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撰文 / 韓一丘
編輯 / KY主創(chuàng)們
孤獨,在典型的東亞生活里是一個不怎么討喜的詞。我們總在想辦法避免「落單」:從小學開始,體育課怕沒人組隊,上廁所要拉著一個人去。大了以后,會怕同事拉群沒有我,朋友都結婚了只有自己還單著。我們的許多人生選擇背后的心理動機,可能都是害怕孤獨。
但,孤獨其實是一個貫穿人生的課題。
一項發(fā)表于心理學權威刊物《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調(diào)研了16000名德國人的人生。結果發(fā)現(xiàn),不管在幾歲,不管在什么時刻,都有人在感受深刻的孤獨,而孤獨感的高峰出現(xiàn)在兩個年齡段,30歲左右,和50歲左右。
其實,孤獨并不等于孤身一人,寂寞終老,如果我們能夠正視這種感受,轉(zhuǎn)換視角體驗這種感受,孤獨不僅可以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也能夠成為生命力的源泉。
孤獨,能讓我們更專注自我
一個可能會反常識的發(fā)現(xiàn):能自主選擇孤獨的人,其實會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塑造了真正的幸福感,分別是:
勝任 | 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做事情的時候感覺自己有效。 |
自主 | 感覺自己的行為是自愿的、有選擇的,并且與自己本心一致。 |
歸屬 | 體驗和他人的互動和聯(lián)系。 |
而自發(fā)選擇的孤獨,恰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滿足這三個基本需求。
獨自一人時,一個人可以自由地做自己,選擇自己想要承擔的事情,滿足了自主和勝任的細膩需要。而這種自主選擇的孤單,又往往能夠讓人進入一種低喚醒的積極情緒里,也就是俗稱的放松,沒壓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也是一種更加成熟的情感狀態(tài)。擅長享受孤獨的人,也往往更能夠搭建成熟的親密關系,獲得歸屬感。
如果把人心想成是一間懸崖邊的小屋,當風暴來襲的時候,我們總需要有關閉門窗,修復房屋的那個人。如果我們有了安撫自我,穩(wěn)定自我的能力,那么自然不需要對親密關系的另一方產(chǎn)生過多的要求,也不會用控制、消耗對方的方式展開自己。因為在內(nèi)心深處我們確信,自己可以在一個人的時候也過得很好。
一項前沿心理學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這項研究調(diào)查了涉及2035人的樣本,參與者年齡從13-16歲的青年人,一直分布到65歲以上的老年人。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時期,更早體悟到獨處妙處的孩子往往會減少合群的焦慮,發(fā)展出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反思自我,有更高的自主性。
一些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的品質(zhì),比如獨立、自主選擇、自我減壓等都能從自主選擇的孤獨中習得。比如一個人在花園里閑逛、獨自寫東西畫畫、聽音樂、在公園里散步,觀察植物和鳥……這些看似孤單的行為,其實培養(yǎng)了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沉浸其中進入心流的過程,也是自我培養(yǎng)的減壓方法。
圖片來源:電影《小森林》
一個人看電影,可以不再糾結,隨時出發(fā),選自己喜歡的電影看;獨自旅行,不必強迫去游客扎堆的景點拍照打卡,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走走停!獨自一人的時刻,也是獨自思考,探索自身力量的黃金階段。
成長本來是一場孤獨的冒險,但是太多人把融入群體看作必須,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這才讓孤獨成了一條少有人走的道路。
孤獨,讓力量更為集中
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獨處時,大腦會進入一種似真似幻的狀態(tài)里,想象和現(xiàn)實產(chǎn)生不斷的交互,時而感受到現(xiàn)實,時而沉溺于幻想。在這樣的孤獨中的人,能夠避免注意力的分散,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
這樣的體悟往往在藝術從業(yè)者,極限運動愛好者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在孤獨里摸索,更在孤獨里重新獲得嶄新的生命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著名自由潛水極限運動員William Trubridge曾經(jīng)18 次打破世界紀錄,在不攜帶任何氧氣設備,腳蹼的情況下,不依靠任何輔助器械下潛至 102 米。當別人好奇問起,為什么要選擇一項如此孤獨,如此危險的運動時,他表示,深入下潛的時刻,他感到無比孤獨,但也無比有力量。
“自由潛水的時候,你必須拋下自己一部分的感受,拋下自我、拋下遺憾、愿望、擔憂,甚至是一部分呼吸的本能。
此時此刻只剩下海水和你,你變成沉沒在寂靜中的寂靜,終于和深井一樣的潛意識共處,這是我永遠對這項挑戰(zhàn)上癮的原因。”
圖片來源:William Trubridge TED演講
這也是最近看過的一個視頻給我的感受。在視頻里,著名中國現(xiàn)代舞者大朱在黑山嘗試用現(xiàn)代舞的方式演繹了一次越野跑,與沙石互動,與篝火跳雙人舞。
不知道人生去往何處的時候,他最經(jīng)常做的事就是一個人呆著。跳舞,一直跳舞。人在山上,只能和樹、風對話的時候當然是極度孤獨的,但也給他能夠掌控生活的原始力量。當下要面臨的問題都在腳下,下一步要踏在哪里,步子要邁開多少......全身心都在投入想一件事、做一件事的時候,人的狀態(tài)會更加敏銳、輕盈、高效。
圖片來源:凱樂石
主動選擇的孤獨,其實是一種獲取力量的源泉,越早投入的人,越能夠找到內(nèi)心的穩(wěn)定,構筑自己堅強的精神堡壘。
仍然是上面提到的那個訪問年齡遍布13歲到65歲以上的研究,研究者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當人逐漸步入老年,社會關系自然減少,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就主動選擇孤獨,享受獨處的人,在老年時更容易感到平靜,也更少感到消極意義的寂寞。
也許是因為年紀漸長后,我們對時間的控制能力更強,認知和情感技能也更好,可以幫助我們更有建設性地利用時間,激發(fā)靈感。而這些,都是生活的重要養(yǎng)料。
我準備好了,
那......如何與孤獨共處呢?
