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長盛不衰月經(jīng)系列貼“中產(chǎn)維特的煩惱”,又掀起新一輪的票圈狂潮。無數(shù)人轉發(fā),無數(shù)人顧影自憐,無數(shù)人哀哀戚戚,又有無數(shù)人大喊“被中產(chǎn)”……
其實,當代真正意義上的“新中產(chǎn)”,是1908年由亨利福特一手創(chuàng)立的。
那一年,他用流水線生產(chǎn)方式,創(chuàng)造了改變汽車歷史的T型車。265美元,就能讓一個家庭擁有一輛車——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日薪為2美元左右,認真省錢一年就夠賣一輛車,簡直難以想象。
但是僅靠著“買得起車”這一條,絕不能代表新中產(chǎn)的誕生。
那幾年,亨利·福特依靠T型車賺得手腳發(fā)軟,不知是怕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還是想讓更多人感受到他的喜悅,抑或是為了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1914年底,他頒布了一條讓其他底特律車企顫抖,讓其他工人眼紅的超級福祉“5美元工作日計劃”:單獨劈出1000萬美元(據(jù)當時的《底特律新聞報》報道,那是福特汽車1914年的一半盈利),作為員工福利分發(fā)——尤其是幾萬名基層工人,人人都有,天天都有,發(fā)光為止。
日薪從2.4美元變成5美元,一下子翻了一倍不止!是不是特別美好?并不是,因為這額外的2.6美元,很不好拿。
首先,必須是至少工作半年的工人。男性必須已婚。不過如果你單身還未滿22歲,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年幼弟妹,也有資格拿錢。女性無論是否結婚,只要她是唯一的養(yǎng)家人,就有資格拿錢。
接下去一條就開始要工人階級老命了——必須每天打扮得山青水綠地上班,據(jù)說還有專人檢查他們手上身上是否有肥皂味兒,邋里邋遢的沒資格拿2.6美元。萬一被抓到隨地吐痰丟煙蒂垃圾,發(fā)現(xiàn)一次即取消資格。
對女員工很有利�。�
福特甚至還頒布了《生活守則》,并招募了200名“特別調查員”,每人配一輛T型車和一名司機,專門檢查符合以上條件的員工:人品是否良好,是否有定期儲蓄,家里是否干凈整潔,是否真的敬老愛幼,有沒有家庭暴力,有沒有酗酒史……
如果統(tǒng)統(tǒng)符合,恭喜你!5美金一天的滋潤生活向你招手!順便再說一句,1914年時,整個福特工廠有資格拿錢的工人,還不到1000名。
不過只一年,有資格拿5美金的員工瞬間多了起來。員工的年流動率由370%跌到16%,預備工人數(shù)量由5.3萬降到2千,勞動率上漲達70%。
到了1916年,福特的利潤長到6000萬美元。
到了1920年代,福特更是頒布了一系列新舉措。比如基礎工人的日薪漲到6美元;比如三班倒每天8小時工作制;再比如做5休2工作制,但是發(fā)6天的錢……
員工本身的素質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開始習慣勤洗澡洗頭,改掉了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的壞習慣,穿衣打扮也有模有樣的。不少人還培養(yǎng)了一些挺美好的小愛好,什么打打球擼擼鐵,游游泳跳跳舞,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如果你真有造詣,福特大老板還會支持你在自家工廠的露天小劇場里來上一段。
那段時間,全底特律的工人都想成為福特的一員——即使無法達成,也學著像福特員工一樣,干凈而體面的生活。
1944年,福特在接受某次采訪時說:”只要我工廠的員工干滿一天的活兒,就有資格拿一天的工資,他們都應該賺足夠的錢,去買房買地,再買一輛車!”
