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記得您曾經(jīng)寫給我的一篇文章里,反駁過國內(nèi)一位重量級的畫家提出的“作品地域性特征”的概念,而您今天所繪制的大西北風景系列作品,卻有著很強的地域特點,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心悟:是的,你指的是那篇很多年前我寫的一篇批評文章《失語還是倡導》吧,那時因為你剛提的國內(nèi)一位重量級畫家用“有色眼鏡”來看待西北地域的藝術而引發(fā)的,其實“作品地域性特征”也不是那位畫家提出的,它是一個全球化地理學的概念,這里不再討論了。我認為基本的概念是當今全球化進程加快,那么地域性的作品也是會跟進的,或許也是國際性的作品,這個有待商榷。不過我還是欣賞批評家李小山說的那句話:“盡量使自己保持清醒的現(xiàn)實感,在當代,現(xiàn)實感要比想入非非的‘思想理論’更值得肯定!
近些年,我注意到近現(xiàn)代俄羅斯、美國的許多畫家的油畫作品,如俄羅斯19世紀風景畫家薩符達索夫,他在那個年代就遠離城市,關注俄羅斯邊緣地域的大自然風光,他的作品有著強烈地域性,從而留給了人們很深的記憶;美國19世紀的風景畫家喬治·英尼斯也同樣將目光從東海岸轉(zhuǎn)移到了美國的大西部,因為那里更能凸顯美利堅的異域風貌,他們的作品和視角或多或少對我產(chǎn)生了些影響,所以說地域性特征的概念比較大,它與地理學有直接關聯(lián),而我所指的地域性,特指的是中國的大西北,更具體講就是寧甘青陜和內(nèi)蒙古西部。近半個世紀來在中國大陸,我們看到畫家太多的是對大海、對江南水鄉(xiāng)地域的青山綠水詩歌般式的描繪,而在當代,大西北也不正是一個可以自由吟誦的熱土。大西北是我生長的地方和熟知的地域,故我的大西北風景油畫系列的地域特點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不覺中凸顯的,這也說明了,大西北的風景有著讓你夢回縈繞般的獨特魅力及審美和學術價值。所以,當下,我在自由的、尋根般的用油畫方式表現(xiàn)大西北,它讓我感到自然、真實,重要的是可信。
記者:是什么原因,讓您有如此強烈的愿望去表現(xiàn)大西北的風景?
王心悟:應該說近些年的生活發(fā)生了一些變故,從而改變了我的油畫創(chuàng)作軌跡,用個好聽的詞叫“暮然回首”吧。其實,從2011年起我就開始關注大西北風景,因某種緣故,我先后三次經(jīng)過固原去甘肅的莊浪、天水、秦安一帶,雖為寧夏人,但一直生活在西北的川區(qū),而那一年,讓我徹底重新審視了大西北的田園山脈、人文、地理和歷史,而且我的情感歸屬又選擇了在歷史上秦朝就在甘肅渭水一帶設立的隴西郡地域,加之今年6月在固原六盤山等地寫生,特別在寧夏隆德紅崖村老巷子繪制大量的民間壁畫和寫生過程中,受到了當?shù)卮迕竦臍g迎,并與他們愉快相處,在這里感受了另一種樸實的文化藝術欣賞價值觀,它與我們常說的精英文化藝術觀相去甚遠,但這種鄉(xiāng)村文化藝術顯得更接地氣,更真實,更有著審美快樂的普遍意義,令人感動。讓我更多地思考和觸摸到大西北的山川秀美以及充滿生機的活力以及宏厚人文、鄉(xiāng)土人情、歷史及地域特色和處處獨特而讓人充滿了激情和快樂,是大西北生動、宏厚的情懷觸動了我,有了用油畫來表達我對大西北的濃濃鄉(xiāng)愁的強烈愿望,重要的是大西北風景,讓我有種回歸自然的感覺,且真實可信地說服了自我,不去表現(xiàn)它,似乎就沒有道理了。
記者:請問您是怎樣成功地把自然的、生物的、精神的和社會的視覺經(jīng)驗,轉(zhuǎn)換為極富生命感的理性化審美過程的?
