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代是中國文學史上,特別是文人詩傳統(tǒng)里很特別、很輝煌的時代。這時文學題材已經(jīng)從詞賦轉(zhuǎn)變?yōu)槲逖栽,這一時期作家的數(shù)量和水平,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提到建安文學,就不得不提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他們在建安文學上的地位超過了建安七子。建安文學存世的作品很少,只有三百多篇,其中曹植有八十幾篇,曹丕有四十幾篇,曹操有二十幾篇,占了建安文學作品總數(shù)的近一半之多,可以說沒有三曹,就沒有建安文學的巔峰。三曹是建安文學的領(lǐng)袖,建安七子不過是羽翼,下面就來具體談?wù)勅茉谖膶W上的成就。
沒有曹操,就沒有建安文學,曹操是建安文學的奠基人,他達到的高度無人可以企及。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如果不是曹操將天下文士收歸帳下,恐怕很多人會在戰(zhàn)亂中凋零。
曹操并不是只收不用,他為這些文人提供了做官的機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共歡顏”所描述的場景,早在東漢末年就已經(jīng)有了先例,這個引領(lǐng)潮流的人物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奸雄曹操。
曹操和很多割據(jù)一方的勢力不同,他不是為了邀買人心才對文人雅士傾心相交,他是從心底里想復興文化,在政治上想統(tǒng)一天下的同時,也主動肩負起了文化復興的重任。
這個重任不是誰強加給他的,而是曹操自己主動擔當起來的,占領(lǐng)文化陣地這種說法估計曹操沒想過,但作為一個多才多藝的文化人,為天下文人雅士在亂世中開啟一片凈土,為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在精神上增加一絲慰籍,就是我曹孟德的追求。曹操的《求賢》、《舉士》、《求逸才》諸令強調(diào)唯才是舉,其目的就是打破士族門第的限制,從各階層提拔人才。
《魏志-荀彧傳》中說曹操“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
因此,曹操所任用的人才首先是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的”,其次就是文人雅士。
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到了引導和倡導的作用。
《文心雕龍-時序》說:“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薄度龂尽纷⒁段簳氛f曹操“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曹操樂府詩中的《薤露行》和《蒿里行》兩篇,記錄了東漢末年的時事。
《薤露行》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其中《薤露行》記述了何進誤國和董卓殃民。
《蒿里行》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蒿里行》則反映了群雄私爭使兵災(zāi)延續(xù),這兩篇也被稱為漢末實錄和詩史。
曹操的另一類詩,則側(cè)重于表達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如在《對酒》里描寫了作者理想中的太平時代,在《度關(guān)山》里強調(diào)了正刑和節(jié)儉,反對“勞民為君”。在《短歌行》中歌頌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表明自己謹守臣節(jié),忠于大漢的政治態(tài)度,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的詩作中可以對其政治主張和抱負一窺端倪。
曹操的抒情詩《龜雖壽》中的名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睆娬{(diào)有志進取的人雖然知道歲月蹉跎,但是他們會一直秉承積極的態(tài)度,相信人面對困境,一樣可以有所作為。在《短歌行》中所說:“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也體現(xiàn)了曹操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
曹操開啟了建安文學,屬于開創(chuàng)者。但要說到建安文學的領(lǐng)袖人物的話,則非曹丕莫屬,所謂領(lǐng)袖不是作品最多,而是影響最大,這不僅限于文學作品的影響,也包括對于建安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他哥哥曹昂去世之后,曹丕就成了爵位的繼承人。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繼承了爵位,并接受大漢“禪讓”,成為了魏國皇帝。這位開國之君在位時間并不長,只有五年零七個月。其政治追求也不同于曹操,他崇尚漢文帝的無為而治。當時北方已經(jīng)統(tǒng)一,士族大家和豪強已經(jīng)和曹氏政權(quán)達成了一致,表示聽從指揮,因此曹丕就改變了曹操打壓士族大家,重用寒門子弟的做法,在政治上對于士族大家采取了妥協(xié)的策略。因此在政治和軍事上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xiàn),
最主要的軍事成就就是打壓青州、徐州的豪強勢力,進一步鞏固了北方的統(tǒng)一。在政治上,曹丕輕刑罰、薄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算是一位政治上比較開明的君主,他自己也一直試圖將自己打造成明君的形象。
在文學造詣方面,曹丕在《典論·自敘》中,對于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有過評價:
