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活躍于山水畫壇的樂震文先生日益引人矚目。他起步于傳統(tǒng)山水畫,追尋于范寬、李唐,覓跡于無盡山水,感受著蒼茫、幽遠。他經(jīng)歷了“江南作品”時期的酣暢、靈秀和靜美與“黃土作品”時期的陽剛、磅礴和高爽,挾裹著幽谷、寒江、暮雪與煙村,留下了和靜、沉穩(wěn)、從容與坦蕩。穿行山水成于思,學術交流貴于誠,梳理震文近年來的學術見解與對外交流,為我們提供了解讀震文成功之路的新的視角。
勤于踐行的理性思考
一日一水,兩日十山,震文的勤勉是有目共睹的。震文也發(fā)表了《中國山水畫的西部景觀》和《藝術創(chuàng)作在認識中》等多篇論文。勤于踐行,善于思索,是震文穿行千山萬水的雙重軌跡。
震文對藝術的個性有自己的見解。他很重視藝術家的藝術個性,認為藝術對藝術家來說要有個性,沒有個性會被他人影響,最終還會失去自己已有的個性。藝術家對藝術界的看法不可太看重自己的個性,因為大家都尊重他人的個性,藝術才有多樣性。藝術家不能將自己的認識強加于人,其實每一個藝術家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做好了這個時代的事情。關于繪畫的形式,他以為形式的改變要順其自然,當你對繪畫認識有所領悟,那么形式也會在不自覺中得到更新。形式貴在創(chuàng)新,先人們已建立起了山水畫的程式和各自的表達技巧,他們已立下了極大的功勞,那么對現(xiàn)代人來說,如果還是跟著前人的腳步、循著他們的程式,即便有高人一籌的技術,還是有很大的問題,象李可染先生那樣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形式尤為重要。形式的創(chuàng)造從無定式開始,他說:“我不知道這張畫畫出來會是什么效果,可能我的追求已有一定的規(guī)則,但每次起首,都是從''''無知''''開始,從無定式開始,通過過程漸漸清晰!薄拔蚁矚g局部的趣味,即便是在大山中漫步時,時不時地會被某一處景色所迷住,一泓清泉,或是一個彎道,一塊充滿歷史記憶的巨石,或是懸崖倒掛的樹枝,都會使我興奮,哪怕在空曠無垠的平原,一射斜陽也會帶來無比的愉悅。我雙手捧起大山,將它打碎成千萬個碎片,濺起的沙石就是我追求自然的永恒!鞭q證地對待藝術個性,與日俱進地看待繪畫形式,師法自然又不囿于自然,入木三分的筆墨功夫和不斷深化的理性思考,都有效地推進了震文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黑部峽谷》畫得大氣磅礴,風骨嶙峋,蕩氣回腸,剽悍強勢。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卻倍感壯偉和不屈。長卷《風云幽壑》是自然改變形式之作,連綿山水,留駐眷戀,可謂“蟑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遠峰帶云沒,流煙亂雨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段逍箤懸狻钒鸯F氣畫得靈動縹緲,讓人自然念起仇智杰的《霧紗賦》:“像輕紗,像煙嵐,像云彩;掛在樹上,繞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叢中。一會兒像奔涌的海潮,一會兒像白鷗在翻飛。霞煙陣陣,浮云飄來,一切的一切,變得朦朦朧朧的了。頃刻間,這乳白色的輕靄,化成小小的水滴。灑在路面上,灑在樹叢中,灑在人頭臉上。輕輕的,膩膩的,有點潮濕。人們吸進這帶有野菊花藥香味兒的氣息,覺得有點微醺!
