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要學會做減法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帆書 原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授權。
責編| 衛(wèi)莊排版|甜醅
第8342篇深度好文:3008字 | 8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二八法則”:
置辦的生活用品,有80%長時間不用,經常使用的物品占20%;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有80%的功能幾乎沒用過,經常使用的占20%;
一個人的一生中,80%的時間在忙忙碌碌不斷奔波,可能來不及享受最好的20%…
長大過程中,總有人告訴我們,要拼命努力,多得到一些,這樣才不會被淘汰,能夠一直保持快樂。
可結果真的快樂嗎?得到可以和快樂劃等號嗎?
《易經》中有一句話:簡則易從,易則功成。
事情越簡單,越容易遵從;越容易遵從,就越容易成功。
一個人越簡單,減去越多人生中不必要的東西,他愈輕盈,崛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給人生做減法,是聰明的人在前進道路上都會懂得的道理。
一、給欲望做減法
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易經》中的《序卦傳》提到:“需者,飲食之道也。”
人類最原始的欲望,是對食物的追求。
《逍遙游》也有言:“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鷦鷯在森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占其中一根樹枝;偃鼠到黃河里飲水,黃河再大,也只不過灌滿自己的肚子。
一個人活著需要的東西很少,有口吃的、有個房子住著、有衣服穿,其余的東西,都是我們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
奔波勞累不是必須的,看淡名利,不被欲望裹挾,能活得更加幸福和長久。
漢朝劉邦成為皇帝,有兩位杰出的謀士:韓信和張良。
韓信在戰(zhàn)場上智勇雙全,被譽為“戰(zhàn)神”、“兵仙”,漢朝穩(wěn)固后不甘心卸下兵權,貪戀權位,最終走上不歸路,結局悲慘。
而同時期的張良,早早功成身退,晚年云游四方,過上了逍游自在的生活。
同樣的名臣,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局,原因就在于能否放下欲望。
《易經》中的《需卦》第五爻的爻辭說:“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追求欲望,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需求,避免盲目和沖動。
懂得滿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層面的富有遠甚于滿足欲望。
3次問鼎中國首富的宗慶后,曾被人稱為“布鞋首富”,因為他始終穿著布鞋奔走一線。
2024年2月25日,他與世長辭后,市民們自發(fā)冒雨追悼。
這么多人懷念宗慶后是因為他首富的地位嗎?不是,是因為宗慶后的個人魅力和精神。
宗慶后是窮小子逆襲的典范,成為大老板后依舊不奢靡,一件皮夾克穿幾年,手上的石英表價格幾百塊,出行坐高鐵,不要豪車保鏢隨行。
在他看來,擺脫金錢的枷鎖,反而可以活得自在。
欲望太重,根源上是內心力量不足,所以需要外在的東西來彌補。
一再購買昂貴的東西,用外物滿足內心,會造成內心力量的急劇流失。
物質的豐富并不能帶來精神的滿足,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于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向內求,生生不息;向外求,迷失自我。
中心定,則外物清。
二、給情緒做減法
《易經》有言:喜怒哀也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
情緒在未發(fā)之時,內心保持平靜,這是“中”;情緒發(fā)而不過度,能夠自我調節(jié),這是“和”。
這種“中和”的情緒狀態(tài)有助于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wěn)定,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心理學博士“尼爾森”提過一個“受困情緒”的概念。
負面情緒并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如果不排解出去,就會被困在身體里,長期積累給身體沉重的打擊。