講了這么多主動選擇孤獨的力量,但一個難以回避的話題是:“我就是沒辦法自己呆著,怎么辦?”
別擔心,害怕孤單是人的本能,這沒什么好羞恥的。如果你想試試看鍛煉自己的獨處肌肉,不如試試看下面的幾件小事:
- 有意識地制造一些機會獨處,沉浸于自己的愛好中。
不管你有什么愛好,給自己一個完整的時間,縱容自己沉浸進去吧。打游戲也好,玩拼圖,養(yǎng)植物,做飯,捏泡泡紙……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浸的體驗下去。感受一種一個人呆著的徹底的放松,然后再重新回到人群中去。
圖片來源:凱樂石
多嘗試幾次,也許這時候一個人呆著的焦慮感就會慢慢褪去。
- 走入自然、戶外是獨處的好地方。
戶外大神藍迪·摩根森的傳記《山中最后一季》中,描述了山野的治愈效果:
“只要走進荒野,感官就會平靜下來,變得格外敏銳,猶如禪悟一般……在山野間,有真正的平靜和自由。只要獨自在山里待久了,心境自然會空靈起來!
獨處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論。在自然環(huán)境里,人們更容易找到獨處的樂趣。春天了,看小草的萌芽,小花的綻放,多去公園里走走,雖然是一個人的散步,但其實有許多生機勃發(fā)的自然生命陪伴。
- 嘗試一種新的運動,感受自己和身體的連接。
很多越野跑愛好者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人跑步很上癮。因為那時候眼前只有道路,內(nèi)心只有自己的聲音,在極度安靜的時候,聽到的只有自己咚咚的心跳和喘息。重新找到自己和身體的連接,也是一種力量感的來源。
孤獨,是一個向上的推手,當你可以和它自由共處,你會發(fā)現(xiàn)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
圖片來源:凱樂石
中國著名的短片導演和舞蹈藝術家江雄也有類似的體會。最近在黑山拍了紀錄片。初見黑山,他被這片無人區(qū)的荒茫震撼了,每一座山都相隔很遠,各有各的氣質(zhì)和質(zhì)地。他站在不同的山上,由日到夜,感受環(huán)境、氣候、光線的變化。
置身比我們自身更宏大的存在之中,人會自然地產(chǎn)生一種敬畏感,同時與開闊對比下的孤獨,也會消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困擾,幫助我們找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確定自身的坐標。
在文章的最后,想要分享一個最近看到印象很深刻的畫面。那是舞者大朱,在凱樂石的邀請下,來到山頂、篝火邊、荒漠里獨舞。我被那種撲面而來的堅定震撼了,原來一個人的起舞,可以比一群人更有力量,他的腿掃過沙石,揚起的塵土和火星成為了舞蹈的背景板,肌肉和大地共振,孤獨在此刻自有雷霆萬鈞之力。
圖片來源:凱樂石
陪伴并助力舞者大朱完成這系列作品的,就是KAILAS凱樂石全新 FUGA 大坡王 「黑山」鞋款。
在后續(xù)的分享里,大朱說:“這雙鞋的外觀和我自身非常相像,充滿著野性和力量……在拍攝過程中,面對山上的奇形棱角,這雙鞋給到我的腳很大的一種保護,在舞蹈過程中它并沒有限礙我的運動! FUGA 大坡王 「黑山」鞋款更像是一個可靠的坐騎,帶領他穿越黑山穿越峽谷,彼此幫助。
這也是這次影像記錄的發(fā)起者凱樂石想要傳遞給大家的理念:
去越野跑吧,
輕踏山巔的厚重,感受孤獨的力量。
據(jù)悉,F(xiàn)UGA大坡王「黑山」鞋款將于4月5日率先于北京與上海發(fā)售,更多信息請持續(xù)關注 KAILAS 凱樂石公眾號。
春天來了,換上新裝備,在龐大面前,在寂靜中,在開闊里發(fā)現(xiàn)內(nèi)心蘊藏的力量。愿我們都能穿越人生的高峰低谷,突破內(nèi)心的邊界。
References:
Weinstein N, Nguyen TV, Hansen H. What Time Alone Offers: Narratives of Solitude From Adolescence to Older Adulthood. Front Psychol. 2021 Nov 1;12:714518. doi: 10.3389/fpsyg.2021.714518. PMID: 34790144; PMCID: PMC8591032.
Thomas V, Azmitia M. Motivation matter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tivation for Solitude Scale - Short Form (MSS-SF). J Adolesc. 2019 Jan;70:33-42. doi: 10.1016/j.adolescence.2018.11.004. Epub 2018 Nov 23. PMID: 30472399.
圖片源自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zhuǎn)載丨合作 請戳菜單欄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