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高手寫下一首奇詩,全篇共28字卻連用9個“一”字,美到令人心醉
唐詩宋詞是濃縮到極致的語言精華,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所以向來最忌字句重復,短篇作品尤其如此,但這種約定成俗并不是絕對的。比如有妙筆生花的詩人別出心裁,就專門以“重字”寫奇詩,不僅沒有拖沓之感,反而更能傳達神韻。
清代詩人王士楨,就是一位用字高手。王士楨是清初杰出詩人,山東濟南人,曾一度主盟清代詩壇,當時與朱彝尊并稱為“南朱北王”,其詩作清麗澄澈、博雅蒼勁,尤工七絕,對后世影響深遠。
詩壇流傳著王士楨的一段佳話,是說他的一位朋友曾持有《秋江獨釣圖》,故而邀約王士楨為畫卷題寫詩作?蓻]想到詩成之后,詩的名氣遠遠超過了畫,如今畫幅早已湮沒史海,而王士楨的這首《題秋江獨釣圖》卻流傳開來。
《題秋江獨釣圖》清·王士楨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如今時值濃郁的深秋,恰來讀一首秋色濃郁的詩,真是應景,舒心。這首詩的主題是秋江獨釣,在短短28字之中,詩人巧妙地嵌入進了9個“一”字,讀來朗朗上口,有回環(huán)往復之嘆。且這9個“一”皆有所指:一件蓑衣,一頂斗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一寸銀鉤,一首歡歌,一杯烈酒,一位獨客,一江深秋。
其實不必說將它們完美地融匯成詩,僅僅是把它們有序地擺在面前,就足以感受到那濃濃的詩意。更為關(guān)鍵的是,九個“一”與題目中的“獨”緊密對應,唯有單一才可,倘若突然躥出個其他數(shù)字,恐怕這種意境即要被打破。
這是一首題畫詩,王士楨這一招簡直妙極。畫中人一邊垂釣,一邊飲酒,一邊唱歌,瀟灑程度可見一斑。然而他真的是在做這些事情嗎?飲酒不能夠聚神,唱歌會嚇跑魚群,垂釣者的本意并不在魚,而在于風景。所以他真正釣的是雅興,真正唱的是情趣,而真正飲的則是帶著秋色的孤獨。
題目有一“獨”,詩中有九“獨”,這恐怕是最孤獨的詩了吧?細細品味之下,我們可以感覺到逍遙之中所深藏的幾許蕭瑟與孤寂。當然,這份孤寂是淡然的,是灑脫的,是不帶消極成分的,這和柳宗元的《江雪》區(qū)別很大:“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詩中的“絕”、“滅”、“孤”、“獨”其實就是王士楨詩中的“一”,只不過換了幾種說法而已,這就使兩首詩的意境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由于柳宗元釣的是雪,而王士楨釣的是秋,后者在自然因素上就比較讓人舒適。
這首詩也體現(xiàn)出了王士楨那浪漫的詩歌想象。我們不妨假想一下那幅《秋江獨釣圖》,它該怎樣體現(xiàn)出“一曲高歌一樽酒”呢?很明顯,這一句是王士楨個人的藝術(shù)添加,虛實相應。能夠添加出如此灑脫的畫面,可想而知,王士楨定然也擁有灑脫的情懷。
畫卷上是釣魚,朋友也說是釣魚,而王士楨卻浪漫地說是“獨釣一江秋”,他呀,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有學者在解析這首詩的時候,使用了“借酒消愁,載載孑立,形影相吊”的字眼,小解認為這是不妥的,因為這首詩的根本并不在寫孤獨,而是寫情懷。假如最后一句被寫成“一人獨釣一江魚”,那么我們大可以下定結(jié)論,這是不可遏制的孤獨,然而“獨釣一江秋”的意境卻遠遠取勝,它給人傳達的思想是舒適而美好的。
明代著名軍事家、文學家劉伯溫也曾寫過一首《題秋江獨釣圖》,詩文如下:“秋風江上垂綸客,知是嚴陵是太公?細水浮嵐天與碧,斜陽炙面臉生紅。形容想像丹青在,歲月荒涼草澤空。日暮忽然聞欸乃,蓼花楓葉忘西東!
劉伯溫的立意與王士楨完全不同,他的目的在于抒發(fā)人生際遇,所以整首詩便顯得凄涼哀絕。小解還是認為王士楨之調(diào)更加可取,畢竟秋天可以悲寂寥也可以勝春朝,以樂觀的心態(tài)融入進去,可以享受一些獨特的美好。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