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年少時國破家亡,逃亡后不得已削發(fā)為僧,他從禪門轉(zhuǎn)入畫道,畫風(fēng)似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走獸,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
石濤
(1642~1708)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
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別號“大滌子”“苦瓜和尚”
石濤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有一大創(chuàng)造,在于把原來晴朗天氣下的山水轉(zhuǎn)化為風(fēng)雨晦暝的面貌,從而為山水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格局,可謂是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石濤這種千變?nèi)f化的奇幻景致,給觀者以云窮水盡處窺見無限天機的遐思。
石濤大半生登山涉水,他曾輾轉(zhuǎn)于廣西、江西、安徽、江蘇、浙江、陜西、河北等地,到晚年才定居揚州。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氣候濕潤的南方,因此看他的畫總有一種下過雨的感覺。
黃山的奇秀、瀟湘的清美、江南的綺麗,無不浸潤在這此云煙之境里,詩意盎然,滿紙墨光,包孕萬千,韻味十足!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看云圖》此畫長近四尺,寬近二尺,作于清代皮紙上,全畫以水墨為之,層次井然,內(nèi)容豐富,靜中有動。一高士側(cè)坐于石顛,坐觀山川煙云,淺灘流云,雜樹叢生,墨氣氤氳,全幅淋漓的水墨和煙云彌漫相映襯,營造出一種亦晴亦雨的奇境。
目盡鐘山百代幽,白云不住?諛。城頭鼓角悲風(fēng)起,塞上烽煙壯士休。北去龍游生旱氣,南來臥虎定高秋。昨聞太白經(jīng)天論,可是黃河徹底由。
觀自在菩薩,行深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