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比派:是通過對生活的直接觀察,是畫者“記憶和回想”和創(chuàng)造。
納比派畫者以強烈的裝飾性,表現繪畫技巧,用色彩表達畫者真實想法。
納比派的兩種變形的理論:
1、客觀的變形,基于純美學,裝飾概念,以及色彩和構圖的技術要素;
2、主觀的變形,使畫家個人的靈感得以發(fā)揮。
納比派代表畫家:
皮埃爾·博納爾(1867~1947) 法國畫家。衷于反映自然界的光,探索自然界的色彩和色調的關系。
博納爾作品大都以中間色調為主,采取一種模糊不清、隱約的色、光表現出層次豐富的畫面。
《窗前的桌子》👆
背景上太陽的橙色光芒折射到室內,留下紅色線條在畫面上縱橫。象征性地對抗著即將離去的光線。
遠處藍紫色的天空,處在平面的空間內,再現平面的裝飾風格與畫意蘊本身的張力,看是簡單的敷于畫面的上方,在色彩上又有互補的效果。
納比派為追求色彩的效果,放棄僵硬的繪畫輪廓,采用卡片紙等吸附力強的畫面材料,代替油畫布,以此緩和色澤的效果。
有還用蛋白/膠水來調和顏料,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色澤柔和,富有活力,自成一格。
納比派主要受塞尚、梵高和高更的影響。在藝術風格上,主要追求色彩的效果。
納比派在繪畫藝術上創(chuàng)新為主 ,對事物進行創(chuàng)新,畫出現實與想象相結合的畫面。
把畫面單純的色塊,附著于表達的物象,再加以樸素的色調,從而給人裝飾和簡約的感受。
愛德華·維亞爾:也是納比派著名畫家。
《公園》👆是維亞爾的代表作之一。
由三幅畫面組成。整幅畫面給人一種舒服自在的感覺。
面中的用色以大的色塊為主,巧妙的搭配色塊與色塊間的關系,在大色塊中加入不同規(guī)則的小色點,使畫面中的色彩更加豐富,增添生動的色彩效果。
對人物的刻畫也是以概括為主 ,有些人物的臉和手,也是平鋪大色塊 。
整幅畫面偏于冷灰色調 ,風格雖然與博納爾相似 ,但在色彩和感覺上是有天壤之別。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