可能,他自己都沒意識到,恰恰由于自己提升工資減少工時的舉動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概念的誕生:“大眾消費”——
提高工資等于提高消費水平,順帶著各種零售商、銷售商、制造商或其他行業(yè)的人也會一起富起來,全美國人的工資都會上漲,促成了新中產(chǎn)階級的形成,有效緩解當時的社會矛盾,改變?nèi)藗兊纳蠲婷病?/SPAN>
難怪曾有一位分析家說:“馬克思的夢想,被福特實現(xiàn)了�!�
乍一看,無論是美帝還是中國,100年前還是當代,做一名新中產(chǎn)的理由似乎簡單:體面的生活。
但以上,也恰恰是許多“中產(chǎn)維特之煩惱”。因為,如今大部分的中產(chǎn)其實是看(朋)似(友)體(圈)面(內(nèi))的生活。甚至有人說,中國的大部分城市,只存在兩種中產(chǎn),一小部分負責代表城市的體面,剩余一大部分負責讓這一部分人體面。
聽起來是如此的悲催,又很有道理。
今年2月,吳曉波發(fā)布的《2017新中產(chǎn)白皮書》中特別描述了“新中產(chǎn)”的基礎特征:以80后為主,家庭年收入在20-100萬,家庭年凈收入在10-50萬。
不過,國內(nèi)的中產(chǎn)人群不單單只有“新中產(chǎn)”一類人。起碼從去年開始,中產(chǎn)已經(jīng)細分為“準中產(chǎn)”、“新中產(chǎn)”和“雞毛中產(chǎn)”三類。除了處于平均工資線以下的雞毛中產(chǎn),憑借著北上深的一套自住房產(chǎn),在資產(chǎn)總量上算是中產(chǎn)階層,之前兩類的工資都屬于年收入在10-60萬之間的真·中產(chǎn)。
當然,還必須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崇尚個性,具有國際化視野,追求生活品質又保持理性,且事業(yè)、收入及消費水平、社會影響力、自身技能等各項指標總體處于上升期,衣食無憂但尚不足以跨入富豪群體。
要不,咱們穿越到近百年前,看看民國時期的中產(chǎn)人群,是怎么體面生活的——當然,雖然在那時,并沒有中產(chǎn)階層這一說法,但這一人群早已存在,無名而有實。
你信嗎?大學校長蔡元培的月薪是60萬!
80多年前北京和上海的“中產(chǎn)人士”能賺多少?
陳明遠2010年出版的《文化人的經(jīng)濟生活》中,記載了1927年教育界和1935年新聞界人員的平均月薪,并按照10年前的物價折合了一下:
教授——400至600銀元(合今人民幣12000至18000元)
副教授——260至400銀元(合今人民幣7800至12000元)
講師、中學教師——160至260銀元(合今人民幣4800至7800元)
助教——80至160銀元(合今人民幣2400至4800元)
小學教師——40至120銀元(合今人民幣1200至3600元)
社長——200至400銀元(合今人民幣6000至12000元)
總編——150至300銀元(合今人民幣4500至9000元)
編輯部主任——120至200銀元(合今人民幣3600至6000元)
特派記者——約100銀元(合今人民幣3000元)
一般記者和編輯——40至80銀元(合今人民幣1200至2400元)
嗯,記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月薪為600元;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元,加上主編《新青年》的每月200元編輯費,他每月收入也是600元銀圓;魯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約是400銀圓;郁達夫每月拿版稅也有100到200銀元;不包含每年800元版稅,柔石月入也是破百的;丁玲要少很多,但每個月也能拿個70銀元。
當時,除了教育文化界,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知識勞動者”能稱得上中產(chǎn)。
比如有一位名叫陳存仁的名醫(yī),當年每月起碼能賺50來塊銀元。1970年代,他在美國曾寫過一本回憶錄,名叫《銀元時代生活史》。里頭曾提到1920-1930年代的魔都,一枚銀元等于10個“小洋”,可以換120來枚銅元。1枚銅元可以買上粽子糖五粒,或大餅油條一副,或城隍廟特產(chǎn)百草梨膏糖一塊;兩個銅元能吃到酒釀圓子一碗,四個銅板能來一大碗的大肉面。
他曾感嘆:“如此看來,一塊銀元和現(xiàn)在的一二百塊差不多�!痹捳f,如果陳老先森還活著,再按照如今中國的物價重新估算物價,估計會懷念“一個銅板換一塊梨膏糖”到飛起來!
咱先普知一下:1銀元,一般可以兌換10-12個銀角(也叫小洋),或120-180個銅元,或1200-1800個銅錢。
現(xiàn)在,買一副大餅加油條,沒個十塊八塊的根本拿不下來啊。所以再換算到2018年,一枚銀元相當于1000元軟妹幣。
陳存仁曾清晰記得,當年還是每月拿8塊銀元的小醫(yī)生時,也沒有啥房租貸款之類的困擾,只要稍微省點沒啥不良嗜好,月底還能存下5個嗡嗡作響的銀元。
相比小記者,他絕對只能算小康。后者一個月也能賺個四萬,大學校長蔡元培更是達到了六十萬……簡直太恐怖,絕對是中產(chǎn)里的模子——敵得過如今“新中產(chǎn)”的年薪��!。
突然想到,毛主席當年8塊銀元的月工資,放現(xiàn)在也有8千塊錢。問題是,當時北大雖不欠校長教授教師的工資,卻經(jīng)�?丝蹐D書管理員的薪水,通常一扣就是仨月……那日子,放如今的北上廣深,連土都吃不起啊。
話說當時魔都衛(wèi)生局的科級干部,一個月是30個銀元;最普通的白領打字工,月薪是5塊銀元。
魯迅的兩個月工資,就能買一個有兩棵棗樹的四合院?
