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與文學家,也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那么,他究竟有哪些怪異之處,被認定是“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的呢?本文先從他的書畫創(chuàng)作風格上,來破解這一話題。
一.生活困苦,賣畫為生
鄭板橋在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怪異,來源于他從小就生活困苦,甚至于窮得以賣畫為生。鄭板橋(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是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鄭板橋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道已經(jīng)中落,生活非常拮據(jù)。以至于他30歲之前的所有感受,不是貧窮便是悲哀:他的母親和繼母,叔父和兒女和妻子乃至于老師都紛紛離世,讓他的情感世界陷入巨大孤獨和疑惑之中。
不過鄭家雖然貧窮,但畢竟是個書香門第,鄭板橋祖輩三代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鄭之本依靠教書為生,加上他自幼聰穎,先是跟隨父親學習,之后前往真州毛家橋讀書,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雖然文化熏陶以及天賦秉性為鄭燮的藝術(shù)發(fā)展夯實了基礎,但是接下來幾次科考的失敗,更使得他嘗盡了人間的疾苦。因為貧窮,他不得不多次舉債趕考,而“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這種時代標簽充分說明了鄭板橋的科舉之路異常艱難。
雍正元年(1723年),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于生活困苦,鄭板橋在30歲以后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托名“風雅”。不幸的是原配夫人徐氏所生之子又去世;39歲時,徐夫人自己又病逝。
乾隆二年(1737年),好不容易中了進士的鄭板橋,滯留北京一年左右,到處尋求仕進未果,只得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上槟纲M氏又去世。
好在受盡磨難的鄭板橋,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這為他之后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鄭板橋十載揚州,還結(jié)識了許多畫友,金農(nóng)、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雍正三年(1725年),鄭板橋曾出游江西,于廬山結(jié)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又出游過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游。在京期間,他曾結(jié)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
只到乾隆六年(1741年),接近天命之年的鄭板橋才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第二年春天,鄭板橋被任命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正式踏上仕途。
乾隆十八年(1753年),61歲的鄭板橋,在山東范縣及濰縣任縣令共計12年后,因為給災民“私自”開倉放糧救濟,而違背大清律法,遭遇罷官。去官以后,鄭板橋又恢復以賣畫為生,他往來于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家們往來,詩酒唱和,直至終老。
二.書畫創(chuàng)作上的“怪異”之處
如上所述,由于鄭板橋的一生,經(jīng)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所以他敢于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藝術(shù)作品中。被人們贊譽為“詩書畫三絕”。
由于早期科舉考試需要,鄭板橋起初學書從歐陽詢?nèi)胧,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正是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因為科舉取士必須要書寫這種“標準字體”。
然而,在鄭板橋40歲中進士以后就很少再寫?zhàn)^閣體了。他大膽創(chuàng)新,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chuàng)了別具一格的“板橋體”,還將其取名為“六分半書”。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guī)矩?此齐S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chǎn)生跳躍靈動的節(jié)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書論書》橫幅,時已七十高齡,乃晚年佳作。
《行書論書》整幅作品結(jié)字大大小小,筆畫粗粗細細,態(tài)勢欹欹斜斜,點畫、提按、使轉(zhuǎn)如樂行于耳,鳥飛于空,魚游于水,在一種態(tài)情任意的節(jié)律中顯露著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紹基說鄭板橋的字“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
鄭板橋能將書法用筆融于繪畫之中。他主張繼承傳統(tǒng)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shù)的獨創(chuàng)性和風格的多樣化,他的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而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shù),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鄭燮的畫中常常能看到竹、石、蘭的痕跡,這是他崇尚自然的生命,喜歡生長在天地間的蘭竹石,用畫描繪出這些景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真實狀態(tài)!把谬S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鄭板橋心系百姓、憂國憂民,在其61歲時去官“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之后,他把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知與理想,寄托于清竹、墨蘭、勁石中,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
鄭燮在畫面構(gòu)圖上,考慮的不僅僅是單個景物的和諧以及形態(tài)上的美感,還借助題跋等為畫注入了更深厚的思想內(nèi)涵,從其題跋中能夠看出畫家作畫時的心境。而他的題跋又由于應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板橋體”撰寫,所以特別具有藝術(shù)魅力。
由于巧妙地融合了“詩書畫三絕”,使得鄭板橋的畫作詩意、書法、畫風有著相似的視覺沖擊,顯得拙樸有勁骨,而畫中的題跋更是對畫作畫面的進一步點綴,從而提升了作品的意境深度與視覺美感,讓情感的流露變得更為自然。
總之,鄭板橋在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因為大膽突破古人框架,使用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板橋體”;又能把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知與理想,寄托于清竹、墨蘭、勁石中,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加上對畫作的畫面起到進一步點綴作用的詩作題跋,所以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意境深度與視覺美感,讓
雖然鄭板橋的書畫作品不同于常人,顯得非!肮之悺。但是,這正表現(xiàn)了鄭燮有著扎實的文學素養(yǎng),他的人生雖然坎坷,但他卻有高尚的人格,為官時為民,其書法有創(chuàng)新、畫中有勁骨,畫中常見的蘭、竹、石,充分反映著他的人格品質(zhì),以及在個人認知、藝術(shù)審美的基礎上,注入了深厚的情感,使得鄭板橋的藝術(shù)作品,有著高于自然的境界,非常耐人尋味。這種“怪異”值得提倡。
我們應該學習鄭板橋,在生活經(jīng)歷諸多磨難之后,還能堅韌不拔、為官時堅持正義與為民辦好事;以及他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能夠在汲取前人營養(yǎng)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將各項藝術(shù)融合成一體,呈現(xiàn)出更高意境的果敢精神。努力為強國富民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本文由“老吳侃國學今用”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