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一個人的狀態(tài),在于精氣神。高層次的人生,必定有良好的精氣神。
如何修得這樣的人生,一本《三國演義》早就告訴了我們。
正如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片尾曲中所言:
“歷史的天空閃爍過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縱覽《三國演義》,充滿英雄氣。
這股英雄氣的背后,透露出高層次人生的秘訣:贏在和氣,成在大氣,毀在脾氣。
01
劉備:寬厚仁義,贏在和氣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劉備從地攤小販到集團總裁,他的優(yōu)勢,就是和氣。
劉備雖是漢室后裔,卻家境貧寒,只得以織席販履為生,曾幾度寄人籬下。
但劉備寬厚仁義,與人和善,最終草根逆襲,在成都稱帝。
劉備在新野時,軍師徐庶擔憂母親的安危,要離開劉備。
本來,徐庶計謀過人,又知道太多秘密。放他歸去,無疑是有弊無利。
很多人都勸劉備,萬不可放走徐庶,但劉備還是選擇成全。
劉備和氣待人,善解人意,讓徐庶很感動。徐庶不僅向劉備舉薦諸葛亮,自己到曹營后也未再獻計策。
后來,劉備去請諸葛亮,前兩次沒見到人,張飛和關羽都很生氣,但劉備卻未曾抱怨。
《論語》中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無論別人是否理解,自己都能保持和氣,這是了不起的修養(yǎng)。
劉備第三次去時,諸葛亮還在睡午覺,劉備也不打攪,只是默默等候。
因為劉備的和氣,才能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從此逆風翻盤,大展宏圖。
《道德經》有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天和風雨順,地和五谷豐,人和福祿增,家和萬事興。
為人能通曉仁義,身有和氣,自然無往而不利。
02
曹操:胸懷寬廣,成在大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正如曹操寫的詩歌一樣,他志存高遠,格局宏大。
雖是宦官養(yǎng)子之后,被人輕視。但曹操從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只是以寬廣胸懷應對動蕩時局。
從驍騎校尉到進爵魏王,曹操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大氣。
官渡之戰(zhàn)取勝后,曹操曾在袁紹的軍營里搜出許多書信。
這些書信,是曹軍將士以及許都官員,當初為留有后路,與袁紹暗通往來的憑證。
有人給曹操進言,可以按照書信上的名字,逐一核對,收而殺之。
但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于是,曹操也不看這些書信是那些人所寫,就命人將書信全部燒掉。
正是曹操這份處世的大氣,才聚攏人心,成就王圖霸業(yè)。
《宋朝事實類苑》中講:“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
處世大度,胸懷大氣,自然就能博采眾長,終成大器。
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曾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雖說劉備也是這樣的英雄,但更多是在試探。在曹操看來,自己才是真英雄。
事實亦如此,胸懷大氣者,方為真英雄。
03
袁紹:外寬內忌,敗在脾氣
三國群雄中,若論出身最好的人,當屬袁紹。
他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也因此,在討伐董卓時,被推舉為聯軍盟主。
但他色厲膽薄,好謀無斷,總是對部下發(fā)脾氣,導致眾叛親離,郁郁而終。
袁紹病逝后,書中有詩評價道: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照锌〗苋Э,漫有英雄百萬兵!
官渡之戰(zhàn),讓袁紹由強變弱。這其中扭轉戰(zhàn)局最關鍵的人,就是許攸。
許攸原本效力于袁紹,他截獲了曹操的催糧書信,于是勸袁紹夜襲許昌。
但袁紹不聽,加上許攸與曹操曾經有交情,袁紹認定許攸是奸細,惱羞成怒,呵斥許攸退下。
讓許攸不由得感嘆:“豎子不足與謀!”
袁紹不計后果,亂發(fā)脾氣,導致許攸投靠曹操,軍營機密全部泄露。
憑著個人脾氣,胡亂操作后,袁紹終于自食惡果,導致官渡戰(zhàn)敗,最后含恨而終。
《禮記》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從!
很多人本事不大,脾氣不小,一味放縱,終致落敗。
有句話說,發(fā)泄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
人人都懂得大道理,可卻難以控制小情緒,一個人會失敗,往往就是沒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一個脾氣好的人,遇事不慌,做事不亂,自然事有所成。
04
電影《一代宗師》有言:“人生最難看破的有四件事:生死,是非,成敗,榮辱。其實就是一個字——我!”
人生的生死榮辱終歸塵土,是非成敗也終成煙云。只有自我的精氣神,難能可貴,最為真實。
三國歷史俱成往事后,三國人物的精氣神,還在傳承。
真正有福氣的人,必定有良好的精氣神。
身有和氣,以仁義淬煉智慧與修養(yǎng),提升個人境界,才能贏得長久;
胸懷大氣,以大格局來待人和做事,形成處世之道,自會成就斐然;
養(yǎng)好脾氣,以寬容心處理人際關系,造就善業(yè)福報,方可平安順利。
這樣的人生,自然福澤綿長,行穩(wěn)致遠。
京博國學視頻號已正式上線。多位名師在視頻號里為大家分享往圣絕學,既有國學知識干貨,也有啟迪人生的智慧妙語。除此以外,我們還將推出書法、茶道、插花、中國畫等東方美學小課程。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點贊、分享。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chuàng),作者:江楓 ※
※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
京博國學
最 有 格 調 的 國 學 微 刊
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發(fā)現更多好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