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紅樓夢:寶釵挨罵多,因為心機深;探春也一樣,為啥人人又怕又贊
金陵十二釵誰的人緣兒最差?表面看是王熙鳳,其實是薛寶釵;金陵十二釵誰的心眼兒多、心機深?表面看是王熙鳳,其實也是薛寶釵。
王熙鳳的壞,一眼可見,她自己說不信陰司報應,于是行事肆意,她的結局之所以悲慘,和她高調的作風脫不開關系,鳳姐雖然狠辣,但她磊落,因此讀者并不討厭她,反而很喜歡她。
薛寶釵剛好是王熙鳳的反方向,薛寶釵表面寬厚、隨和,連小丫頭們都喜歡和她頑,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會發(fā)現,那些奴才們的性命,在薛寶釵這里,根本無足輕重,金玔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誤以為寶姑娘隨和的丫頭們,一旦撞到她心事不快的槍口上,立刻就為自己召來一頓訓斥,靛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觀園內活動多,擺宴、詩社不亦樂乎,細細看來,讀者也會發(fā)現,王熙鳳非常受小姐們的歡迎,蘆雪庵聯詩那一回,不識字的鳳姐硬是被大家拉著要求作詩,還起了頭句詩。薛寶釵才是常常充當掃興的那一個,同樣是蘆雪庵聯詩,曹雪芹細細描寫每一個人的衣裝,眾小姐不是大紅羽緞就是大紅羽紗,要么就是大紅猩猩氈,只有薛寶釵,穿一個極素的蓮青斗紋錦番羓絲外套鶴氅。
這是眾釵的一次衣裝大薈萃,同時也是在表達“紅”樓夢的一次色彩哲學表達,是曹雪芹在歌頌青春、歌頌紅妝,李紈是寡婦不適合穿紅,但是她也第一個要求擷紅梅來裝點居室,只有一個薛寶釵實在無趣且寡素掃興。期間還專門出現賈母夸贊寶琴、寶玉衣裳漂亮的情景。連因為窮只穿了舊氈斗篷的邢岫煙也在第二天獲鳳姐平兒所贈的大紅羽緞大氅。
這一重要情景,唯一和“紅”不沾邊的,只有一個薛寶釵,這當然是作者的故意,是曹雪芹對待薛寶釵的真實態(tài)度。
薛寶釵心眼多、心機深,但她會刻意掩飾,古人喜歡用君子小人來區(qū)分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薛寶釵號稱“蘅蕪君”,但她絕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她屬于偽君子那一類,人們一旦看到一個人虛偽的部分,也就很難喜歡上她了。
薛寶釵的虛偽有很多處,她用心機的地方也有許多,不勝枚舉:
金玔之死,將薛寶釵的偽善和冷酷演繹的淋漓盡致。金玔生前,薛寶釵曾經贈衣給她,所以她說金玔生前曾穿過自己的衣裳,二人身量差不多?墒沁@么一個青春生命的隕落,薛寶釵沒有絲毫的難過或可惜,證明她當初的贈衣不過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已;
薛寶釵幫助湘云辦螃蟹宴也是一樣,看似熱心周到,實為拉攏人心,制造湘云和黛玉的嫌隙,分裂黛玉陣營的小心思而已;
探春管家,在大觀園搞改革,實行承包制度,寶釵忙不迭地將惠下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一句不提三姑娘的用心和苦心。商戶女的利益至上和會算計躍然紙上……
說起有才干,王熙鳳當然不遑多讓,其實讀者可以看出來,薛寶釵更勝一籌,二者的區(qū)別是,王熙鳳做事在明處,惹得賈府上上下下地罵她苛刻,連同是王家人的周瑞家的也忍不住吐槽她“待下人太嚴些個”,小廝興兒甚至直接罵她“醋缸、醋甕;兩面三刀;面上一把火、背后使絆子;表面和善,背后歹毒。”如果換了薛寶釵,心里難受,但會令人有苦說不出,也只有林黛玉和史湘云將她形容的準:心里藏奸;可恨寶姐姐。
實際上,還有一人,才干不輸鳳姐、薛寶釵,但又心底無私光明,她不講私情,凡事暴于太陽底下,讓人說不出什么,她凡事講依據、說道理,令人不敢造次。她目光如炬、心里有數、事事明白,讓眼睛長到腦門上的鳳姐都欽佩;她自尊自愛、心氣高傲、氣量寬宏,有性子不容侵犯,連大權在握又不容人的王夫人都忌憚三分。這個人就是三姑娘探春。
探春當然有心眼,心機也更深,但是,賈府上下,沒有人敢嚼三姑娘的舌頭,背地里也不敢,更沒有敢對探春有任何的不敬,王善保家的要充自己的臉面,被三姑娘狠狠賞了一記響亮耳光,要知道,她可是邢夫人的陪房,就連王夫人和她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邢夫人怎么樣?只有罵自己奴才沒眼力見丟人現眼,絕不敢來說探春一個不是。
趙姨娘沒體統(tǒng)是上下皆知的,在賈母面前也有過說話不知深淺的時候,唯獨在自己的女兒探春面前,她就啞了火了,就連賈環(huán)都知道,他娘害怕三姐姐。
為啥會這樣呢?其實根本就在于,鳳姐厲害,但她所存并不全是私心,她對賈母、王夫人、對榮國府是絕對的維護,對弟弟妹妹是絕對的愛護,當然,對自己,她也很自私、很斂財;探春相較鳳姐,她除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之外,都是一心為公的,甚至是考慮家族的前途命運的,而且她也確有才干,盡管厲害,仍然受到眾人愛戴。
薛寶釵卻完全不同,她屬于客居,卻常常手伸的太長,甚至參與或故意激化榮國府內部的矛盾,她所做所為,從來都是從自己利益最大化來考量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就算喪了他人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時間長了,能得到誰的心呢?難怪她的親表姐王熙鳳評價她: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本文作者:屏山品紅樓
參考原著:《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圖片來源:87央視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劇照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