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滿族,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書畫家、收藏家。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xué)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yù),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本為溥心畬所著《寒玉堂論書畫》 一文中《論畫》部分,供學(xué)畫的朋友們品味借鑒。
溥儒 秋江泛舟
張彥遠(yuǎn)《名畫記》曰:“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碑嬝M細(xì)事也哉,在于傳神寫意。神在象中,意在象外,不能使轉(zhuǎn)筆鋒有起伏變化之妙者,不足以寫意。畫有神品、妙品,寫意是也。寫意者,非謂粗率簡易也,凡神全氣足皆謂之寫意。
溥儒 云山古寺圖
古者無舊本傳摹,依物寫形,乃得其神理。后人轉(zhuǎn)摹前跡,形留而神去。后人因物寫形,益不及古者,皆不精八法,不求筆勢。此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畫重氣韻。氣韻者,畫外之事也。畫外之事何事也?《禮學(xué)記》曰:“學(xué)以聚之,問以辨之!本蹌t博識,問則明理,必也。持志以養(yǎng)氣,博文以明理。襟懷高尚,氣韻自生,非筆墨之事也。蘇東坡曰:“六畜有定形,山水無定形而有定理!奔韧ㄆ淅砣缓笞兓,不可勝窮也。理猶體也,形猶用也。明于體用若庖丁游刃而有馀矣。
溥儒 秋江垂釣
古畫雄古渾厚,不在形色而在用筆。猶書法之不在結(jié)體而在點畫。既熟諳其理,筆有起伏頓挫,或放或斂,活而不滯。分其陰陽,窮其物象,隨意從心而不逾矩,奇妙自生。不在斤斤細(xì)巧,株守一家也。明秀而難于渾厚險峻。明秀者,筆墨也;博大渾厚者,氣勢也。筆墨出于積學(xué),氣勢由于天縱。宗炳曰:“豎畫三寸,實當(dāng)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 尺,實體百里之迥。”惟關(guān)仝、荊浩、北苑、巨然、范寬諸賢,氣象雄厚,峰巒具千仞之勢。雖馬夏猶不能及,況宋元以后乎!漢劉褒作《云漢圖》,人見之自然覺熱,更畫《北風(fēng)圖》,熱者復(fù)覺涼,神于寫意。魏徐邈畫版作鯽魚懸岸,群獺競來,神于寫形。
溥儒 碧山琴音
,紙亦不及古。古紙用藤用楮或用麻布,陸務(wù)觀有《悲剡溪古藤文》。古紙堅韌光凈,元時始有生紙,稍粗澀。黃鶴山樵畫山水作解索牛毛皴,苔用枯筆點成,謂之渴苔。畫因紙而變也。后用竹草作紙,宣紙綿連紙雖光凈亦難作畫。
畫云水,草書法也。筆須圓轉(zhuǎn)而無棱角。畫沙坡山腳須平直,以肘為進(jìn)退,不可低昂。花鳥藏鋒與出鋒兼用。如鳥之咮腳、花之枝干藏鋒,鳥之爪翼、花之葉瓣出鋒。
溥儒 策杖行吟
畫梅只寫數(shù)枝,取得其神而已,其玉樹千條、瑤華萬蕊別一格也。林處士之“疏影橫斜”易寫,東坡之“回首驚千片”難工也。梅枝堅勁宜全用藏鋒,長枝頓挫之處,新條也。干欲淺枝欲濃。別霜皮與新枝也。雖放長條不宜出鋒。點蒂、苔、須、蕊雖極寫意,貴不失其真形。
