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寫作入門教程
-如何寫好一首新詩-
-靈性寫作-
-理性寫作-
多方位解構(gòu)詩歌寫作過程
建構(gòu)詩歌創(chuàng)作思維
提升詩歌思維高度
我們認為最好的詩人,既做了秩序破解的努力,在內(nèi)質(zhì)上有足夠的建樹,又能用更好的獨特的詩歌表達方式,讓秩序更生動、更精彩地表達出來。
也只有把新詩的重心放在秩序的破解、締造與創(chuàng)造上,回歸理性,新詩寫作才能持續(xù)一生,永無盡頭。
主題的選取
癥候群
一片云
風終究會將她拆開
我們擁抱得再緊
命運也有各自的安排
就讓雪
飛成自由自在
主題的選取,就像在農(nóng)田里種下一顆種子一樣,非常重要。如果你提起筆來,還不知道寫什么,那么請不要勞神費力去大海撈針。 沉下心來,看看你內(nèi)心有沒有強烈的理念或情感要表達,如果有,它是關于愛情、親情、友情,還是關于對自然的熱愛;還或是你有沒有一種思想的萌芽,你要著力去表現(xiàn)它的偉大意義;或者你有沒有對現(xiàn)有事物的成熟看法的一種置疑,它實際上是黑白顛倒的,而為什么它是黑白顛倒的,你有一個模糊的理由,需要去澄清;再或者,把固有的世界重新解析成多種關系,就像我們列舉蘋果落地一樣,去看看世界中潛含的新的關系和重心;又或者,把習以為常的事物重新按照一個新的原則歸類,看看新的類別下,它們背后有著什么本質(zhì)聯(lián)系。等等。
主題在新詩的寫作中,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最核心的都是意識到自己的慣性狀態(tài),再從各個角度逐級的慣性層面打破慣性本身,讓世界重新呈現(xiàn)出非慣性的一面。你打破了這種慣性之后,新的呈現(xiàn)本身就成了一個癥候群,這樣就有了大方向,等待你重新構(gòu)建一個秩序。之所以叫癥候群,就在于主題在被破解出秩序前,是關聯(lián)著一系列的自然與人的生理及心理的綜合性存在,所以它不是倏忽而過的偶然,是互相粘連的生活經(jīng)驗和模糊的思維意識。也因為以癥候群的方式出現(xiàn),所以你是可以輕易把它找到并確定主題方向的。
主題的生成不同于意象的尋找,在寫古詩的時候,你是去客觀世界上找特殊的物與事,而事物背后有著被忽視的新奇和意義,所以它是隨機性、偶然性很大的,誰也很難一次性就獲得成功,信手拈來。主題是從主觀開始的,是在內(nèi)心中的反省過程里,用靈性來調(diào)閱出來的一個癥候群,它讓你不說不快。所以主題是寫作者理性地劃定和選取的,只不過在破解秩序前,這個癥候群只是比較模糊的開放性的,需要進一步去加工。
蓋上雪白,讓夢重來
蓋上雪白
讓夢重來
一片云
風終究會將她拆開
我們擁抱得再緊
命運也有各自的安排
就讓雪
飛成自由自在
蓋上雪白
讓夢重來
就算天涯
在八個方向之外
站在心中
我們隨時可以回來
一場夢里
你孤獨地徘徊
醒來
就知道了
那時至少我還和你同在
蓋上雪白
讓夢重來
悲傷古老的生長
只能得到塵舊的現(xiàn)在
我們是為了約定
一個潔白的未來
才決定各自綻放
無論是在人間的巷口
還是像這場大雪
從共同的天外
蓋上雪白
讓夢重來
我們相愛
是想通過熱烈的關懷
知曉如何期待
命運和青睞
總是兩個方向
有的人
解譯為捆綁
有的人
修悟成破土的種栽
蓋上雪白
讓夢重來
只要你我還在
就會蒸發(fā)出苦澀
下一場大雪
讓世界雪白
讓一切重來
這是一首寫雪的作品,但實際上最后又落腳在了對終結(jié)了的愛情之反芻。就是因為作者由雪讓世界重新刷新,而引導了內(nèi)心對已經(jīng)分手的情人之間的復雜情感的癥候群,然后在詩歌之中去梳理,對過去進行定義,對未來進行展望。
為什么很多人寫詩的時候,大多數(shù)是從寫愛情開始的?因為愛情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親身的經(jīng)歷,且內(nèi)心經(jīng)過了一個復雜的過程,情感的強度頗高。所以,寫愛情的時候,很容易就劃定了一個豐富的癥候群,然后只需耐心梳理,就很容易寫出一首情詩來。為什么很多人寫起其他主題,會覺得非常痛苦,且寫過一次,很難再生發(fā)出新的作品?其實就在于其他主題往往很難帶動一個豐富而復雜的癥候群,所以處于比較干涸的狀態(tài)。此時,就更加考較你的靈性了,你能不能打破日常的慣性,而重新形成一個癥候群,產(chǎn)生更深刻的疑問,來催生新的秩序。