咱們先來說說租金。
20世紀初,魔都英法租界地塊絕對是寸土寸金,真比如今的CBD地界貴得多的多啊。
其中,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不是法租界,而是英租界那塊兒,基本是找不到空房插不進腳的地步。
寫出《上海春秋》的小說家包天笑,就曾吐槽過當年剛到上海灘,手里揣著錢也租不到的尷尬際遇。他從南京西路鳳陽路那塊兒開始地毯式搜索,連找了幾天,居然一間空房都沒有!最后是在靠近法租界的北京西路成都南路,找到一間空廂房,月租為7個銀元,相當于如今7000元軟妹幣。
到了1930年代,尤其是“一二八事變”后,法租界也是一房難尋,房租更是瘋長了幾倍,甚至一個小亭子間都要20個銀元。通常貼招租廣告的漿糊還沒有干呢,房子已經(jīng)租出去了。
話說如今北京西路那塊兒的房租,一間朝南臥室也就三五千元啊。
法租界稍微寬松一些,能找到不少亭子間甚至單獨一間的廂房出租。與此同時,虹口區(qū)公共租界的底樓租金,只要3-4個銀元,差距絕對巨大��!
話說包天笑當時是《時報》的一枚小編輯,月薪80個銀元。
北京的房租似乎便宜些。一個設施齊全的一進四合院平均租金是20銀元。一般由4戶人家合租,平攤下來每戶月租5個銀元。
再說說魔都當時的房價。
記得魯迅1927年從北京搬到上海后,先在景云里呆了一腔,后來覺得環(huán)境實在太不中產(chǎn)了,夜夜要伴著鄰居的談笑風生和麻將聲入耳,始終有些神經(jīng)衰弱,遂住進了如今四川北路2093號北川公寓的三層。1930年4月8日,他在日記里寫道:“上午廣平來。下午看定住居,頂費五百,先付以二百。”
啥意思,就是他和許廣平看中了一套小公寓,一共要500個銀元(算下來,50萬一套漂亮的公寓房……真值啊),他決定分期付款,先付200再說。不過北川公寓的的那套房,魯迅也就住了2年而已。
一下子又覺得不值了。
北京的房價相比魔都,明顯性價比要高好多呢。
咱們還是以魯爺爺為例,1919年他和周二弟合資買了北京新街口八道灣胡同(如今北二環(huán)附近)的一套三進大四合院——除了有三個庭院,整整21間朝南正房,還有好幾間大廂房呢。
一共花了多少錢?3562塊銀元。3500塊是實價,62塊是3個月短期貸款的利息。天啦嚕,相當于350萬軟妹幣買了間市中心高品質大宅門,簡直賺翻了!
沒多久,他和弟弟(媳)鬧掰,分分鐘又花了800塊銀元,也就是2個月的薪水,買下如今阜成門地鐵站附近的內(nèi)西三條21號的一進四合院,并帶著朱安搬去了。
想想看哈,2個月薪水就能買一套房,實在太美妙!難怪他在那里文思泉涌呢,寫下了“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那么經(jīng)典的話。
最后,咱們來說說當時最賺錢的買賣——買地皮。
之前提到的名醫(yī)陳先生,曾經(jīng)在高人的指點下,在如今靜安區(qū)的常德路,花5200個銀元買了一塊3千多平方米的地皮,三年后直接3萬銀元出手。據(jù)說幾年之后,那塊地皮更是漲到10萬塊銀元。
5000塊錢買一個小時?難怪中產(chǎn)們也不太坐出租車
以當時魔都為例,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分四種:人力車、鐺鐺車、出租馬車、出租車。
最受廣大市民歡迎的公共交通工具首推鐺鐺車。一般從法租界到公共租界是一枚銅元,在公共租界里頭兜一圈也是一枚銅元,短途里面性價比最高。
