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春
特
輯
來深博過龘(dá)年
尋文脈探古今
徜徉在高質量的展覽陳列中
我們可以直觀地欣賞到
文明交匯所綻放的奇光異彩
感觸其照亮歷史發(fā)展的進程
與文化交融的印跡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深圳博物館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展現(xiàn)人類社會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的精彩華章。
我館正在展出的3個臨時展覽——“文明麗跡——北魏平城與云岡石窟藝術”生動呈現(xiàn)云岡石窟建筑和雕像的美,“絲路留金——亞洲文明古國冶金藝術”直觀展現(xiàn)亞洲文明古國冶金術的起源、發(fā)展與傳播,“香林寶像——犍陀羅藝術展”深刻體現(xiàn)犍陀羅文化的藝術魅力及其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深刻影響。
這些高質量的展覽
均是古代歷史不同文明之間
交流互鑒、融合發(fā)展、影響深遠的
生動例子
并映射出共建“一帶一路”
促進合作發(fā)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正
在
熱
展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系列
展覽名稱:文明麗跡——北魏平城與云岡石窟藝術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6日至2024年5月24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市民中心A區(qū))中廳、第二專題展廳
展
覽
介
紹
北魏王朝(386-534)是拓跋鮮卑建立的中國北方民族政權,先后定都平城與洛陽,上承分裂動蕩的魏晉十六國,下啟統(tǒng)一強盛的隋唐帝國。北魏經(jīng)營平城近百年,重新統(tǒng)一北方,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薈萃于此,平城由此成為四方輻輳、八方來朝的國際大都會。拓跋鮮卑在此不斷融合本民族文化、華夏傳統(tǒng)和域外文明成果,為中華文化發(fā)展注入新血液、開辟新道路,成為中國歷史走出南北朝、重歸大一統(tǒng)的時代先聲。云岡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營建的璀璨文化遺產(chǎn),集建筑、雕塑、彩繪等藝術于一體,既是公元5世紀中外文明交流的歷史豐碑,也開創(chuàng)了中古時期石窟寺藝術的典范,更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追求、價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展覽旨在借助北魏平城遺物和云岡石窟藝術,展示5世紀中外交流的歷史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進程,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文化建設。
掃碼查看虛擬展廳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系列
展覽名稱:香林寶像——犍陀羅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3月24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市民中心A區(qū))第一專題展廳
展
覽
介
紹
本展覽展出巴基斯坦七家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國家博物館、塔克西拉博物館、白沙瓦博物館、伊斯蘭堡博物館、迪爾博物館、斯瓦特博物館和洪德博物館,以考古發(fā)掘為主,包括佛教造像、佛塔建筑構件等犍陀羅石雕藝術,以及金銀器與首飾,充分展示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故宮所藏佛教造像,則多從古代犍陀羅地區(qū)通過高原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西藏后輾轉入藏宮廷,體現(xiàn)出中巴文化藝術交流的悠久歷史。展覽旨在以古代犍陀羅文明發(fā)展的視角,展現(xiàn)犍陀羅文化的藝術魅力及其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深刻影響,由此促進中巴兩國的相互理解與文明交流互鑒。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系列
展覽名稱:絲路留金——亞洲文明古國冶金藝術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4月7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同心路)7-9號展廳
展
覽
介
紹
從持續(xù)數(shù)百萬年的石器時代躍至金屬時代,是人類技術史的一次偉大飛躍。公元前四千紀,安納托利亞半島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步入青銅時代;公元前一千紀,赫梯人開啟了鐵器時代;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以后,開啟了希臘化時代。亞歐大陸上跨越四千年的政權更迭,不僅產(chǎn)生了古老文明的交匯,更在金石錘煉中碰撞出冶金技術的絢爛花火。展覽展出的263件/套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亞洲文明古國金屬制品,時間跨度從青銅時代至中世紀近四千年;地域分布囊括西亞至地中海周邊,中亞、南亞等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qū);文化背景涉及兩河流域文明、古波斯文明,以及古希臘、古羅馬、貴霜與薩珊波斯等文明古國;材料質地則涵蓋金、銀、銅、鐵、錫等多種金屬;具體用途涉及禮器、武器、生活器皿、雕像、印章、飾品等各個方面。這些數(shù)千年前珍稀的金屬制品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征,是工匠們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是先民們信仰和審美的體現(xiàn),是時光流轉中不曾衰敗的永恒鏤痕。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展覽通過呈現(xiàn)冶金術的起源、發(fā)展與傳播,深入挖掘文明交流的歷史內(nèi)涵,著力展現(xiàn)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
