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治斌
作者|衣水
來自:燕方讀書(微信公眾號)
月荷賦
后半夜月光如晝
寂寥如黑
清癯落淚的
該是遲暮蛙聲
不應是一朵高擎入夢的荷花
不應是飽滿的綻放
不應是我的夜晚
一塘黯然的清醒
荷花枯萎了荷塘
月亮枯萎了夜空
我在蛙之隱喻
徹夜難眠
荷葉如舟
搖過月色冷暖
荷花醒
是鳥鳴驚走夜的霉變
一絲絲不潔
是第一縷純金的陽光
驅走水族的不安
荷花醒來頂著巨大的白晝
爆滿的白,吃吃地囈語著
它是一朵盛開的隱喻
搖曳水面之外
荷花不是荷花自己
荷花是顏色白,是形狀孤獨
是仙鶴一歌
弧度的引申和妖嬈
太陽從水底升起
湖光清澈
荷塘曲
荷葉撐起泥沼的華麗幻想
還有雷和閃電
是雕琢天空的花紋
觸摸太柔軟
泥鰍身材完美
就像隱秘的潤滑器官
埋藏塘底
感動蓮藕一粒粒震顫
深入荷塘就像深入夜晚
鱔魚漫長的身體
在理想之外
開始驚艷的游戲
荷花走不出荷塘
荷花是它的圖案
荷花隱
荷葉流碧,荷花開出深白的玉
盈盈清澈不見
貌似蟹兒潛水
曖昧了清濁,擾了亭亭玉立
開出個滿塘銀白如雪
不為結果生根
夢里他鄉(xiāng)
不要寺里修行
一塘花,色如美人
一塘水,狀若情深
風來了,花瓣哺雨
雨來了,葉兒噙露
一個人的圓滿就在一塘荷
兀自不動
聽荷曲
禪寺的鼓聲落了暮色
秋色寒了荷塘
荷葉田田
一半還碧,一半枯黃
經(jīng)文早念過一千遍
虔敬也灑落荷塘
可滿滿的一秋肅殺
我著實無法抵抗
荷塘里只剩下空無
什么也看不見
水面浸滿夜色
芽尖悄然入夢
或許聽過明晨的鐘聲
荷塘會生出白色蓮花
柵欄譜
月落荷塘,數(shù)十盞燈捉住它
水底才有真實你我
納涼椅上
風讓我呻吟出一朵蓮花
不是幻覺
月色如狼嚎的顫抖
只是啞默的快樂
從葉脈里逃逸
熱情屬于蚊蟲
它的經(jīng)典只在岸邊腐去的草叢
嗡嗡的宣言
是真實的警醒
鏡中荷塘完美無瑕
一只高挑白鷺飛不過幻想柵欄
荷花引
雪花開過荷塘,夜嘩的一聲
不見,是躲藏了
花紅,花白
荒蕪的荷葉橢圓
荷塘。一個舞臺的鏡像
蜻蜓的探戈飄逸十里
練了蛤蟆功的這位壯士
鼓出冷眼觀世
月光劃破好看的釉色
天青色抑或更安靜的手勢
都隱身了
青蓮如水
雪花叫醒了夜晚
夜晚迷失了自己
荷花劫
圓臉的月亮就是一片阿司匹林
讓荷塘沉默
讓水妖們沒有一點囈語
讓白天的喧嘩安然如睡
高擎一苞清輝的荷
亭亭玉立
飽滿的身體里噙著飽滿的夢
藏進大唐的夜晚
今夜悄然開放的
不再是相思
失眠了就沐浴一身月光
讓一片小小的藥丸,治愈千百年后的寂寞
失眠是一種疾
荷花與我,隔著后現(xiàn)代的蛙鳴
荷塘冷
冰冷的荷塘吞沒萎靡日光,活躍的冬日麻雀
一聲不吭,隱入傍晚輪廓
清寒不語的樹
赤裸裸長進饑餓的水中
這是一棵虛幻之景
圓圓地升起一輪卡通的金色月亮
一會兒像燒餅
一會兒像燈籠
引我走過童年的荷塘
翻塘挖藕
仿佛就是此刻
月色寒冷,卻格外精神抖擻
荷花在虛無里潔白如雪
驟然開出無數(shù)冷眼
荷花白
過深秋,火就長在荷葉上
先在塘岸上飛成斑斕的蝴蝶
荷塘里嗶嗶啵啵
是已逝的時光燃起
暮色蒼茫
荷花凋敝了火焰的白
火會沉迷風里
唇語是它消失的身影
孤獨的夜晚
冷卻成灰
暮色徐徐而來
是朵靜靜的并蒂蓮
荷凋零
一千只手一樣的荷葉
同時凋敝
就像對著蒲公英的白絨球
吹一口氣
逃逸而去的
最后的榮耀
一個寬恕的口信
燃亮一個虛構的天堂
是一千個凋零
齊聲劃破水塘寂寞
只剩一千個蓮蓬
高擎傍晚
我的夜晚積雪
我的大地蒼茫
荷花喻
荷塘沉睡山頂
荷花如流浪的白云
只有一只丑陋的麻雀
還戀著枯死的荷葉
空洞的蓮蓬不是冬日的眼睛
荷塘才是
荷塘的沉默寡言
才是真心
麻雀嘶啞的熱情
只是挽留
最后剩下的是灰褐的空虛