強調繪畫的觀念、思維和藝術家的心靈、精神、意志,是震文注重的理性思考。他經(jīng)常說到:畫到一定程度,就是觀念了,觀念的成熟與否、深度如何,會充分體現(xiàn)在作品中。技術、技巧性的問題相對觀念來說要好做得多,受過正確訓練的人,掌握一門技巧就像掌握駕車技術一樣,相對容易一些,而要讓這些技術隨著你的思維任意馳騁,那就要看掌握這門技術的人的程度了。清洗心靈,是經(jīng)常要做的功課,偶爾的一次寫生或者是一次旅游使之走進了自然,會由衷地產(chǎn)生本能的喜悅,終于可以暫時脫離這喧囂的塵世,洗凈自己的心靈。藝術的精神的美感遠遠勝過技術的美感,當技術被精神所驅使時,這種合二為一的互相交融的美感,實在是很動人的。在蒼茫深巒中步行著,一路的艱辛疲乏,甚至饑餓和渴望,使你無措無奈,目的地未到,停困下來意味著退卻,而使所經(jīng)過的險路為無意義,人在極度疲乏無奈的困境中,只要還有意義,往往光明的解脫就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了。強調“程度”的觀念、敏銳的思維、坦誠的心靈、執(zhí)著的藝術精神和意志,伴隨著震文萬里之行、千卷之繪!稙t瀟暮雨灑江天》以傳統(tǒng)筆法,繪現(xiàn)代構成,山水顯隱,時空交叉,云巒交錯,霧靄彌漫,把觀賞者帶入經(jīng)典水墨與現(xiàn)代觀念的激蕩之中。畫家在《千崖疊障》中尋找自己的藝術觀念與繪畫語言,凸顯近年來對大山的性格、云霧的脾性、遠樹的神采、近壑的氣韻的理念駕馭和思緒把握。《月影》抒發(fā)“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是一幅敞開心靈、謳歌誠信之作!肚锷珶o遠近,出門盡寒山》是一幅神采飛揚之作,畫中有“層霧、宿露、風雨四季”,有“喧囂與寧靜、昏暗與光明”,有“出去走走得點氣息,震撼一下自己,畫也會亮一點的”精神追求!陡肥欠螽嫞谏n茫深巒中飄浮著動人的云,想來這云的動人之處正在于浸潤了“藝術精神之美”,你看,這云格外具有“意志力”。
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陶醉、在漸入佳境的過程中養(yǎng)氣,亦是震文點石成金之言。他注重作畫時的“氣息平和”:如果氣息相當平和時,作畫就象在敘述進入自然的心情,要求和向往,常會覺得作畫猶如講故事。展開宣紙時首先會想今天從何進入畫面呢?是從山腳的小溪開始進去,還是從隨意搭在山道上的簡陋的草屋開始進入,有很多入口。如果沒有意識落下筆痕的話,會無盡地想象下云。紙上有了筆跡后,只能隨著筆跡給你的思維而繼續(xù)思緒下去,那么隨著這一處水流進去吧。首先拾級而上山徑,走累了,畫個轉折休息一下再攀巖,口渴了畫潭山泉,暢飲幾口消除運動的疲憊,清涼身上的汗水,小歇后又要開始啟程。忽然會來一段險路,……加上個小酒店,斟上幾口再作打算。這樣的作畫,筆怎么會不放松,氣息怎么會不相關。意盡筆收,吐盡胸懷,這樣的作畫過程真是修煉心志的愉快,也不大會造作!拔耶嫯嫊r,如進入狀態(tài),就會極度地滿足于方寸世界的遨游中,與其有太大的目的把自己壓住,還不如在輕松的狀態(tài)中自我陶醉!碑嫯嫊r,震文喜歡靜靜地磨墨、展紙、執(zhí)筆,靜靜地思維,他說隨即出來各種形態(tài)。就是這樣的形態(tài),也不讓它有即時的肯定,一定是漸漸顯現(xiàn),隨時休整,通過周圍物體的表達,才慢慢地看出這一物體的形狀和深度,應該說是“養(yǎng)”,慢慢地“養(yǎng)”出來的。利用筆的注重往往會忽視被表現(xiàn)物體的本身,如果恰到好處地將筆用在該用處,不是更好的選擇嗎?所以在描寫被表現(xiàn)體時,去尋找線條以及該線條所承載的前后關系、明暗關系和物質關系,甚至將這線條消失在這關系之中,無疑是要“養(yǎng)”的。