“背歷五經(jīng)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當然這里面有曹丕自夸其德的嫌疑,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文帝本紀》中,說曹丕著作:“
所勒成垂百篇
”。說明曹丕的詩作頗豐,沒有前期的積累,想要提筆成文那是不可能的。通過上述記載,我們了解到曹丕博覽群書、見識不凡、著作頗豐。
他的《典論》一書現(xiàn)存三篇,其中《論文》為重要的文學批判文獻。
在《論文》中曹丕提到:“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
重視文學是當時一般的看法,但以曹丕的身份和地位,發(fā)表這樣的議論又如此強調(diào),則可以說明他在提倡文學、鼓勵著述的用意。建安文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的提倡和領(lǐng)導。
當時很多文人被曹操所接納,在鄴城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這個集團的頂端,是曹操高高在上,而曹植又年輕不足以服眾,因此建安文學集團的核心人物和領(lǐng)導者是曹丕。
曹操是提拔文人雅士們做官,曹丕和曹植則是和他們交朋友,曹丕重視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倡和鼓勵的作用更為明顯。
曹丕自己作詩更傾向于民歌化,在通俗語言的作用上更加努力,因此盡管才華不及曹植,但在建安文學的民歌化這一特點上,曹丕的詩作表現(xiàn)的十分突出。
不加雕飾、如同白話,是曹丕的詩作最突出的特點。
如《上留田行》中的“富人食稻與粱,貧子食糟與糠”,又有《艷歌何嘗行》里所說的“長兄為二千石,中兄彼貂裘,小弟雖無官爵,鞍馬往來王侯長者游”。
這些語言幾乎和漢樂府民歌的語言沒有分別,通過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讓人理解,因此才會廣為流傳。
在詩作創(chuàng)新上,曹丕也走在了整個建安文學集團的最前面。
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七言詩,當時還沒有文人做這方面的嘗試,同時曹丕所創(chuàng)作的六言詩也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其他人當時不過剛開始嘗試而已。詩作的形式多樣,是曹丕有別于他人的突出特征。
另外,曹丕的詩作中有很多描寫男女相戀和離別的題材,好像只要是言情的題目,曹丕都不肯放過,有的還是帶別人言情。
如曹丕為一首詩寫的序中就提到:友人阮元瑜早亡,傷其妻孤寡,為作此詩。
因此,曹丕文學成就盡管氣勢不如曹操,才思不及曹植,但對于建安文學,起到了很好的領(lǐng)導作用,對建安文學的創(chuàng)新,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對于建安文學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推動促進作用。
最后我們再來談?wù)劜苤病?/p>
在曹操的心目中曹植不僅才思敏捷,在兄弟之中最有才能,且可托付大事,因此曹操曾經(jīng)一度動了立曹植繼位的念頭。但曹植的“
任性而行,飲酒不節(jié)
”,動搖了曹操對他的信任,因此,最終放棄了立曹植為繼承人的念頭。
曹植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曹丕繼承帝位為分界點。
在曹丕繼承帝位之前,曹植的創(chuàng)作主要表達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對于報效國家的向往,對于建功立業(yè)的追求,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寫照。曹植渴望在軍事政治上有所建樹,但卻沒有機會,在他的詩作《贈徐斡》里就可以看出曹植的懷才不遇:
寶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彈冠俟知己,知己誰不然?
知己懷才不遇,自己又何嘗不是呢?同命相憐則為知己,既是生之幸事又是生之不幸。
曹植后期的詩作,是他在痛苦生活中培育出來的,多有慷慨之言。
盡管他一直想要為國家建功立業(yè),但是曹丕也好,曹叡也罷,都對他嚴加提防,失去了自由之身的曹植,只能通過詩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如名作《贈白馬王彪》七章就是交織著哀傷、憤慨和恐懼之情的長詩。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同年五月,曹植和曹彰、曹彪到洛陽朝見天子曹丕,曹彰到洛陽之后不久就不明不白的死了,曹植、曹彪在七月離開洛陽時還不能同行。分手的時候,曹植十分傷感,他既擔心自己和曹彰一樣,死的不明不白,也怨恨兄弟相殘,這種違背人倫之事。通過這首詩第三章的“
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
”四句,曹植痛罵小人搬弄是非、離間骨肉,對于朝廷的憤怒,他只能這樣發(fā)泄。第久章寫出了生死離別之感,既哀傷曹彰的永遠逝去,也為自己的處境和曹彪的未來擔憂。
只做一個詩人,曹植是不甘心的。
但是他越是積極進取,就越會招致曹丕、曹叡的猜忌,這是曹植的悲哀。但正因為沒有了功業(yè)的拖累,曹植才在詩作的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曹丕不能企及的深度,曹丕的詩作很多存在模仿的痕跡,有點半成品的味道,但曹植的詩作則實現(xiàn)了對漢樂府詩的超越。
《詩品》評價曹植的詩用了“骨氣奇高,詩才華茂”八個字,慷慨激昂的情調(diào)和語言的高度提煉,文采繽紛,但實而不虛的詩風,是曹植詩作的突出特點。
曹操的高度、曹丕的廣度、曹植的深度,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最高水平,務(wù)實而不虛華,求真而不虛假,歷萬世而不朽,經(jīng)眾口而長存。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