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個藝術家要產生濃厚興趣,有時候需要一個契機。
就好比一直聽說某人,卻從未謀面。若有一日因緣見了真人,氣息談吐、舉止神態(tài)自是歷歷于眼前。那過往聽說的一切,這才貫穿組合起來,組成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算是完成了對一個他者,從外到內的全部認知。
鶴林圖
上次去美術館看鄧拓的收藏展,進門看得的第一幅作品,便是“元四大家”中的倪瓚的《鶴林圖》。這只是一幅小尺幅作品,六七枝小樹下站著一小鶴,遠山遠水,簡筆寥寥,卻其貌清澈,用筆不凡,看得人心弦“波”的一聲顫響。
回家來再次翻閱他的作品,立時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心中泛起一陣陣暗喜。之前讀了倪瓚十遍八回,都不如有這么一個契機,見過他的真跡、識了他運筆的妙處后,那么曉得他畫得好的天機是什么。
水竹居圖
中國歷代山水畫大家多得數(shù)不清,作品留存也不少。不太懂畫的人,會覺得個個山水畫家長得好像一樣,幅幅山水畫作品,也沒有什么差別,看過則過;可懂畫的人,是要用很靜寂的心思,方可以潛入深水,發(fā)現(xiàn)一片山水畫中的汪洋。你是你,他是他,天下絕無雷同一幅,功夫更是迥然有異。
有些人性格粗獷,偏偏畫出來細如牛毛、情緒哀婉的山水;有些人性格靦腆,為人謹慎,在畫面上卻恣意妄為,瀟灑闊步。要說畫如其人,這兩種類型倒要從相反的角度去解他才對。
江岸望山圖
但也有人格與畫風完全一致的畫家。如果他是豪邁直率的,他的筆力便要穿透紙背;如果他心性高潔精致,他的畫面也必將干凈雅致得很。倪瓚的山水,便屬這最后一種,清朗潔凈無比。他的清氣,原是他的家給他養(yǎng)成的。一個人在現(xiàn)世生活里要不沾塵土,一定是他有一個非常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
倪瓚(1301 - 1374)是無錫人,他的家庭,是我們后來所稱的“地富反壞右”的典型家庭,大地主,宗教上層人物。倪瓚可說是特權階層的后代。這個特權后代所享受的特權,是他家里有無數(shù)的藏書與歷代書法名畫,供他在成長的年月里玩耍品鑒。
江亭山色
倪瓚家藏珍品不是一般的多,典籍經史就有一千多卷,畫作從三國直到元代都有收藏。為此,家里不得不專門修建一個三層樓房,專放這些好東西。房子么,取名“清閟閣”。
“閟”通“閉”,一清一閉,養(yǎng)出來的人哪里有塵土氣?超凡脫俗,成了倪瓚終其一生擁有的最大品質,也是他繪畫風格的最大特征。見過許多人仿倪瓚的山水,筆法再像,那股清氣卻像玻璃上凝固的水滴,就是沾不到仿者的畫里。
容膝齋圖
可惜生活總是動搖變幻,人不活到最后一天,不敢保證富貴的仍然富貴,脫俗的仍然脫俗。
倪瓚父親原本早逝,家里的頂梁柱一直是他的大哥倪昭奎。倪瓚 27 那年,大哥突然病逝,母親與學畫的老師也相繼病故,倪瓚的生活就此直轉而下。精神上孤寂,且從此當以畫畫為生了。
疏林遠岫圖
但倪瓚最好之處,是他在生活富貴時,并不以富貴為淫,一絲富家公子的習氣均無。很自律,很勤奮,書法、詩詞、繪畫一起下功夫,以此三點所長,足以應付他后來富貴不再的現(xiàn)實生活。
只是他的一些清雅習性難以改變面貌,史上記載著他許多的奇聞軼事,全因他太好潔,不能容忍他人的一點骯臟,鬧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最能表現(xiàn)他這種好潔性情的終極版故事,是他獨自靜享的清閟閣去過一個和尚,這個和尚去翻過他的書,在地板上吐過痰,他便終身不再進清閟閣了。
松林亭子
世人笑他這樣的潔癖,我卻理解他。從小一身清氣的人,凡濁氣之人近身,便知那有多么的不能呼吸,有多可惡。這樣的清氣在生活里引人笑談,卻在他的畫里成為優(yōu)勢,得到了最充分最純粹的表達。
以慣常讀畫的經驗,我們可以得知,即使是同一個畫家的作品,也有優(yōu)劣之別。有些畫家的初期與晚期作品,幾乎看不出是同一個人所為,要么早好晚差,要么早稚晚熟。
桐露清琴
而倪瓚的作品,沒有一幅讓人失望過,每望一寸都令人想擊節(jié)贊嘆。蓋因他的完美心性,不會隨便對付一幅作品,如同他不會隨便對付一個人一樣。
無數(shù)的后人以各樣的動聽之詞,分析研究過他的作品,且以權威之言,定論過他是以“三段論”構圖來畫他的山水,即高遠、平遠、長遠之類。但我覺得那未免將他的自由筆法,太過地概括與僵化了。
秋亭嘉樹圖
倪瓚是非常出世的人,所以他的畫品極其空靈,好像清風可以吹過,燕子可以掠過。他對美極其敏感與有天賦,空間把控感強,所以他的構圖不設規(guī)則,雄山峻嶺可攀,小溪小河可涉,遠景可親,近景不堵。
他的筆觸最可值得一書的是,天下萬物到他筆下,就得一個“酥”字。想想我們吃一個特別香的東西,愿意用酥脆來形容;想想我們在情愛肢體語言的表達上,愿意用酥麻來形容,那幾乎就可以理解倪瓚下筆時,神差鬼使般畫出來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酥意了。
六君子圖
倪瓚一生沒有做官,對這一點他頭腦特別清醒。官門枯榮,多是勾心斗角之事,非讀書人可擅長,也非品性高潔的讀書人可齒。官場傾軋,身家性命有時往往只在一夜之間,就論輸贏成敗,敗者之不堪,要被弄得遺臭萬年。
“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年齡大于倪瓚,是倪瓚的知交。王蒙就受不了官場名利誘惑,在才華滿身的情形下,就是要躋身于上層,步步精打細算,大半生走得躊躇滿志。
古木幽篁圖
誰知晚年到來,僅僅是因為到某人家里看過收藏的繪畫,而這個某人有謀反之嫌,王蒙便遭誅連下牢獄,辯解的機會都沒有。一代大家很快死于獄中,讓再三規(guī)勸過王蒙的倪瓚,痛惜不已。
倪瓚骨頭孤傲,即使生活有憂患,他也愿意言行磊落,擴展廣博學識而不問官場意志,不與官人交往,自然也不為他們畫畫。只四處漫游于大自然間,過尊重內心感受的簡樸生活。
漁莊秋霽圖
倪瓚不是仕,卻是真正的士。這個士傲骨清奇,卻很謙虛,認為自己的繪畫無非“逸筆草草”。
但這草草之意,更多應該是對他作品中自由意境的形容,而非真的草草。他的繪畫對明以后的文人畫,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可見那種用生命換來的高逸,非他人輕易學得,卻是眾生一心向往的終極境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