在震文的狀態(tài)松靈、悉心養(yǎng)育下,有了《春陰垂野草青青》的進入、拾級、轉折、小歇,險路、棧道、懸空、夢境,恰似“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有了《欲雨》的自然心境、雨前靜息、墨荷喚雨、霧過雨來;有了《白云深處》的“養(yǎng)”出來的凝重的云彩、消失在“前后關系、明暗關系和物質關系”中的講究的線條。震文在《白云深處》的案頭雜記中說:反正近來常去的是野山野水、不見名典的、無人注意的山村、野樹、路徑,尤其喜歡躲在深處的兩邊石崖,似乎可以跳過去,寬的溪水甚至是水潭,如果這水潭中略有倒影,乃或光亮的倒影,在林中閃亮著它的幽默般的光暈,會使人產(chǎn)生難以名狀的快樂。人的性情也大概是這樣的,在不太人為的很自然的狀態(tài)下?lián)芘囊舴亲羁鞓返摹?/P>
揭示規(guī)律的構圖研究
震文在水墨畫構圖方面揭示規(guī)律,加強研究,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
他經(jīng)常遨游于中國古代山水畫寶庫和中國古代山水畫經(jīng)典畫論之間。他諳熟中國古代山水構圖布局之法,揭其規(guī)律,識其共識,以古人關于構圖的金玉良言作為拓展傳承空間的邏輯起點。他在與筆者交流山水構圖時常道古人智慧:凡作一圖若不先立主見,漫為填補,東添西湊,使一局物色各不相顧,最是大病。先要將疏密虛實,大意早定,灑然落黑,彼此相生而相近,濃淡相間而相成,拆開則逐物有致,合攏則通體聯(lián)絡。自頂及踵,其煙風云樹,村落平原,曲折可通,總有一氣貫注之勢。密不嫌迫塞,心不嫌空松。增之不得,減之不能,如天成,如鑄就,方合古人布局之法。通體大局,當頃刻便定,安頓節(jié)目,須動筆時細細斟酌。凡作畫局勢要時時遠望以求穩(wěn)妥。一樹一石,以至叢林疊嶂,雖無定式,自有的確位置而不可移者。茍不能識布局之法,則于彼于此,猶豫之弊必生;疑是疑非,畏縮之情難禁。縱不失行筆用墨法度,亦不得便成佳畫也。千巖萬壑,幾令流覽不盡,然作時只須一大開合,如行文之有起結也。至其中間虛實處、承接處、發(fā)揮處、脫略處、隱匿處,一一合法。一幅之山居中而最高者為主山,以下山石多寡,參差不一,必要氣脈聯(lián)貫,有草蛇灰線之意。一幅之樹在近而大者謂之當家樹,以上林木疏密,老稚不一,必要漸遠漸小,有迤邐層疊之勢。布局之際,務須變換。交接之處,務須明顯。有變換無重復之弊,能明顯無扭捏之弊。且日求變換,則心思所至,生發(fā)無窮;日求明顯,則理路所開,爽朗可喜。每作一圖必立意如此,久之純熟,自然瀟灑流利之中不失中規(guī)中矩之妙。山水畫要忌布置迫塞,遠近不分,山無氣脈,水無源流,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只一面,樹少四枝等。初鋪水際,忌為浮泛之山;次布路岐,莫作連綿之道。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乇幧峥砂,水陸邊人家可置。村莊著數(shù)樹以成林,枝須抱體;山崖合一水而瀑瀉,泉不亂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須是疏疏。泛舟楫之橋梁,且宜高聳;著漁人之釣艇,低乃無妨。懸崖險峻之間,好安怪木;峭壁巉巖之處,莫可通途。遠岫與云容相接,遙天共水色交光。山鉤鏁處,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時,棧道可安于此。平地樓臺,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觀,雅稱奇杉襯樓閣。遠景煙籠,深巖云鎖。灑旗則當路高懸,客帆宜遇水低掛。遠山須要低排,近樹惟宜拔迸。塔頂參天,不須見殿,似有似無,或上或下。茅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廬亭,略顯檣檸。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閑云切忌芝草樣。