其次是人力車。按規(guī)矩起步價是1個銅元,按公里數(shù)算價錢�?雌饋硭坪醪槐阋税。钱敃r人力車夫絕對是飽和型崗位。因為只要認得路有力氣誰都能干,主要看誰機靈能先人一步,發(fā)現(xiàn)潛在客戶。所以他們常常會因為爭地盤,打得不可開交,更會為一個金貴的客源而一再讓價。
一個車夫干得再賣力再機靈,每個月也就凈賺1-2個銀元。話說當時,魔都不少中產(chǎn)家的小姐,一周的零花錢就有8-10個“小洋”,小少爺們更是能拿到一整塊銀元。
魔都還有不少按照租賃時間計算的出租馬車。一般半天6個“小洋”,對于那些一個月能有8-20元收入的小康之家,已屬于不太嘗試的額外破費。當然對于中產(chǎn)而言,馬車也不算什么。
他們真正會掂量的是出租車。記得以前咱在《八一八前滴滴時代,魔都差頭的那些八卦》里寫過,它也是按時間計費,一般都是一小時5塊銀元。甚至有人算過一筆小帳——從大世界到城隍廟,如今也就是2.6公里15分鐘的路程,一個起步價就能搞定,在當時要1個銀元……
1000塊錢軟妹幣啊,一刻鐘就沒了�。‘敃r的中產(chǎn)人群也都是腦力工作者,稍微算一下帳就知道不劃算咯。
當然,更不劃算的代步工具是——私家車。
比如那位陳醫(yī)生。當時他已經(jīng)依靠投資地皮等賺了不少外快,所以花了1100個銀元買了一輛“奧斯汀”,再加上500銀元的牌照費。當然還額外開銷,比如油費,一般加滿一次要4-5個銀元,還有專職司機,月薪……20銀元。后者可比一般的綢緞莊掌柜還賺得多的多,屬于小康人群,一個人絕對能養(yǎng)活一家子,還有多找。
據(jù)說當時的汽車機修工賺得還要多,他們一般也都是出入高尚場所,西服襯衫不離身,咖啡刀叉不離手,英文法文不離口,還能和不少當時的達官顯貴,軍政要員稱兄道弟打成一片。甚至還常能聽聞一根金條修一輛福特車的傳聞。
所以,汽車機修工也屬于當時的中產(chǎn)人群。
不過,像陳存仁這樣的有車中產(chǎn)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人出門還是以人力車夫、鐺鐺車或出租馬車為主。出租車一般不坐,一旦要用,一定是人生大事之時:比如作為結婚的婚車,再比如生老病死的關鍵時刻。
作為一枚民國中產(chǎn)吃貨,是很幸福噠!
在民國的魔都,做一名中產(chǎn)或小康階層的吃貨,顯然很不一樣的。
小康人家憑時都以素菜為主,一周才開一次葷。甚至不少人家還立了規(guī)矩,每月的初二、初八、十六和二十三,這幾天叫做“當葷”,青菜豆腐豆芽是家常便飯,一個銅元能買一大盤子,管夠管飽,身體好好。
這種人家常吃的一道葷菜你一定想不到——薩門魚干。啥是薩門魚?就是太平洋鮭魚,當然,人還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三文魚。當然那時的三文魚干,雖然都是進口自霓虹,但運進來時都已經(jīng)變成了齁咸齁咸的魚干,明顯是廉價貨啊。一般兩個銅元能來上一塊,就著飯可以吃上好幾頓呢。
小康人家的零食也比較單調:1個銅元買上五顆粽子糖或兩塊臭豆腐干過過嘴癮,逢年過節(jié)的去一趟城隍廟花上幾個銅元吃上幾種小吃,已算是挺奢侈的事情。對了,男人們一般還會花上1到2個銅元考上幾兩花雕,或者三枚銅元買上一包強盜或品海香煙解乏。
中產(chǎn)呢——明顯多了好多肉食甜品!