溥儒 楓江泛舟
竹枝葉中鋒,葉生于枝而有翻覆欹側(cè)之態(tài),如聞其聲,時看真竹,得其形狀。
松有兩鬣、三鬣、五鬣、七鬣者,言一蒂內(nèi)生幾針為幾鬣,攢聚而成圓形,非總出于一蒂也。畫必求其四面攢聚之形,不可平排如扇。針有長短粗細(xì),筆有藏鋒出鋒之異,出鋒者刺松也。
設(shè)色,定理也。何為定理?人物之服飾,鳥獸之毛羽,樓閣舟車皆有定色。設(shè)色求其與真無異,能事畢矣。惟山水無定色,朝暉夕霏,晦明變化。春山明翠,秋山蒼暗。草木榮枯,云霞掩映,山色因之而變矣。設(shè)色由淺而深,此常法也。淺則易勻,遽深則易滯,滯則難救。色少水多則勻凈。傅色層層相加,宜輕則輕,宜重則重,由淺至深則深不滯。
溥儒 庭院觀秋圖
墨畫以墨分五色,如鳥之羽翼、花葉之淺深皆以墨分之,風(fēng)韻轉(zhuǎn)勝于設(shè)色。蓋鳥之羽翅、花葉天然之色,皆光采輝煥。丹設(shè)色斷不能及。故古人以水墨寫生,如霧中看花,得其神理意態(tài)為勝。墨畫筆工妙者皴皺有法,渲染得宜。無事丹青,歲久易變,藤黃鉛粉尤易改色。宋人知此理,惟畫墨筆,少加藍(lán)赭。南威西子不假鉛華,素艷瑤姿無煩丹碧,然俗士不知也。畫有皴皺而無渲染,謂之無墨。但有渲染而無皴皺,謂之無筆。與其無筆,寧可無墨。故筆妙者,起伏輕重已分明晦,稍加渲染足矣。若專恃渲染,始分明晦遠(yuǎn)近者,筆法猶未工也。
溥儒 策杖歸來
點苔之法,因山而施。土多石少之山,則苔多土少。石多之山,則苔少。純石無土之山,則無苔。北宗斧劈石法,只點少苔。而坡岸之間,始苔草叢聚。唐解元臨李希古山法,往往無苔純石之山也。
溥儒 秋色圖
畫山水花鳥,如身在畫中。心悟神契,體物察微,如臨其境,慎思明辨,必期一樹一石,無違于理。孟子曰:思則得之。《書斷》曰:“陳閎畫馬榮遇一時,明皇令韓幹師之。?曰:‘臣自有師。今陛下廄馬皆臣師也’!薄读谐娦鳌吩唬骸巴趼墓だL事,嘗游華山,見奇秀天成,因屏去畫家舊習(xí)作畫四十幅。有問何師,曰:‘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如是而已!
宋王楙《野客叢書》曰:曾云巢畫草蟲,籠而觀之,于是始得其天。方其落筆之際,不知我之為草蟲,草蟲之為我也。夫不知我之為草蟲,草蟲之為我,神合志一,與之俱化矣。然必先精書法而后畫始有筆墨可觀。
今學(xué)童戲筆皆有天趣,工匠圖物亦得其真。然筆或圓而不勻、直而不勁,雖形似而神不全。奚取焉?畫驚濤斷壁、長松修竹,一筆或引長數(shù)尺,剛而健勁,曲而有直。體側(cè)逆圓轉(zhuǎn)而筆鋒變化,循環(huán)無端,非工書法必不能至。用筆貴剛?cè)嵯酀?jì),互得其用為妙。如寫堅硬之物,則筆用剛;嫩弱之物,則筆用柔。凡用筆剛而無柔則易妄生圭角,柔而無剛則纖弱而力不足。凡折筆為剛,轉(zhuǎn)筆為柔,陰陽變化之道也。
溥儒 秋江遠(yuǎn)浦
溥儒 秋色圖
溥儒 寒山秋景
溥儒 登樓望君圖
溥儒 秋草牧人歸
溥儒 泛舟歸渡
溥儒 遠(yuǎn)山秋意圖
溥儒 丹楓若醉
溥儒 高山一曲
溥儒 故園秋江
溥儒 秋色
溥儒 秋色斜陽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