人物不過一寸許,松柏上現(xiàn)二尺長。山水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布山形,取巒向,分石脈,置路彎,模樹柯,安坡腳。山知曲折,巒要崔巍。溪澗隱顯,曲岸高低。山頭不得重犯,樹頭切莫兩齊。在乎落筆之際,務要不失形勢,方可進階。一收復一放,山漸開而勢轉;一起又一伏,山欲動而勢長。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暗。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渺渺。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了,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澹。明了者不短,細碎者不長,沖澹者不大。此三遠也。凡畫山水,大幅與小幅迥乎不同。小幅臥看不得塞滿,大幅豎看不得落空。小幅宜用虛,愈虛愈妙。大幅則須實中帶虛,若亦如小幅之用虛,則神氣索然矣。尺幅小,山水宜寬;尺幅寬,邱壑宜緊。卷之上下隱藏巒垠,幅之左右吞吐巖樹。一縱一橫,會取山形樹影;有結有散,應知境辟神開。凡布景起處宜平淡,至中幅乃開局面,末幅則接氣悠揚,淡收余韻,如此自有天然位置而無淺薄逼塞之患矣。
得前理而續(xù)之,取古法而舒展,震文的構圖研究為我所用、趨于深層。以畫樹構圖為例,震文對主次之法、疏密之法、虛實之法和取勢之法有深刻的領悟。主次之法為排定主次、突出重點。如以表現(xiàn)松樹為主,其余均為次要。如畫兩棵松樹,應以前棵為主,后棵為次。主體的樹畫得濃些,空間占得大些,樹的細部也可著重刻劃,次要的樹則可畫得淡些,細部交待得模糊些。一張畫只能有一個主要部分,要求清楚、明確、突出。次要的部分連同背景,可以盡量簡略。疏密之法為考慮聚合、運籌空間。如畫中出現(xiàn)七棵樹,可以五棵集而成“密”,兩棵散出成“疏”,密處樹干略作交叉使其更密,疏處又有顧盼之狀,兩者形分意合。密和疏都是相對的,密處要有層次,疏處同樣要有變化,既有對比,又和諧統(tǒng)一。虛實之法可成妙趣。山水畫布局很講究虛實,實指繪畫之處,須實而不悶;虛指留白或少景處,要虛中有物。所謂“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虛從實而來,無實亦無虛。畫具體對象時要留意于虛處,如未畫山樹前先考慮云的位置,讓出空白為云,然后畫出山樹,虛實相生,無畫處應是妙境。山水畫中常用云、水為手段,來處理虛實關系。取勢之法有多種表達,如險中求穩(wěn),是一種富有魅力的取勢方法。有一棵樹本身的取勢平衡和同環(huán)境互補的取勢平衡。樹木下傾可造成奇險,引以木橋主線而上則可撐起樹木,由下傾樹木造成的矛盾便得以緩和。下方的一側可補些石頭和小路以加強下部分量,使整個畫面進一步求得平穩(wěn)。當傾向線造成險峻后,應有相應的線條(物體)作為支撐,使之險中求正。
構圖研究來自于實踐,又用之于實踐,在實踐中進而發(fā)展理論探索,是震文勝人一籌之處!稛熸i日出不見人》主次分明,虛實相濟,成竹在胸,瀟灑落墨,高遠之山清明,山巔之樹明了,山石有結有散,峰巒有起有伏,云霧山腰吞吐,瀑流山腳集散,難得的構圖保障了視覺沖擊!赌p寒上嶺巔》引導觀賞者領略“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fā),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贝水嬊逦卣宫F(xiàn)山有高下,高者血脈在下,其肩股開張,基腳壯厚,巒岫岡勢,培擁相勾連,映帶不絕。下者血脈在上,其顛半落,項領相攀,根基龐大。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貴周流而不凝滯。整個構圖因整體而添磅礴之勢,因飄白而增靈動之感。《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以千姿百態(tài)的奇樹作滿構圖處理,然而疏密得當,動中見靜,在布局上以變生氣,以穩(wěn)化險,白云在樹枝中穿行,遠水在樹干間閃爍,讓人耳目一新,細細品味又不失傳統(tǒng),其構圖之新奇奠定了勝局!饵S山探幽》在構圖上刪繁從簡,以少勝多,“去其繁章,采其大要”,足見“山水之象,氣勢相生”。
