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點前我一定回來,要是我沒有回來,那就是被捕了!
這是蔡和森對妻子說的最后一句話。隨后,由于顧順章叛變,蔡和森不幸被捕,再也沒有回來。
和其他先烈被捕后不同,蔡和森的消息只能追溯到被捕之前,此后在獄中的經歷、犧牲的確切時間,甚至他的遺體藏于何處,大家都不知道。
直到本世紀初,有關專家和學者翻閱大量文獻資料,才從解密檔案中推算出,蔡和森應當是犧牲于1931年8月4日,時年36歲。
曾有人說:“蔡和森的犧牲,是中國最大的損失。”此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也充公說明了蔡和森的地位和作用。
和許多家境貧寒者不同,蔡和森出身大戶人家,不論是父親一族還是母親一族,都和曾國藩家族聯系密切。但是,富足的家庭并沒有束縛住他的腳步,早在少年時期,蔡和森就立志:“吾人之窮極目的,惟在沖決世界之層層網羅,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
蔡和森曾師從楊昌濟,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期間,跟主席一見如故,引為至交。
楊昌濟在臨終前,曾寫信向章士釗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主席,另一個就是蔡和森,并鄭重地寫道:“吾鄭重語君,毛蔡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楊昌濟真是慧眼識英雄!
單看主席和蔡和森兩人,主席個性更為張揚,如同明艷的火炬,意氣昂揚,睥睨古今;而蔡和森外表儒雅,如同汪洋大海,既有包容一切的心胸,又有沖毀一切的魄力。
1920年,蔡和森在法國研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書籍,并對俄國展開了深入研究,他意識到,必須在國內建立一個機構,承擔起“發(fā)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zhàn)部”的職責,非常肯定且堅定地指出:中國的未來,必須再走一遍俄國的道路,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現在我們的國家無產階級還在沉睡,并未覺醒,必須有人站出來,成立它。
(圖:1920年,蔡和森(第一排左四)在法國)
毫無疑問,蔡和森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理論研究專家,而且他比所有人都看得更遠。
在他寫給主席的信中,不論是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的預言,還是戰(zhàn)爭爆發(fā)在中國,或是中日之間必有一戰(zhàn),甚至是無產階級將會在二戰(zhàn)之后領導中國取得勝利的預言,無一不得到應驗。
主席在給他的回信中,也罕見地高度稱贊道:“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
因此,很多人都會想一個問題:如果蔡和森沒有犧牲,歷史的進程會不會發(fā)生巨大改變?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雖然很多預言由于蔡和森英年早逝而被忽略,但中國的大體方向并未發(fā)生變化,中途雖然有過多次轉折,但很快都回到了正確方向。
這就是天下大勢,浩浩湯湯,誰先掌握了這個大勢,誰就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當1921年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時,蔡和森因在國外而未能出席,但從第二次代表大會一直到他去世,蔡和森一直都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尤其是1923年第三次代表大會期間,蔡和森以37票當選為中央局委員,比他票數更高的只有一個陳獨秀(40票),連我黨的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也只有37票,跟蔡和森相同,而我們的主席,更是只有34票。
當時,蔡和森還只有28歲,主席是30歲。
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頂級英才,卻因為顧順章的叛變而不幸被捕,于1931年8月4日英勇就義,年僅36歲。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