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之“價”
鄭樹林
王羲之的《平安帖》拍出3.08億元,自從2009年10月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拍出1.34億后,中國古代書畫就頻頻拍出億元天價。至今中國書畫已經(jīng)產(chǎn)生十余件億元作品,有人說是進入書畫拍賣億元時代。這些作品到底能否尋到資本保值、增值還需要時間證明這天價之“價”。
天價之“價”就體現(xiàn)在這個價上,之所以古代書畫收藏市場天價頻出主要是目前藝術品市場存在投資、保值心理,似乎成為投資中國古畫的藏家,投資者的首選。古代書畫往往存世者寥寥,又承載著厚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價值,在盛世和平的年代,其升值空間就會出現(xiàn)階梯式跳躍,這其實只是投資者的需要,而不是真正收藏家的所為。同樣有專家對億元書畫的真?zhèn)未嬉?/SPAN>,中國歷史上社會動蕩的斷點頗多,一件古代名家書畫,從創(chuàng)作到收藏,尋得著逾百年清晰脈絡的并不多。近年拍賣市場的火爆,確實造成了一些有爭議的作品,仍能照樣以高價賣出。對愈演愈烈的“真?zhèn)沃疇?/FONT>”已經(jīng)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件藝術品已經(jīng)成交,是在國內(nèi)最權威的拍賣市場,其市場價格越高,真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誰也沒有絕對的理由說它一定是真的。其實自清代以來直至今日始終有人懷疑它是偽作;就說故宮里那么多件國寶,完全沒爭議不也只是幾十件嗎?就連博物館成立觀摩的作品大多數(shù)也是有專業(yè)人士臨摹的。
天價之“價”在書畫收藏市場風云莫測,古代名家書畫收藏市場已經(jīng)變成一個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深淵,讓人望而生畏。這背后就是天價之“價”在作祟,既然有價就不能成為“寶”,也很難成為收藏家的收藏品,這些天價書畫只能是投資者手中的產(chǎn)品。真正的收藏家是不會去收藏的,更對“價”無奈。
一旦被天價之“價”而定位成物,就是一個“價”的符號,無價之物可能才是寶。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祝開心清涼[/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