荷、蓮,本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稱呼,小時候有一首詩叫《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當時讀起來朗朗上口。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種植物居然包羅萬象,象征那么廣泛,喜愛它的人也那么多。文化人愛它,出淤泥而不染,亭亭靜植,香遠益清。佛教人敬它,因花開見佛性,只要一個人有了蓮的心境,就會顯現(xiàn)出佛性。而我最喜愛的一首關于蓮花的詩歌《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那是一個愛情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愛情。佛陀、周敦頤等人對蓮花都有不同的解讀,而讀到衣水的這一組詩歌,我感受到的是詩歌的魅力,是詩歌的震撼。
在我的認知里,詩歌是忌諱同題的,同一個題材不停地寫,難免會有湊數(shù)、摻水的成分,但衣水的這一組詩歌給我感覺不同,他從與荷塘相關的意象入手,據(jù)他所說,最初寫了二十四首,經(jīng)過一次次修改,一年年的沉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只有這十二首了。
詩歌貴曲忌直,是一種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渲染。在第一首詩歌里,衣水用“白與黑”開場,“后半月光如晝”,打開思維,這是一種光明,這是一種通透,這是一種頓悟之后的明心見性。每一個人都有煩惱,只要有一個念頭,就會煩惱不斷,煩惱在哪里?月光不夠明亮,孤獨的詩人是“寂寥”的,是“黑”的。但如何打破這種“白與黑”的糾纏?詩人用“蛙聲”這樣一個意象,描述他感受到的悲哀,就連蛙聲也感同身受,在夜色下,一切若隱若現(xiàn),明在的荷花會開在哪一個少女的鼻尖?
“荷花枯萎了荷塘/月亮枯萎了夜空”。從荷花到荷塘,再到月亮和天空,一首詩歌的張力在兩句里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讓我想起了昌耀的《斯人》:“靜極——誰的嘆噓?/密西西比河此刻風雨,在那邊攀緣而走。/地球這壁,一人無語獨坐。”昌耀是從個人到地球,而衣水是從荷塘到夜空,詩歌的空間感加上張力,使這首詩跳出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這組詩歌里,我看到了衣水的破壞力。詩歌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文學,關鍵之處就在于它的破壞。在《荷花醒》里,衣水說:“是鳥鳴驚走夜的霉變”,夜怎么會霉變呢?偏偏衣水把夜和霉變組合在一起,夜的黑仿佛是因為霉變,在語言上進行破壞,從而推陳出新。
詩歌之于衣水,像是生命在四季的變幻中,涌動著輪回,在春花秋月平靜的自然現(xiàn)象之下,掩藏了衣水滔天的掙扎,極具張力,牽引著他從詩歌,到散文,再到小說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作。
令人念念不忘的優(yōu)秀詩作,總是含有創(chuàng)新和保守這樣的特質。在衣水的詩歌里,我們能夠看到其成熟的技法和出其不意的構思,一方面呈現(xiàn)出不斷嘗試的新鮮感,另一方面還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隱隱的傳統(tǒng)感,這種在創(chuàng)新中的創(chuàng)作里,那似曾相識的傳統(tǒng)感,仿佛是一種鏈接,鏈接著詩歌從詩經(jīng)走到今天,從西方走到東方。
作為一名詩歌創(chuàng)作者,衣水正竭力從那些已經(jīng)或者即將消逝的過去中,凸顯出不落俗套的個人風格。他正在不斷超越現(xiàn)代主義,堅定地革新。在超凡脫俗的想象力中,彰顯80后詩人的厚積薄發(fā),以及對中西方文學的深度融合。
作者簡介
衣水,青年詩人、作家、編劇 。已出版《獵物志》《午夜猿人》《十個故事》等作品多部, 300多萬字 。現(xiàn)居鄭州,《三悅文摘》《讀人物》系列期刊主編。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