持之以恒的學術交流
震文堅持學術交流,尤其是中外交流。在改革開放的歲月,有幾次學術交流并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震文知難而上,贏得了日本朋友的高度贊賞。
他穿梭于中國和日本。他現(xiàn)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副教授,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又經(jīng)常到日本舉辦展覽,展示最新創(chuàng)作成果。1999年在日本大阪、廣島、橫浜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紀念樂震文、張弛二人展”,2000年至2004年每年在日本大阪、名古屋等地舉辦“花鳥風月”和“四季之詩”等畫展,2006和2007年在日本銀座畫廊舉辦“大自然之詩——樂震文、張弛二人展”和“水墨之無常世界——樂震文、張弛二人展”,2008年8月在日本銀座松屋美術畫廊舉辦“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紀念樂震文、張弛二人展”,他以畫會友,以精心之作在日本畫壇廣交朋友,贏得盛譽。
震文眾多的出版物幫助他與外國友人、畫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1988年他在日本出版了《樂震文畫集》,讓日本朋友初識頗具繪畫潛力的中國山水畫新秀。以后陸續(xù)出版的《怎樣畫瀑布》、《怎樣畫樹》、《怎樣寫生山水》、《奇松寫生圖譜100例》、《樂震文畫集》等在國內和日本都產(chǎn)生了很好的反響。從技法入手,以新的繪畫語言導引,使震文在日本朋友中聲譽再升。2004年震文和張弛由日本技術評論社出版了《吉鳥百姿年賀狀素材集》,第二年,由同一出版社又推出《四季燦燦——樂震文作品集》,在日本進一步贏得了愛好者。
2004年由日本技術評論社出版的樂震文的《水墨畫——構圖24法》一書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此書設有花鳥畫編和山水畫編,傳授了水平線、垂直線、斜線、三角形、逆三角形、對角線、放射型、曲線等多種構圖方法,詳細介紹如何用對角線構成法畫春蘭,用主次構成法畫牡丹,用斜線構成法畫竹子,用C字型構成法畫桔梗,用菱形構成法畫菖蒲,用向合構成法畫蓮花,用V字型構成法畫紅梅,用十字型構成法畫竹雀,用左右流動構成法畫櫻花,用呼應構成法畫紫藤與雛雞,用三角形構成法畫菊花與蝴蝶,用Z字型構成法畫白鷺。在山水編中,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云煙》的S字型構成法、《湖畔》的水平線構成法、《溪流》的方向性構成法、《巖礁》的W字型構成法、《雪景》的Z字型構成法、《山村》的引導線構成法、《瀑布》的仰視、《田園》的中景、《竹林》的垂直線加曲線、《古都》的以塔為中心、《紅葉》的深遠構成、《富士山》的領標法,……按繪畫過程分步驟介紹,穿插樹木、草、鳥、動物、民家、人物、橋和水舟等點景技法,配有范例,便于欣賞,附有盤片,益于動手,為把傳統(tǒng)中國畫介紹給日本畫家和繪畫愛好者拓展了通途。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