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魯迅去世的第二天,斷交13年的二弟周作人,講了一小時《兄弟》篇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diǎn)個“關(guān)注”,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6年10月20日,周作人去見了魯迅最后一面。
隨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繼續(xù)為學(xué)生們上課,只是那一個小時,他講的始終是顏之推的《兄弟》。
他們二人從“兄弟怡怡”到“兄弟鬩于墻”,沒人知道他們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沒有絕交之前,他們一起出國留學(xué)、一起共同出版著作;絕交之后,竟老死不相互往來。
而關(guān)于他們失和的原因,眾說紛紜,而無論是哪個版本,中間始終繞不開一個人——羽太信子。
作為一個日本人,羽太信子究竟在周家兩個兄弟之間充當(dāng)了什么角色呢?
同去日本留學(xué) 結(jié)識羽太信子
1902年3月,魯迅開始去日本留學(xué)。
1906年,魯迅奉母親之命從東京回到了紹興,跟朱安完婚,但是僅僅在家里面待了三天的時間,就帶著二弟周作人一起去了日本。
1908年4月,魯迅和周作人與另外三名留學(xué)生一起搬了新家,于是他們認(rèn)識了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當(dāng)時20歲,是打掃的女傭。
他們剛認(rèn)識羽太信子的時候,羽太信子有著東洋女人一切美好的特質(zhì),她做事麻利,待人溫柔,圓圓的臉龐一看就讓人心生好感。
所以漸漸的,周作人被羽太信子所吸引,兩人走到了一起。而對于二弟的這段感情,魯迅也并沒有提出什么反對的意見。
1909年,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在日本登記結(jié)婚了,自然而然的,因為親屬關(guān)系,羽太信子和魯迅的接觸也變得多了起來。
1911年9月份,周作人結(jié)束了在日本的留學(xué)生活,他帶著羽太信子回到了紹興。
而魯迅早就在1909年由日本回到了國內(nèi),他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工作。
在周作人回到紹興不久,魯迅就應(yīng)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擔(dān)任了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1912年8月份,魯迅擔(dān)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僉事。
所以,按照兩人當(dāng)時的歷史軌跡,魯迅與周作人夫妻當(dāng)時并不在一處生活。
因為我們在1912——1919年的《魯迅日記》中能看到很多魯迅寫給周作人和周建人的書信。
在書信中,他們的關(guān)系尚好,魯迅作為兄長,會問候兩個弟弟的情況,還會將自己的工資寄回家里補(bǔ)貼家用。
除此之外,就連羽太信子一家的生活費(fèi),魯迅也是力所能及的給予資助。
雖然并非每月都寄,但是在這7年間,每月大概平均寄個五、六次還是有的。
魯迅作為一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且宅心仁厚的兄長,在那個時候跟羽太信子的家人相處還是十分愉快的。
事情的轉(zhuǎn)折點(diǎn)發(fā)生在他們?nèi)叶ň颖本┌说罏持蟆?/div>
之前他們?nèi)值茉?jīng)不止一次當(dāng)著母親的面說過:“我們兄弟三個以后永遠(yuǎn)不分家!
而這也為他們兄弟之間斷交留下了隱患。
當(dāng)初他們祖父入獄,父親得病,母親守寡多年,好不容易將他們都拉扯長大。
三弟周建人因為身體瘦弱,再加上經(jīng)濟(jì)條件不允許,所以就一直留在紹興老家陪在母親身邊,沒有出國留學(xué)。
現(xiàn)在魯迅和周作人都學(xué)成回國,周作人還在1917年被北京大學(xué)聘為文科教授兼國史編纂處編輯員。
所以同在北京的兄弟兩人就準(zhǔn)備落戶北京安家了。
魯迅在北京八道灣買了一處宅院,1919年11月,周作人和魯迅先搬了進(jìn)去。
12月底,魯迅又將母親、朱安還有建人夫妻和兩個孩子都從紹興接了過來,一家人在北京團(tuán)聚了。
這個時候的家庭成員可是相當(dāng)多了,周作人夫妻兩個有三個孩子,周建人也結(jié)婚了,有兩個小孩。
按理說一家十幾口住在這里應(yīng)該是十分熱鬧的,但是人多帶來的弊端就是是非也多。
矛盾初顯
在他們將紹興祖屋賣了之后,周作人提出想要將這筆錢財分開來用,但是魯迅堅持不肯,他想要一家老小在北京有好地方住,所以這事也不了了之了。
其實按照當(dāng)時周作人的工資,完全可以在北京另外買一套房,畢竟他在北大任職之后,一個月的月薪就達(dá)到了240元。
所以,對于魯迅和周作人來說,都不缺錢,缺錢的是周建人。
周建人在北京的工作還沒有著落,魯迅想要先幫他完成“立業(yè)”這件大事,而幫助周建人則應(yīng)該是這個大家庭應(yīng)該承擔(dān)的。
既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那么總要有管理者來維持具體的日常運(yùn)轉(zhuǎn)。
之前在紹興的時候,是由魯迅母親主持家政的,魯迅將他的工資寄回老家,周作人和周樹人也有工作,都能補(bǔ)貼家用,大家相處的很和睦。
但是等到了北京之后,魯迅的母親就不再主持家政了,變成了羽太信子管家。
魯迅和周作人的錢都交給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在家中的地位逐漸被拔高了起來。
對于魯迅和周作人交來的錢,她有開支的權(quán)利,對于家里的傭人,她也有支配權(quán),大家的一日三餐,羽太信子都能進(jìn)行安排和調(diào)整。
但是羽太信子真的能夠管好這個家嗎?并不!自覺有了掌家之權(quán)的羽太信子開始變得揮金如土。
她并非出身富貴,但是架子卻擺的極大,出入有東洋車夫接送、采購有男仆人、還有幾位媽媽來收拾房間、孩子也有專門的人照應(yīng)......