王心悟:其實油畫藝術也有其自然的屬性,從產(chǎn)生到現(xiàn)在,經(jīng)久不衰,足以說明它存在的生命力,而被物化的油畫藝術決定它的還是人們幾百年來的喜愛、欣賞和收藏,而人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為是人把自然界的物象、事物以及圖像用生物的、精神的活動轉(zhuǎn)化為一個獨立的視覺經(jīng)驗體系中,我在2007《萎縮與力量》的美術評論文章中,就提到精神是可以生長的,而精神的生長過程,也隨時可能轉(zhuǎn)化為社會的視覺經(jīng)驗,且伴隨精神活動的過程而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審美,這時,在將其與自我的經(jīng)歷,以及自我的審美判斷,用藝術的語言搬到畫布上,肯定會或多或少、有形無形地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繪畫的審美性,這里主要還是指這兩年我所做的大西北風景油畫作品系列中,當然還須進一步去表現(xiàn)和豐富畫面的生命感和理性的審美,這需要堅持和勤奮的勞作。
記者:您感興趣的是一組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依賴性,所以你的色彩是根據(jù)主觀感受,而不是模仿實際。你超越于傳統(tǒng)藝術觀念之上,不再以模仿客觀世界為己任,也不表現(xiàn)晦澀的哲學內(nèi)涵,你想抵達什么樣的藝術境界?
王心悟:我以為“只有主觀的感受和色彩與造型,作品才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比绻7率澜,其實不用繪畫,用好的相機就能完成一半,重要的是用油畫語言方式表達,加之藝術家的細微觀察和對現(xiàn)實物象的理解,才能走得更遠。
但我不反對你所講的晦澀的、哲學內(nèi)涵的作品,那些作品的表達也有著它的理由。我更多地期盼作品能更加自然流暢,且將精神的、審美的、理性的和主觀的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是我需要努力工作的方式和藝術境界。
記者:在您的作品中,事物都是從一種獨特的視角去表現(xiàn),但您作品中的美感特質(zhì)還是顯而易見的,請問您怎么看待您作品中所具有的這種“美”和那些晦澀難懂的作品的區(qū)別?
王心悟:這讓我想起了許多年前的美學思潮,一類是以王朝聞和李澤厚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美學,另一類是來自繁多的西方哲學美學體系的爭論。到目前為止,其實很多畫家都不太愿意正視“藝術即是美的”這樣的判斷標準,因為有這樣的觀點存在會讓許多藝術家印上了傳統(tǒng)的保守的標簽,容易把這類有美感的作品,歸為缺乏思考和個性的“烙印”中,似乎前衛(wèi)的、觀念的或看不懂的,才是有個性的、有批判性的,才是學術的、藝術的。至少,我在創(chuàng)作風景油畫作品時,不是在這類議論聲中而去創(chuàng)作的,首先我目前所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有感而發(fā)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很明確,就是自然地去表達。
記者:能夠為廣大讀者簡單介紹一下關于油畫的鑒賞知識嗎?
王心悟:油畫藝術已歷經(jīng)了近六百年的演變和推進,無論在題材、風格、樣式、敘述、創(chuàng)造和流派等方面,都非常廣泛且包羅萬象,很難具體概括。
所以,油畫的鑒賞比較寬泛,在這里我就目前的風景油畫說一點。風景油畫的情境表達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一個命題,它包括風景畫的再現(xiàn)方式、觀看和思考的角度,以及情感表達的方式和手段。這里的情要真誠以待,有感而發(fā),這里的境是意境,就是你所看到的畫面情緒和你的感受,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樣的詩句就是一種對風景畫的意境感懷的表達方式。
鑒賞風景油畫,首先要看到風景油畫,畫面中物象的景色應有較強烈的空間感、色彩對比感、真實感和質(zhì)感。其色彩艷而不俗,豐富而不凌亂,生動而充滿活力,筆觸有節(jié)奏旋律以及力度感,能帶給你視覺快感,或生活記憶的片段,讓觀者在有限的畫面里產(chǎn)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欣賞風景油畫,歸根到底是觀者的感受最為重要,但對待油畫藝術要學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品鑒底蘊。
本報記者 牛亞洲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