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四大才女之一,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民國,無數(shù)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故事,譜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而林徽因出名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才華橫溢,她的容貌同樣十分出色。令很多青年人對她一見傾心。
在很多泛黃又模糊的老照片中,林徽因的絕色容貌也沒有被這樣的古早畫質(zhì)所掩蓋,她的身上流露著一種自然而然的溫婉優(yōu)雅氣質(zhì)。
林徽因出身名門,她的父親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外交家林長民,林長民的思想十分開放,他鼓勵林徽因?qū)W習自己所熱愛的建筑事業(yè),送她出國進修。
接見泰戈爾訪華
林徽因少女時代曾經(jīng)留學美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念書,雖然她遠渡重洋求學,但是林徽因的心中始終有一個整理中國古代建筑歷史資料的夢想,這個夢想,始自1920年林徽因跟隨父親游歷歐洲各國。
在歐洲停留的時候,林徽因父女當時小住的地方能夠看到許多極具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筑,受到當時女房東的影響,林徽因?qū)ㄖ䦟W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研究建筑成為了林徽因的終生夢想。同年她結(jié)識了父親的學生徐志摩,回國后,林徽因,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創(chuàng)立了新月社,他們經(jīng)常會聚在一起暢談人生,賞析各國詩歌作品。
1924年詩人泰戈爾訪華,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三人一起出面接待這位世界文豪,泰戈爾十分欣賞溫婉大方又才華橫溢的林徽因,甚至動筆親手為她寫了一首詩歌。
1924年5月8日,恰好是詩人泰戈爾64歲的生日,北平的學生和文人們得知后為泰戈爾組織了一場生日會來慶祝,而當晚的表演節(jié)目之一,就是根據(jù)泰戈爾所著《齊德拉》改編的舞臺劇。
在這場表演中,林徽因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那個天性堅強勇敢追求真愛的齊德拉公主,本就容貌出眾的林徽因在扮上齊德拉公主的樣子后更加美麗動人,那一抹窈窕的身影,并不輸于當時西方的那些絕代佳人。
1924年泰戈爾訪華結(jié)束后,徐志摩跟隨著泰戈爾前往日本繼續(xù)學習文學創(chuàng)作,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則雙雙奔赴美國繼續(xù)學習建筑學。
同年的六月份,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一同升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大三,兩人都在美術學院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之中,梁思成越來越欣賞林徽因,她的博學,她的風趣,都令梁思成深深地著迷。
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兩個本就自幼相識的年輕人,逐漸走到了一起,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當時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金童玉女,十分般配。林徽因的愛情故事十分令人感動,她和梁思成的神仙愛情是后世很多人所羨慕的。
后來林徽因又在美國的其他高校繼續(xù)進修,不斷地精進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業(yè)務能力。
1927年夏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兩人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yè),隨后繼續(xù)前往美國最為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耶魯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舞臺美術設計學習。
正是由于林徽因在學術道路上的不斷探索,才奠定了她后來能夠成為一代建筑大師的基礎,而在學習藝術文化的同時,林徽因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
1928年,梁思成正式向林徽因求婚,兩人在美國渥太華完婚,這對璧人的結(jié)合得到了至親父母的祝福,也收到了兩人好友們的真摯祝賀。
兩人婚后約定前往歐洲進行度蜜月,而這兩位建筑大師的蜜月之旅,并不只是單純的游覽觀光。
在蜜月期間,兩人對歐洲當?shù)氐臍v史古跡和經(jīng)典建筑遺址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研究,兩人留下了許多在歐洲地標性建筑前的合影,這些照片中的林徽因笑得十分幸福。
1928年,林徽因夫婦兩人雙雙受邀回國前往東北大學建筑系任教,在此期間兩人的孩子相繼出生。
帶著孩子騎驢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生育了一兒一女,分別是女兒梁再冰和兒子梁從誡,女兒梁再冰在長相上酷似林徽因本人,性格十分的開朗活潑。
梁再冰后來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職業(yè)記者,她所發(fā)表的文章《現(xiàn)代住宅設計的參考》一文十分經(jīng)典,文筆之間可以見到她傳承自父母的社會責任感。
兒子梁從誡也是一位歷史學領域的專家,青年時期跟隨我國著名的學者陳翰笙先學習世界歷史,后來從政,曾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政協(xié)常委。
在一張林徽因母子三人的合照上,林徽因抱著梁再冰和梁從誡一起騎驢,林徽因看向兩個孩子的神情也是格外的溫柔。
其實在很多林徽因的生活舊照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十分具有生活氣息的建筑大師,林徽因本人雖然在建筑學上的造詣十分深厚,也在國內(nèi)外都取得了相當優(yōu)秀的成績,但是在生活中,她仍然是一個溫暖親切的女性,是梁再冰和梁從誡的媽媽。
在建國以后,林徽因參與了國徽的設計,并且提出了很多十分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后來在人民紀念碑修建的前期,林徽因也積極地參與了設計工作,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共和國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小結(jié):
在林徽因留下的這些舊照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林徽因,她的名字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人名,也不是搜索引擎中生硬的眾多身份注釋。
那些曾經(jīng)在歷史中留下痕跡的諸多名人,不該只存在于后世的電子資料和人物介紹中,他們都曾經(jīng)在自己的時代和歲月里,綻放出獨屬于自己的光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