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心經(jīng)》。是般若經(jīng)系列中極為重要的經(jīng)典,也可以稱是佛教經(jīng)論中最為博大精深的一部經(jīng)典。在中國書法史上,諸多大師都酷愛抄寫《心經(jīng)》。他們在墨香中感受清雅的熏陶,而這些書法作品也呈現(xiàn)出一種更為別致的美,細(xì)細(xì)看來,除了作者的文化底蘊(yùn),更多了些許淡雅、清心和禪意。
王羲之《心經(jīng)》——姿媚
王羲之,東晉人,字逸少。在因人而傳的書法史中算是領(lǐng)軍人物。且不說其麾下那十來個兒子各個精通書藝,就是后來大將顏真卿,文豪蘇東坡,宰相董其昌等人皆受惠于他。
這幅《心經(jīng)》并不是王羲之親自抄錄的,而是后人用他的字集錄的。
歐陽詢《心經(jīng)》——安靜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潭洲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創(chuàng)立歐體,“楷書四大家”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趙孟頫《心經(jīng)》——暢達(dá)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浙江湖州人,“楷書四大家之一”,著名書法家、畫家,元代最出色的藝術(shù)家,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文征明《心經(jīng)》——端雅
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稱江南四大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董其昌《心經(jīng)》——淡雅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dāng)自負(fù)。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文征明書法盛行的時(shí)代,但他的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fēng),自成一體,其書風(fēng)飄逸空靈,風(fēng)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
傅山《心經(jīng)》——率真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明末清初書法家、醫(yī)學(xué)家、文學(xué)家、武術(shù)家。
傅山傳世之楷書遠(yuǎn)少于行草。此《心經(jīng)》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書于順治庚寅(1650)年。結(jié)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shí)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此件墨跡有多位藏家的鑒賞印記,其中葉恭綽與張珩的鑒記更顯示出此件作品的分量。
吳昌碩《心經(jīng)》——樸厚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晚清民國時(shí)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心經(jīng)》十二條屏是吳昌碩晚年的扛鼎之作,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每屏高132.5厘米,寬30.2厘米。大致推算一下,每字約在10厘米見方左右。全篇268字,除開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標(biāo)題與末行2字之外,其余各列皆有12字,每一屏下半段右側(cè)皆鈐《道在瓦甓》印章。
鄧石如《心經(jīng)》——勁健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時(shí)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jià)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
弘一法師《心經(jīng)》——空靈
弘一法師(1880-1942),原名李叔同,著名音樂、美術(shù)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溥儒《心經(jīng)》——嚴(yán)謹(jǐn)
溥儒(1896-1963),字心畬,清道光帝曾孫,河北宛平(今北京)人,著名學(xué)者,詩書畫都很有造詣。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guān)交流,請回復(fù)【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 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xué)習(xí)交流圈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