有時候心血來潮,還會將剛燒好的飯退回廚房另做,孩子有一點(diǎn)小問題,就趕緊請外國醫(yī)生來看,每次扔進(jìn)去十幾塊錢。
對于羽太信子的鋪張浪費(fèi),魯迅也是看在眼里,但是他作為兄長,不好直接對弟媳張嘴,只好私下里跟周作人說。
然而周作人并不當(dāng)家,羽太信子也不聽他的,周作人害怕老婆這件事幾乎是公開的,他約束不了羽太信子。
魯迅不滿羽太信子的揮霍浪費(fèi),以及對于家庭開支分配的不公,同樣,羽太信子也不喜歡魯迅管的太寬。
這其中還發(fā)生了一件事。
周作人對魯迅說想要將老丈人他們都從日本接過來,這個提議自然遭到了魯迅的反對。
他認(rèn)為羽太信子的父母還有其他的孩子在日本,不必來到中國,他們可以繼續(xù)給老人寄錢,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
這些事情加起來,自然也使得羽太信子對于魯迅頗有微詞,再加上周作人逐漸的成長起來,她自然感覺有了依靠,所以也處處看不慣魯迅了。
兄弟分道揚(yáng)鑣 反目成仇
周作人娶了羽太信子,而周建人則娶了羽太信子的妹妹羽太芳子,雖然周建人在北京沒有正式的工作,但是對于羽太芳子來說,這并不是個問題。
因為把持家中中饋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嫂子,更是自己的姐姐,她花著姐夫的錢更是心安理得。
也許是受不了家長這種氛圍,或者是過夠了被接濟(jì)的日子,周建人在1921年10月獨(dú)自一人去了上海商務(wù)印書局謀職,遠(yuǎn)離了是非。
在周建人走之前,他們家里面還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羽太信子控訴魯迅非禮她。
事情的起因則要說到周作人住院生病這回事了。
那時候教育部比較艱難,所以魯迅和周作人都被欠薪了。
不巧的是,周作人在這個時候生病住院了,他們家里面沒有那么多的存款,全家人都在為住院費(fèi)而著急。
魯迅也不例外,他忙著從各處籌集醫(yī)療費(fèi),因為正急需用錢,所以他替周作人賣了一部書稿,得到了稿費(fèi)。
稿費(fèi)收到之后,魯迅很開心,想著羽太信子一定也很著急,所以他就沒有想那么多,連夜去后院通知羽太信子。
不知道這是否冒犯到了羽太信子,她對周作人說魯迅連夜進(jìn)來,意圖非禮她,沒想到的是,周作人居然信了。
這也為兩個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
后來有一段時間,魯迅老是被拖欠稿費(fèi),而周作人則拿到了很多的版稅收入。
因為羽太信子清楚魯迅和周作人交到她手里的錢,兩相對比,自然不滿意魯迅少交錢了。
她直接去找魯迅要錢,并說:“需要多少,就該要多少。解決這個問題,不應(yīng)該是一家之長的責(zé)任嗎?”
如此陰陽怪氣的話自然是踩到了魯迅的痛處。
于是,他也不和大家一起吃飯了,改在自習(xí)室吃飯,而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開始。
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通俗來講,也就是分家,正是羽太信子一直以來所期望的那樣。
如果只是因為這件事,他們倒還不至于真的分家,估計羽太信子也知道周作人的脾性,所以她要再添上一把火。
之前魯迅冒犯到羽太信子的事情,周作人還不知道,此時此刻,羽太信子感覺時機(jī)良好,于是她將這件事添油加醋給周作人說了一說。
相信了羽太信子的周作人感覺這是晴天霹靂,所以他給魯迅寫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以后就不要到后院來了。
周作人沒有選擇當(dāng)面和魯迅溝通,而選擇了以這種書信的方式,這對于魯迅來說,無疑是無端的恥辱,所以驕傲的魯迅自此也明白八道灣不是他的住所,他必須要搬走了。
此后,心有嫌隙的兄弟二人始終沒有放下心結(jié),他們絕交了十幾年,再次見到魯迅,周作人只能看見他安詳?shù)拿嫒,兩人卻再也無法對話了,世間再無魯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