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李清照的這首詞,略顯稚氣,甚至忘情地批評屈原
李清照在文壇的地位非常高,被譽為“詞國皇后”、“千古第一才女”。人們對她的熟悉,更多的還是因為在南渡之后的作品,詞風轉(zhuǎn)為凄婉動人,內(nèi)容以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為主。其實,李清照能取得如此成就,并非完全因為經(jīng)歷坎坷,而是有著非常深厚的家學淵源。
她的父親李格非不是泛泛之輩,曾經(jīng)分別拜在韓琦和蘇軾的門下,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藏書非常多。李清照自小就在父祖的指導下,學文習字,故而有著非同尋常的家教。她前期的詞,知名度相對較小一些,但不乏佳作,比如《如夢令》二首、《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都是清麗脫俗之作。今天我們來看看她的這首《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詞的上闋是直接描述桂花:著淡黃色的桂花,體態(tài)輕盈,在幽靜之處并不引人注目,不過它卻將香氣留給了賞花者。何必非要像名花那樣朱碧滿身,它本身就是花中第一流的品質(zhì)。
梅花肯定妒忌它,菊花也一定羞愧。秋天盛開的各種花朵之中,它是百花之首。只可惜屈原卻不理解它,對它沒有情思,不然《離騷》里那么多花被贊美,為什么卻單單少了桂花呢?
這首詞具體的寫成時間,有人說是和丈夫趙明誠隱居時期所作,但主流觀點認為,這是李清照在少女時代的作品。從它的行文藝術水平來看,并不算成熟,甚至有一些膚淺和幼稚,不過在寫作手法上,卻已經(jīng)足見功底。
我們來看第一句“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這是詞人用對桂花從顏色、香氣、形態(tài)等方面的描述,用詞精確,回味悠長。但是在晚年后的李清照,詞中同樣是狀物,卻以白描的手法居多,而且也很少有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往往意猶未盡,顯得風格老辣。
特別是這句“自是花中第一流”,豪邁有余,而韻味卻少了許多。不過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此時所寫,正是李清照的心情。只有當她經(jīng)過了國破家亡的悲歡離合,詞中才會被注入悲涼的厚重感,也才能意在言外。
其實,梅花是李清照一生贊許的,菊花也是備受鐘愛的。但在這時候,李清照卻將桂花極盡夸贊,認為梅花、菊花都沒有它的風姿。李清照以時令著眼,將桂花稱為中秋群芳之冠。
很多人不解,李清照夸桂花就夸桂花,為什么要將屈原拿出來批評一番。在這里,李清照當然也不是在批評圣賢,也不是年輕氣盛,妄自尊大,此處更多地是在借用《離騷》為典故,進一步說明桂花體小色淡,并沒有引起名家的注意。其實,屈原在《離騷》中也曾談到過桂花,只不過用的是古稱,恐怕當時的李清照并沒有留意。不過這又有什么關系呢?誰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
可能本文的內(nèi)容,也會有很多人持相反意見。很多人是李清照的擁躉,見不得不同的觀點。其實,詩詞給我們的美感,不僅在于那些朗朗上口的韻律,更在于我們的不同觀點和理解。正如易安對于人生和世界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不同,才得出完全不同的詩詞風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