg)
除了調(diào)皮的宰予和穩(wěn)重的顏回之外,還有一位讓孔子既不能打也不能罵的人。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55cfff813fc14c7aaaab06b7c95c5977.jpeg)
忠勇豪爽,下場唏噓
子路是孔子的學(xué)生之一,他隨孔子游歷各國,性格豪爽、直率。正因如此,子路與孔子之間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些沖突。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37436c95cf8544999cf394e5f112d61a.jpeg)
子路在孩提時代非常孝順,哪怕要翻越山嶺,也要讓父母吃上米飯。他那小小的身體蘊(yùn)含著巨大的力量,因其孝心而在周圍十里內(nèi)廣為人知。
可能是由于成長背景的影響,子路的性格非常固執(zhí)。有一次,他前往某地履職,恰好遇到了季家貴族在當(dāng)?shù)匾鋼P(yáng)威,迫使百姓們開通運(yùn)河。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710a620aa2ef404686e8e92112c38f40.jpeg)
如果不去上工,百姓就會受到地方官員的殘酷對待。他們只能忍氣吞聲,每天去勞作。子路得知此事后,對季家的所作所為十分憤慨,決意要幫助這些百姓。
于是,他將自己所有的薪水取出,協(xié)助百姓開通運(yùn)河,以減輕他們的負(fù)擔(dān)。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208/6d38cf23f2a443639e3acee20cced47a.jpeg)
他還經(jīng)常從自家口袋中拿出錢來,承擔(dān)百姓的生活開銷。每當(dāng)看到百姓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子路便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然而,當(dāng)孔子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去制止他,堅(jiān)決不允許他這樣做。這導(dǎo)致子路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沖突。實(shí)際上,孔子這樣做是有其道理的。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08/cb801a490292419e89753d0d00d5eb26.jpeg)
子路原本無須插手這些事務(wù),但出于一片好心選擇了施以援手。然而,這實(shí)際上會惹惱當(dāng)?shù)氐囊?guī)矩,使得子路極有可能招來季家的敵意。
如果長期如此,一旦決定終止,百姓們會有什么反應(yīng)呢?或許他們會將責(zé)任歸咎于子路,這樣的結(jié)果無疑是得不償失。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208/35b8b402639c44b5a875678e7f02438c.jpeg)
孔子并未生氣,而是向子路解釋,讓他理解善意并不總是有益的,需要根據(jù)情況來判斷。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zāi)禍。
子路聽罷感到深深的愧疚,于是向孔子懇切請教,之后在做事時變得更加謹(jǐn)慎。然而,子路的單純性格并非能立刻改變,最終他仍因救人而付出了生命。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208/23fd546e6ee94402a21ad98b64c6fca6.jpeg)
孔子聽后感到非常悲痛,只能感慨子路的命運(yùn)多舛。
在孔子的細(xì)心指導(dǎo)下,這些人都成為了杰出的人物,這可能與孔子的教學(xué)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08/b81bd0bbfd8f46c182e5b76d3b4d0d97.jpeg)
宰予在課堂上敢于表達(dá)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朽木”,也可能是來自梧桐樹的朽木,且無需雕琢,依然顯得珍貴。
顏回和子路的性格使然,最終各自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或許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體現(xiàn)吧!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