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春季,氣候溫潤,景色怡人,我來到極具文化氣息的濰坊,這里兼容并蓄著北方地區(qū)的壯美和南方的柔美,雄偉又不失靈秀,廣袤又極盡雅致,原始的質樸中充滿神秘的氣息。正當自我陶醉之時,不知不覺已到了王春之的住所,一縷縷墨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探尋奧妙 走進書法
王春之從藝三十余載,碑帖兼容,初學唐人,后上溯魏晉、秦漢,于宋明清及現當代大師亦廣泛涉獵,融會貫通,真、草、篆、隸皆精,尤以行草書見長,自成秀雅古樸之風貌。
初次領略王春之的書法面貌,是2013年他舉辦個人書法展的時候。那大幅的行草中堂,筆墨淋漓,激情流蕩;那小幅的手札、小品,閑雅精致,沉著灑脫,不能不讓人感染沉醉。
問及與書法的不解之緣,他說:“昏黃的煤油燈下,奶奶在不緊不慢地做著鞋子 ,搖曳地燈光照耀在舊書紙剪制的鞋樣上,上面的方塊字象有靈性似的閃動著,點橫豎撇捺忽隱忽現,那是一種很神秘的氣息,微妙地感覺深深吸引著的我。這是我很小時候的記憶,片刻的畫面感到現在還不時出現,這大概就是我對書法著迷的最初原因。從六歲多開始認字寫字,到系統(tǒng)學習書法,我感到對書法了解越深,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越多,就會越來越想探究它,這是一個痛苦并快樂的非常矛盾的長期旅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數十年來,他工作之余默默耕耘,潛心研習書畫藝術,摹碑臨帖。他在墨海暢游多年,不斷領略各類書家的法度、意趣和神韻。其書法四體精熟,行草尤善,傳統(tǒng)功力非常深厚,創(chuàng)新理念十分獨特。
碑帖兼修 文化先行
《神州》:在書法藝術的旅途中是否有過酸甜苦辣,當時是什么信念讓您堅持走下去?
王春之:書法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道,而道的核心是陰陽,陰極則陽來,陽極則陰至,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在孤寂與枯燥的漫長地書法練習過程中,有著另一種喜悅,那就是煉心。書法會使自己忘記時間、地點、自我……會使人身心俱靜,完全沉寂在點劃、知識、文化的氛圍里,使個人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古代的帝王將相,大多是書法高手;而流傳下來的傳世書法作品,大多是文豪巨匠所制,書法的魔力,可見一斑。
《神州》:有人說“書法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您對此有何見解?草隸篆您無一不精,這些書體的風格有何異同?
王春之: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以毛、墨、紙、硯為主要工具材料,通過漢字書寫,以獨特的造型和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從而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想、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古人說“書為心畫”。書法是一種表現心靈情感的視覺藝術,它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審美感覺。王羲之的《蘭亭序》《喪亂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等傳世經典,都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變化和神情氣質,因此,書法把揭示情感世界的奧秘列為第一要務。所以說,在我看來,真草隸篆諸體,只是書寫技法的不同以及毛筆在紙上的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它們的內在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表情達意的。
《神州》:您覺得你還需要在哪方面再下功夫,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王春之:書法有”實”與”虛”兩個方面!睂崱钡姆矫媸怯行蔚。它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面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兩方面互相依存,相互為用。實的方面好說,只要在正確的道路上狠下功夫,就能做到。而虛的方面,卻是與自身的素養(yǎng)息息相關,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包括文學修養(yǎng)、社會認知、思想意識等,才能更上層樓,達到更高境界。
《神州》:每一幅作品都是有血有肉的,您的作品中是否會融入情感?如何做到心與書相通賦予作品生命?
王春之:唐朝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說“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我感覺,這是說每一幅完成作品,都要有這種狀態(tài)。而在創(chuàng)作作品過程中,我不會想到會帶有什么樣的情感去書寫,我只會靜下心來,認真對待,作品的好壞不會考慮。只有作品出來了,我會有一些感覺:某處寫好了、某處寫壞了、某處寫急了、某處心煩氣躁了、某處技法不到位了等等。所以說,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過程中,自己不會想到用什么樣的感覺去寫,而只有作品出來之后,才能感到自己的喜怒哀樂在不經意間已經融入到作品的每一筆每一劃中,自己的氣息已經融入到作品的每一處角落。
《神州》:說到書法的創(chuàng)新,就要提到書法的傳承,您的書法作品看似隨心所欲,實則是在傳統(tǒng)書法藝術傳承基礎上形成的灑脫不羈的創(chuàng)新風格,體現出您獨到的書法技巧,您是如何看待書法藝術中的技巧?
