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路走來,是家庭支撐著我們,反過來說,是我們建設著家庭。
家就像一座城堡,承擔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是一條要道,讓我們經(jīng)歷酸甜苦辣。
按照計劃,我們到了五十歲,總有那么一些積蓄了,房子也應該買了吧,子女也成年了。
經(jīng)濟方面的問題,慢慢得到緩解,若能按時退休就更好了。
可是太多的人,活得很不開心,家人之間也內(nèi)耗不斷,似乎家里越富有,幸福就越是遙不可及。
作家弗·伊·克里別里說過一個觀點:“人實質(zhì)上,分成兩類:債權人,債務人!
不管哪一類人,一旦陷入“錢債好還,情債難還”的思維模式,精神和金錢內(nèi)耗就來了。
由此可見,人過五十,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你自己有了錯誤的“親人關系”的認知。
01
第一種關系:“你”一輩子都是債務人,總認定自己虧欠親人太多,毫無原則地還債。
債務人是根據(jù)法律或合同、契約的規(guī)定,在借債關系中對債權人負有償還義務的人。
我們把家庭看得特別重,對每一個親人都關愛有加,還常常認為,自己關照不夠,可能導致某個親人受苦。
對于父母,不管我們?nèi)绾巫觯疾荒苓清父母的“哺育”。我們也知道反哺就是孝順。
堅持“孝不比兄”,把贍養(yǎng)父母的任務獨自承擔起來。其他的兄弟姐妹不掏錢,也沒有怨言。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引發(fā)了枕邊人的不滿。畢竟,孝順是要花錢,花精力的。
也有兄弟姐妹認為,你對父母太好,可能是獨自占有了父母的財產(chǎn),閑話就來了。
對于兄弟姐妹,你無私幫助,還借錢給他們。但是你能力有限,一旦幫不上忙,他們就說閑話,認為你不用心 幫。
借錢給他們,你是不會去討債的,認為你本來就虧欠他們。借錢和送錢都差不多。
更可怕的是,你 幫了弟弟很多,妹妹就發(fā)牢騷,因為妹妹得到的幫助少一些。你好難做人。
對于子女,哪怕他們長大了,有工作了,你還在付出。幫忙買房、工作,訂婚,結(jié)婚......掏空了家底,還要去帶娃,想辦法打工。
總以為子女是孩子,就是子女啃老,你還渾然不覺,認為自己還有能耐,還能 養(yǎng)得起。
你用財物去歸還對親人的“感情”,總能找到幫助親人的理由。過了五十歲,你的能力在變小,因而處處無能為力,愛人還責怪你,家庭看不到希望。
02
第二種關系:“你”一輩子都是債權人,總能認為自己被親人虧欠,有恃無恐地討債。
債權人是給別人或者公司提供物質(zhì)、金錢的人。作為債權人,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是否能及時獲取貸款本息和收到貨款。
你已經(jīng)是有錢有勢的人了,但是你認為大家庭虧欠了自己,父母太偏心,兄弟姐妹太惡毒,需要去討一些“公道”回來。
我見過這樣的一位老鄉(xiāng),自己有存款百萬,卻常;氐 老家,向弟弟要錢。因為弟弟承接了父母的五畝果園,說好每年給老鄉(xiāng)一千承包費用。
事實上,果園一年的收入,也就三五千,弟弟家也很窮困。
老鄉(xiāng)理直氣壯地說:“如果不給錢,果園就要分開,一分為二。我承包給別人!
老鄉(xiāng)還找到八十多歲的父母,大聲質(zhì)問:“當初,是你們不讓我上大學的,F(xiàn)在好了,要我養(yǎng)老,好意思嗎?”
父母把老屋留給他,他卻說:“就這兩間房子,能抵消我的痛苦嗎?你們啊,都偏心弟弟......”
回到城里,老鄉(xiāng)也責怪兒子,不懂事,工作不好,月收入不高,甚至讓兒子每個月拿出一千元,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自己什么都有,卻反復向親人索要東西,把父母虧欠自己的理由,找出來,反復說起;對于兄弟姐妹的傷害,總是在翻舊賬,認為兄弟姐妹應該補償自己。
在大家庭里,當債權人太久,就會特別累,任何親人都不讓自己滿意。
03
好的親人關系,是人人靠自己,不負不欠。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里寫道:“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才會因為發(fā)現(xiàn)了隔膜的存在而真正感到痛苦呢?當然是在我們內(nèi)心非常在乎那個人、非常在乎彼此的關系的時候!
親人關系扎心了,要么是你太在乎大家,對自己的付出不滿意;要么是你索要大家的在乎,卻并不滿意親人的關愛。
聰明的人,會在成年之后,迅速從大家庭里剝離出來,保持距離。
當自己五十歲之后,也會逼著兒女獨立,不再依賴原生家庭而活。
每個人都靠自己,然后適度貼補大家庭,距離的美感就有了。若是大家庭很糟糕,那就以自己的小家庭為重。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困在大家庭里的人,做到三點就夠了。
其一,減少對家人的 幫助,避免家人對你過度依賴。
其二,你不去依賴家人,而是獨自去奮斗。
其三,制定家庭管理的規(guī)則,大家按照規(guī)則去做,不要把重擔,或者好處落到一個人的身上。
親人之間的愛,是純粹的,不要總是放在懷里。愛是不能具體 衡量的,得到也好,失去也好,把心態(tài)放平了,不負不欠,輕松快樂。
04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父母哺育孩子,不爭回報;子女反哺父母,不爭多少;手足互相幫助,不爭輸贏。
親人的情債,注定還不清,也扯不清,那就順其自然。
五十歲之后,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五十歲之后,學會放手,無債一身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