深圳博物館大力打造高質量的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系列展覽
生動詮釋絲綢之路
千年歷史遺存所承載的文明積淀
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
交流對話與和諧共生
往期系列展覽
渾融中西 絢彩華麗
——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
展覽時間:2023年5月18日至2023年10月22日
展覽介紹:
康熙開海后,東西方交流日臻興盛。廣州這座華南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更成為歐洲各類新奇舶來品及西方科技、文化進入中國的首站。憑借地利之便和傳教士的推動,廣州引入歐洲的畫琺瑯技術,熔中西文化、工藝技術于一爐,發(fā)展出了全新的嶺南工藝名品——廣琺瑯。廣琺瑯是十八世紀以來,最具嶺南特色的重要工藝品之一,其創(chuàng)始之初的藝術水平,即臻于清代巔峰精品,更堪與宮廷畫琺瑯比肩,深刻改變了清代陶瓷的總體風貌,對中國陶瓷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展覽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與深圳博物館聯(lián)合申報的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聚焦廣琺瑯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技術源流、裝飾題材、宮廷互動和外銷市場等,重點呈現(xiàn)廣琺瑯的早期面貌及中西文化與工藝深度融合的細節(jié)。
掃碼查看虛擬展廳
海闊天空
——聯(lián)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動
展覽時間:2023年7月11日至2023年10月12日
展覽介紹:
大航;顒邮侵冈15世紀初到18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東西方進行遠洋航行探索新航線的活動。在此時期,明朝的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歐洲人發(fā)現(xiàn)了到達亞洲和美洲的新航線,世界連成了一體。本展覽由深圳博物館和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展出了15至19世紀來自五大洲20余國的200余件展品,包括海圖、星盤、八分儀等珍貴文物,講述了大航海時代及其后期助力遠航的科學技術、改變格局的海上戰(zhàn)爭、流通的物資貿(mào)易和興起的海洋藝術。
掃碼查看虛擬展廳
澄凝灼爍
——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藝術
展覽時間:2022年12月23日至2023年4月6日
展覽介紹:
玻璃是最早發(fā)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也曾是最華美和最昂貴的奢侈品之一,它的生產(chǎn)與使用已有幾千年歷史,其發(fā)展的歷史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相互促進發(fā)展的歷史。從距今約4300年的兩河流域地區(qū),到地中海東岸、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以及亞述、波斯、伊斯蘭世界乃至華夏大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間的玻璃燒制工藝,相互借鑒,創(chuàng)造出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玻璃制品。展覽薈集古代玻璃器,包括首飾、鑲嵌物、香氛和化妝品容器、餐飲器、燈具、建筑材料等,涵蓋了玻璃藝術史上的諸多重要器類,集中展現(xiàn)了在技術革新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玻璃器從天然寶石的替代品發(fā)展為功能多樣的生活器用的歷程,呈現(xiàn)出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玻璃文化的多姿多彩。
掃碼查看虛擬展廳
交流·互鑒
——敦煌石窟與河西走廊的絲路藝術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14日
展覽介紹:
敦煌作為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不斷吸收借鑒域外優(yōu)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敦煌石窟和河西走廊的絲路藝術遺存便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偉大成果。
掃碼查看虛擬展廳
在新的一年里
我們將繼續(xù)根植歷史積淀
面向美好未來
不斷推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系列相關展覽
歡迎大家持續(xù)關注、常來打卡!
在剛剛過去的癸卯兔年
深博舉辦過的重磅展覽中
大家看過哪幾個呢?
來留言區(qū)說說你和展覽的故事吧
▇ 往期推薦 ▇
◆深圳博物館關于春節(jié)期間場館開放時間的公告
◆送春聯(lián)、賞非遺、領文創(chuàng)……這里迎春活動多多→
◆絲路留金丨來!我們一起數(shù):一只羊,兩只羊,三只羊......
◆深圳博物館招人啦!速戳→
◆文明麗跡丨這種叫“嘎啦哈”的童年社交游戲,北魏就有了!
▇ 官方新媒體平臺 ▇
訂閱號
深圳博物館
視頻號
深圳博物館
微博
深圳博物館
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回復【開放時間】【場館地址】【預約】
獲取相關信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