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雨滴敲心坎(有聲讀物)
原創(chuàng) 2016-07-19 西子謙 散文品讀
邕州江南處,人來人往過于喧囂,早早就迫切覓得一處可輕梳慢理的靜地。大概是看慣了塵世紛紛嚷嚷,隱隱之中已厭倦了眼前的浮華。所幸心都在淺淺地墨染著淡簡淡素。
也總是在無意間執(zhí)筆阡陌,舒放到大自然的一山一水,將心鋪張成一幅丹青宣紙,落墨成一方綠竹隱約處的庭院,那里有青磚黛瓦,有小橋流水,悠然地道著流年急景。
宛如禪園聽雨,與自然融為一體。打這兒走過的人。從不曾忘那一座幽靜的樓閣與亭臺鐫刻于心的古風、靜雅、幽深……
曾經走過的古巷深處的石橋,清清靜靜的如織緩流,幾葉烏蓬,枕著翠色,鳥語歡悅,花香迭發(fā),一派青色。侵染江南,置心禪園,倏然間,那千轉百回尋覓后,在這遂見本我。
能平復內心的躁動,就能近親自然,回歸平靜。世界太喧鬧,還有什么抵得過一顆曼妙舒展的心置于大自然間的那份禪定呢,還有什么敵得過一個人心靈深處那一份奔逸妙清……
禪園,雨絲裹雜著沉香氣息,不待嗅聞,已得香味,看那一瓦一磚,一景一物都是歲月留下年輪的蒼桑,其間蘊藏著多少艱辛風云的故事?
只有讀懂的人,才會明白所有的老物件那種欲言還休的無聲勝有聲。如果你真懂,那么你就會閱盡蒼桑亦能看盡人間百態(tài)的智者。
漫步禪園,在院落里焚香聽雨,用老陶壺煮上一盞來自于荒野料的香茗,把勞累煩擾拋置于九宵云外,沉沉盤腿一坐,這一坐是靜定,是禪悟,是明心,是見性……
用心品味,那一縷縷香茗飄來,呷入一口,沁人心脾,人茶合一,天地同在。最理想的生活,也只不過是靜聽流雨,閑讀歲月,物我兩忘。
然后,然后……
近看漢宮女輕撐一紙油傘珊珊走來,倚窗輕卷朱簾,咋見那黛眉朱唇下盈盈含笑,那一瞥足于驚鴻,舞云袖翩清風四起。疑是天仙九宮外,誰惹閑愁隱人間。恰似穿越時空,瞬間置在漢朝人間,于斑駁青磚墻上畫留一行過往的印痕。驚醒,那不是夢,而是照見前世的你。
遠聽古琴聲聲,溫婉在長廊,千轉百回后深藏在這左擁右抱的風水間,余音久久不肯息寧去。醉臥在禪園,醉生夢死于這一地的靜安里,梳理著塵世外千絲萬縷的愁緒,不是禪園大自然山水讓人心曠神怡,那是此今禪園欲故引大自然而造,造進每個來人內心建一座自己景深意致的山水啊。豈不是讓人即時與大自然相棲呢?猛驚,與其慕外,不如悅心!
長風疏卷一色清脆,曲流婉轉盈盈;誰不從崢嶸歲月中躊躇過來?舌潤天河,卷曲漫卷芽愫,激蕩茵蔭蔽。邀高人做客,往來有鴻儒,和窗共度西風,一排排宮燈點紅,論古談今,茗液香醉東西客。
云霧漫禪園,柱柱石橋起,小橋流水間蛙跳魚游,物我兩忘。禪園有來人,閑中且細飲,滔滔霧里青。不分彼此,那是人與人,人與物相融又相惜。
神之所兮非瓊漿,茶之所兮非草木,翠云玉砌。宮女妙妙,巧手焙茗,芽映嬌顏,神情顧惘阡陌,在這青瓦青磚里,道出一條通往古文的幽深。
南風徐來,新芽點點,這是春天的氣息,濃蔭蓋山野,激情之夏,風來雨落,瓦上寒煙碎,是飄忽的山嵐把粉墻黛瓦染成了一片詩意。
時光啊,流過瓦上四季,只是浪跡天涯的人兒,你何曾記起青瓦鋪就的房頂。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一草一木皆是詩,一磚一瓦總關情。一片青瓦,便是一縷濃得化不開的情愁。
風入禪園。雨在瓦上行,橫的是季節(jié),豎的是時令。碧瓦青灰那欲斷還休的雨,一串一串滴滴答答,那不僅僅是雨聲,那是敲進心靈的禪音。
墻上的戴瓦花格,那瓦上的行云流水,那憑欄眺望的女子,恍惚間,宛若回到千年以前的前身。
悵望平生,知音寥廓,此方唱罷,短歌誰和?如今物華澤流,曲徑流觴,千古筆墨淡香,琴瑟音斷,爾心蕩漾?揭開塵世間那虛偽的面紗,在這座禪園里頭唯有真實呈現(xiàn)出最自然的情懷。
來者是誰人,是富貴人家或是高官達人抑或是文人墨客?其實,來于何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若能平復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就能抵抗一切蠢蠢欲動的妄念。
于禪園里聽雨,是親近自然,擁攬本真;是照見前身,覲見本我。
禪園獨坐,漢樂曲終,茶已品盡,奈何無眠?也只因,屋檐流雨在敲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