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之道做事
《周易》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句話很多人耳熟能詳。乾象征天,具有至大、至剛、至正的特點,因此君子應該如天那樣運行不止,剛毅堅卓,自強不息,以體現(xiàn)“生生不息”的天道。
人的一生,不管是先天也好還是后天也罷,總會經(jīng)歷或大或小的惡劣環(huán)境。但有一點要記住,越是困難時,越要向前行。
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天道的自強精神。在朱子學說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不能理解其本意,驚訝者有之,非難和指責者更是層出不窮。
盡管如此,王陽明始終堅信自己的學說正確、明澈——“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處,更無掩藏回護,才做得‘狂者’。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這讓我們看到, 心學的一大真諦,內(nèi)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實的自己。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為,而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是一種骨氣和硬氣。
不論境況如何艱苦,生存如何困難,也不能放棄,不可喪失生活信念。用心積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么好運氣往往會不期而至。
以地之道處世
地之道,在于道通德厚,能承載萬物,負重而不言,無怨無恨。
《菜根譚》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笔刈∪松牡吞帲侨松仨殧[正的一種穩(wěn)重姿態(tài),必須按捺的一種謙遜言辭,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
時刻保持低調(diào)和謙遜的姿態(tài)是一種人生大智慧、是一種修為、是一種胸襟、是一種謀略,更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狞S金法則。
王陽明把“傲”當成人生的第一大病。王陽明說:“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為臣而傲,必不能忠!
意思是,現(xiàn)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個傲字。千罪百惡,都從傲上來。人一旦傲了,就會變得自以為是,不肯在別人面前屈服。所以,為子而傲,必然不是個孝順父母的人;為弟而傲,必然不是個孝悌兄長的人;為臣而傲,必然不是個忠臣。
一個人但凡狂傲,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給自己找來災禍。年羹堯早期仕途順暢,康熙非常重用他,隨著權力擴大和地位的提高,他變得驕傲自大,不但不懂得收斂,反而養(yǎng)成飛揚跋扈的作風。
他對待內(nèi)外官員狂傲無禮,給各省督撫發(fā)送咨文直呼其名;不僅蒙古王公,就是皇帝的女婿阿寶入見,也要對他行跪拜禮。最后,雍正三年,情勢急轉直下,年羹堯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92條,賜令自盡。
王陽明講: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謙為什么是眾善之基?因為“謙者,德之柄也”。一個能謙卑的人,看別人身上的長處,看自己的短處,這樣不管做人還是做事,則都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必然受到尊崇,而光明其德。
《周易》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比擞卸嘀t卑,就有多高貴。
以人之道律心
人,要對自己的心做得了主,由此而擺脫了受低級本能裹挾的動物性。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律心。
王陽明說: “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意思是講,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么就靜坐。就算不想看書,也必須去看。這是對癥下藥的方法。
人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動物,強大的惰性與巨大的潛力在體內(nèi)共存,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會變得十分懶散,做事拖拖拉拉,得過且過、貪戀舒服,十足一個平庸之輩。
而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和強迫之后,不斷朝向一個目標努力,人的潛力才會被激發(fā)出來,顯現(xiàn)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這種壓力,可以是外力,但最好是來自于自己的內(nèi)應,也就是克己自律的精神。
做到克己自律,關鍵在于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來磨礪、調(diào)控自己的心性。
換句話說,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要經(jīng)常強迫自己、改變自己,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這種自律行為就變成習慣,主宰著你的行為。
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強迫的磨礪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壞習氣,才能恢復本心的光明。 人唯律心,才能終有一日,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