起碼可以經(jīng)常花上2個小洋,買上好幾塊熏魚過嘴癮。對了“邵萬生”的熟火腿,一包也是2個小洋,絕對是不少中產(chǎn)男紙的最愛。記得老爹曾說過,當年爺爺聽戲,最喜歡先跑附近邵萬生買上一包熟火腿,一邊看戲一邊含著。五感充斥著色香味,簡直不要太贊。
中產(chǎn)女性一般都愛吃稻香村的干鴨肫干或肉棗,一般幾片或幾顆一包1個小洋,陪伴過無數(shù)為旗袍女子,度過漫漫搓麻長夜。
嗯,千萬不能忘了凱司令的甜品。不少中產(chǎn)家的小姐們常會在休息日和閨蜜鄰居相約去南京西路坐上一會兒,一人買一塊栗子蛋糕嘗嘗,再去室內(nèi)溜冰場玩上個把小時,最后一道回家。
一個禮拜的零花錢正好花光,舒服。
除此之外,香煙老酒也比小康人家的更多選擇更多歡笑,從兩個小洋一盒的小白錫包到九個小洋一罐的茄力克,也沒啥太大的壓力。甚至四個銀元一瓶的三星白蘭地,都有不少中產(chǎn)人家嘗試過。
當然和上流社會,三星白蘭地隨便喝不能比咯。
別想什么歐洲美洲東南亞游,能去北上廣就不錯啦
當年大城市的中產(chǎn)們,的確比不上那些頂級高帥富白富美,后者動不動就坐上幾個月的大船,跑歐洲一邊游學一邊游玩。他們大都是往國內(nèi)別的大城市跑——當然無法和如今每年出國游一次的新中產(chǎn)比,甚至都比不上如今大把大把的文藝小清新。
沒辦法,時局和世界大格局所限,就拿最基礎的蜜月旅行來說。
比如之前提到的名醫(yī)陳先森,新婚之后與妻子選擇去北京度蜜月。住的是位于解放前使館區(qū),大名鼎鼎的六國飯店——基本當時國內(nèi)外的達官顯貴,名流政客到北京,一般都首選那里。
一晚的房價6個銀元。嗯,換算下來6000軟妹幣,絕對可以和如今國內(nèi)外任何一家五星級賓館相媲美。差一點的有東華客棧,也是許多中產(chǎn)首選的下榻之處,房租是每晚1元6角。
當然咯,北京、成都或廣州那塊兒的中產(chǎn)來魔都玩兒,也是首選坐落于英租界的遠東大飯店,一晚上5個銀元。
嗯,既然沒法去更遠的地方,那就在吃的住的上好好犒勞自己。
特別說明一下,當時已經(jīng)極為流行“畢業(yè)旅行”這種套路,而包郵區(qū)和福建人最怕的那個省份的大學生,都會將魔都的四大百貨公司,作為旅行途中的必須簽到的網(wǎng)紅打卡地——即使不買東西光看櫥窗,也是極好的。
小學報名難大學上不起,100年來都一樣!
民國時魔都中產(chǎn)子女結婚,親朋好友隨禮金可是很舍得給的,一般都在20-30個銀元。來個幾筆十幾筆的,娃從小學到中學的學費基本就不用愁了。
教育的大頭主要是大學。比如北大是每年學費20銀元;南開大學則是60銀元一學年;再比如當時最頂級的私立南洋醫(yī)學院,也就是陳醫(yī)生的母校,每學年80塊銀元;還有更貴的——輔仁大學、圣約翰大學、嶺南大學、燕京大學和滬江大學都是一年160銀元!
沒錢你根本上不起啊!
所以許多中產(chǎn)太太們,為了娃的未來考慮也會搞一些投資——當然比不過她們先生,但也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這次輪到陳醫(yī)生的太太出場了。比如她曾在北京度蜜月時,買了兩件玄狐皮筒子,當時花了60銀元,后來被人以10倍的價格買走。她還買過一對120銀元的翡翠耳環(huán),解放后夫妻倆先到香港定居,那對耳環(huán)當時被人用12萬港幣買走,之后那個買家又以60萬港幣買給了別人。
不過,即使你為自家囡囡存好的小學學費,也不一定能進得去……就拿1928年為例:
學齡兒童總數(shù)226947人,已入學為41062人,未入學為185885人。至于英法租界內(nèi)110萬人口按照百分之十計學齡兒童11萬人。按照比例已入學兒童占百分之十八約兩萬人,租界內(nèi)有未入學兒童九萬人,共有未入學27萬5千人……未入學人數(shù)最多為上海市(今徐匯區(qū)南部閔行區(qū)等地)52000人,初級班級1039,高級班級173,幼稚園109組、閘北市39000人、洋涇市(今浦東洋涇地區(qū))18150人……
當年推行的是四年制義務教育,所以不管貧兒小康中產(chǎn)還是土豪,在小學面前一視同仁。
問題是……小學太少怎么破?!
不少頂級小學,比如當年全國小學之首萬竹,帶頭推行只看成績不看家庭。只要你在我學區(qū)內(nèi),入學考試夠優(yōu)秀,就能進我們學校,不管你爹媽是皇親貴胄抑或乞丐流氓,只要孩子資質佳,我們肯定要。
此后,西成尚文等等優(yōu)秀小學校紛紛效仿。
所以,萬一你孩子沒讀小學別怪我哈,是你兒子太笨資質不夠。
對了,萬竹小學在1922年收了蔣經(jīng)國,次年又收了蔣緯國。
參考文獻:
周有光《漫談“中產(chǎn)階級”》 2011年出版
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2007年出版
吳曉波《2017新中產(chǎn)白皮書》 2018年2月
陳明遠《文化人與錢》2001年出版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1971年出版
《1928年的上�!疤貏e市”學區(qū)與入學爭奪戰(zhàn)》2016年3月
《史上最偉大的一項抉擇:亨利·福特將工人的工資翻番》2013年12月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