情緒是反饋機制,它告訴我們哪些方面需要調整,哪些行為需要改變。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不愿意丟棄負面情緒,讓負面情緒傷害自己,折磨自己。
但成年人,要學著給情緒做減法,給情緒做減法的方法有很多,負面正面都有。
有人在碰到情緒問題,會選擇麻木自己,比如用工作麻木、暴飲暴食、瘋狂刷短視頻。
這些方法確實會在短期內讓人開心,但是治標不治本,情緒只是被掩藏,下次碰到問題,只會讓情緒埋得更深。
有人說:3公里專治各種不爽,5公里專治各種內傷,10公里跑完心里全是坦蕩和善良。
跑步會分泌多巴胺,這種激素讓你開心,隨著跑動,汗水會帶走所有的情緒毒素,跑完后從內而外情緒得到釋放,身體得到舒展。
跑步是抒發(fā)過多負面情緒的好法子,身體和心靈的雙倍快樂。
另一個減少負面情緒的法子是睡覺。
對于那些白天忙碌奔波、壓力難以釋放的人來說,晚上熬夜似乎成了他們尋找自由的唯一途徑,結果越熬越累,第二天狀態(tài)極差。
身體在經歷了一天的勞累后,急需得到能量的補充。如果缺乏足夠的休息,人們往往容易變得易怒且消極。
因此,保證良好的睡眠,就是在為身體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一個能持續(xù)把人從生活狀態(tài)和情緒中拉出來的是興趣愛好。
快節(jié)奏的生活之外,有一件事情你愿意持續(xù)花時間去做好,它能讓你獲得成就感,汲取精神和情感的雙重滋養(yǎng)。
意識到情緒被困在身體里,然后去給情緒做減法,保持情緒的“中和”穩(wěn)定。
真正的力量不在于無堅不摧,也不在于無所不能,而是體現在如何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讓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指引我們前行。
三、給信息做減法
《易經》中的《系辭下》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當事物發(fā)展到極點時,必須尋求變化,只有變化才能通達,而通達才能保持長久。
“變化”可以用在我們面臨的“信息問題”中,“減法”就是“信息問題”的應變之法。
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空前爆炸的時代,信息的獲取變得很容易,數不清的信息,汲取不完的知識。
巨量信息中有個詞叫“垃圾信息”,指的是虛假、無價值、誤導性的信息,廣泛來講,它可以指一切對我們無用的信息。
曾聽朋友說過小A的故事。
。劣幸环莘(wěn)定的工作,他的崗位相對輕松容易,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天天都喊累,詳細了解小A一天的安排,朋友才知道,他飽受垃圾信息的折磨。
早上九點到單位,打開電腦,彈窗彈出“某某藝人整容”,看完一個八卦,還有更吸引眼球的信息,一眨眼,一個小時過去了。
好不容易從網頁信息中擺脫,聽到同事們討論下班后的聚餐活動,哪里的餐廳比較好,情不自禁加入火熱的討論中。
工作沒一會兒,朋友發(fā)信息過來:“親,上次我們看的直播間在促銷打折。”
臨近下班,。烈庾R到,今天做了這么多事,但工作還沒完成,不得不留下來加班,看著同事們開開心心離去的背影,不由得身心俱疲。
信息量大,我們的腦容量、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通過篩選適當改變。
若接受過多信息而不進行篩選,垃圾信息的存在,會擾亂內心的秩序和打破頭腦的思緒,白白累壞了身體卻沒得到成長。
篩選信息如同淘金,不能一概接收,只有去除雜質,才能發(fā)現真正的寶藏,不要讓好運與你擦肩而過。
生活不需要百科全書,只需要一把解開日常之謎的鑰匙。
我大一時想轉專業(yè),在知乎上一搜,各個專業(yè)都有人說不好。
搜任何一個專業(yè),總有人說自己在專業(yè)上踩的坑,相比于關注專業(yè)的缺點,更應該專注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否忍受它的不完美。
能指引前行是我們的需要,一切干擾前行都是無用信息,就當過耳風和垃圾,讓它過去不占據腦容量。
信息很多,越是在信息繁雜的處境,我們越要保持思路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去往什么方向,哪些內容可能會指導你,哪些信息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重要與否、輕重緩急的信息,都需要我們去辨別,為自己所用,忠于自己,舍棄無用信息,專心致志,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投給最珍貴的未來。
四、寫在最后
《易經》有言:“大道至簡!
真正的道理或方法往往是最簡單最直接的。
人生旅途中,欲望、情緒、信息都會隨著年歲增長變得復雜和膨脹,這些繁雜讓我們迷失方向。
學會把他們從我們的生活中減去,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