王春之:說到書法技巧,就一定要說一說臨帖。每一位書法家,都是臨帖高手。我們?yōu)槭裁匆R帖,就是要從古人那兒拿東西,拿什么,拿他們的書寫技巧、書寫狀態(tài)和精神內涵,這是提高書法技法的捷徑,當然,做這些必須要有好的老師引導,不然會走很多彎路。我們臨帖就是與古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是一種自我修行的過程。選擇哪一家、哪一體、哪一帖,就是與哪一家對話。自己深入進去了,就會帶有這一家的痕跡,如王鐸與趙孟頫的字,一看就帶有王羲之的神采。這些都是某一家技法帶來的表象的東西。而風格,是自己長年對技法的理解積累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集大成的表現,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就是在“集古字”的基礎上終成大家的。
《神州》:近些年,您的書法作品成就可謂不菲,然而生活中您一向行事低調、不事張揚,秉性淳厚、與人為善。您從藝之真,為人之誠、為學之純,處處彰顯著中和之美,您如何定義中和之美?
王春之: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根就是漢字,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就是道,道講的就是陰陽平衡,講的就是中和。在中國,不管是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和文人情懷、哲學思想、為人處世等方面,說的都是陰陽平衡,中庸之道。譬如,書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書體——草書,創(chuàng)作時要制造矛盾,解決矛盾,然后再制造矛盾,再解決矛盾,最后達到矛盾的和諧統(tǒng)一,這才是最完美的作品。如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等經典草書作品,都達到了書法的制高點,處處體現著傳統(tǒng)文化“圓融”的精神內涵,處處彰顯著中和之美。
博學多才 揮灑性情
他注重做學問,對文史、哲學、書史及書法評論頗有研究。王春之諸體皆能,尤擅行、草書。行書既有“二王”高韻深情、堅質豪氣之韻味,又盡顯群賢眾妙、渾然天成、獨成一家之特點。草書不但有“旭、素”的狂縱奔逸、飛動變化、恣意散懷之風神,又不失自我含蓄多變、神怡氣潤、飄逸俊麗之個性。他主張“師古而不泥古”,創(chuàng)作要求嚴謹,擯棄違背傳統(tǒng)的所謂“自我創(chuàng)新”。對于書界出現的以“丑、怪、奇”為美、群眾難以欣賞的現象深惡痛絕,堅持秉承傳統(tǒng)書法加以適當創(chuàng)作而推陳出新,絕不沽名釣譽、好高騖遠!
王春之說:“藝術家真正需要涉獵的東西很多,博了才會厚,厚了才會高,不博不厚就不會高”,而且“很多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出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時他并沒有精心的設計,而是發(fā)自內心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他告訴記者,藝術在于實踐,藝術在于平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點點滴滴的積累和體悟。書法藝術是流動的,是時間的、也是空間的,藝術家要把生活中感性的事物以理性的高度提煉出來,再以感性的形式呈現出來。“藝術家是通過筆墨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這最重要的就是樸素、真誠,當一個藝術家能隨時隨地展露自己真性情的時候,他會用任何一種他想用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就無所謂“博”與“!绷,也無所謂風格不風格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展現自己的真性情,才能打動自己、打動別人。
就這樣,王春之認真研究一筆一劃,用心聆聽每字每句,懷著飽滿的精神和豐富的心情去創(chuàng)作。在他的筆下,橫、豎、撇、點、折不再是單純的墨跡符號,而是別構一種傳承和思考,是其精神和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細觀之,可以說是筆酣墨暢、點畫專精、揮灑自如。他的字寫得輕松隨意,信手拈來,其間的鉤畫牽引,正側輕重,一任自然,信然天成。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出他長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技法功底,感受到他對書法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本刊記者 曹秋香
王春之·藝術簡介
王春之,原名王春才,筆名愚夫,男,1969年7月出生;九三學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曾翔導師工作室書法家,中國老子道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東鎮(zhèn)書畫院副院長兼書法研究院院長,美麗中國書畫院簽約藝術家、中國蘭棠匯書法研修班特聘導師。作品多次在國家及地方報刊發(fā)表,并被國家相關單位及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際友人收藏,央視書畫頻道及省、市、區(qū)三級電視臺對個人事跡進行專題采訪。
發(fā)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