我們這里再次強調(diào)靈性寫作本身。只有你總能打破日常的慣性思維,才有可能一次次生成足夠豐富而變化無窮的癥候群,才能維持長久的表達欲。很多人在把自己的經(jīng)歷、舊有的情感歷程寫過之后,就再難提筆寫下去。比如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寫過情詩,但隨著歲月的侵蝕,又都銷聲匿跡了,都是因為除了熟知的強烈的刺激性的愛情經(jīng)歷外,對其他主題或者問題都熟視無睹,且寫作完全停留在感性和呈現(xiàn)本身的描述上,沒有過深層秩序的挖掘,總是停留在簡單的經(jīng)驗性本身。這自然也就非常容易喪失表達欲望,而逐漸放棄了詩歌寫作。
而另一個現(xiàn)象,寫詩常常與喝酒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一樣的道理。一旦因喝酒進入了一個微醺和沉醉的局面,酒放大了人的感受,人就進入了一個較為亢奮的狀態(tài),忽然覺得這個世界變得不同以往了,自己的態(tài)度也不同以往了,可以借著酒勁來形成一個特別的癥候群狀態(tài)。
主題的選取
呼風喚雨
喜歡這沉靜的夜色
從不用分出四季
有人煙的地方
就會一年一年如春地開著
慣性地被動地理解世界,或者消極地把詩歌和藝術本身就看成是表現(xiàn)偶然性本身,而沒有靈性的自主,即使讓你偶然看見了令人迷惑的癥候群,你只會覺得習以為常,甚至你不認為那是什么癥候,也不認為解開癥候是有著意義的。
很多人也會選取了狹窄的主題,或者沒有任何破解潛力的主題,或者說打破的慣性是在較低層面的,所以就讓自己接下來缺少了發(fā)揮的余地。而很多人選擇了好的主題,又沒有足夠開放的靈性和理性,導致很多好的主題被寫得萬分局促。最后這樣惡性循環(huán),就又會陷入靠天吃飯,靠偶然性去駕馭新詩了。
一個好的主題,就像不同的云團一樣不斷聚集,終于變成壓城的雨云。于是雷電就必然發(fā)生,秩序與光明終會必然地瞬間照亮一切。然后你的寫作就自然而然地如大雨一樣傾盆而下,潤澤整個世界。
用靈性去布局你的寫作,就是用理性獲得呼風喚雨的能力。就是自己去不斷蒸發(fā)水汽,醞釀云朵,自己去聚集云團,這場暴風雨被理性地駕馭起來,就不愁秩序劃破天空,照亮一切。在很多局部上,也會自然閃現(xiàn)很多偶然的期待之外的靈感。但是如果你沒有呼風喚雨的靈性本身的能力,總指望著晴天霹靂,必然會讓寫作永遠處于偶然的、停滯的狀態(tài)。
所以要慎重對待主題的選取。就像選取種子一樣,因為未來的作品,就像莊稼一樣,你得確信它就是你要的種子。如果你想得到麥子,就應該選取麥種,而不是黃瓜種子,因為他們種植、養(yǎng)護的方法完全不同。更有甚者,選取了菟絲子,那么它可能讓你整片麥田都會連年歉收。
好的主題,往往從主題本身,就決定了作品的成敗。
比如錯河這首作品:
燈火是夜晚的花朵
燈火是夜晚的花朵
一盞盞亮了
一朵朵開了
喜歡這沉靜的夜色
從不用分出四季
有人煙的地方
就會一年一年如春地開著
所以
我們才會在夜里睡下
好讓夢借這永遠的春色
生根發(fā)芽
開出一直溫暖的花朵
于是
夢里才沒有季節(jié)
你永遠是一條小魚
就這樣在水里自在地游著
因此
宇宙才會選擇
把黑夜當成永恒的底色
讓一朵朵恒星
都做一盞燈亮著
此生彼落
永如春祚
于是
每一個生靈都會借著光輝
溫暖地活著
然后
善良的人們聚在一起
學會點亮自己的燈火
此消彼燃
讓夜晚一如春色
世界只會把最好的給你和我
我們也應該給予彼此
最溫暖的
這個早晨
一夢醒來
仍有忘了熄滅的燈火
點著
我遇見了你
真想對你說
我們時常會覺得一盞燈就是一盞燈。但當你呼風喚雨,讓它變成與整個世界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你也就有了足夠深度的秩序去破解與構(gòu)建。它足以刷新整個世界的面貌,讓世界煥然一新。
這個時代
我們還需要詩人嗎
就像一個夢,如果它無窮無盡地讓我們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那么夢就會成了一個夢魘,因為雖然它如此荒誕不經(jīng),但我們卻永遠沒有自由去駕馭它。但幸好我們的夢終究會一個接著一個湮滅,我們又總會重新醒來回到這個世界上。正因為夢會醒來,它才成了一種休息和釋放的方式。我們永遠可以醒來,雖然我們無力改變一個夢的內(nèi)容,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重新去做一個夢,直到它美好的讓我們流連忘返。
當問起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詩人的時候,我想反問你:鳥兒需要開放的一個鳥籠之門嗎?夢需要醒來,再重新給我們機會去進入到一個更完美的夢境嗎?
是的,詩人在做的努力,就是如此。為我們打開鳥籠,為我們一次次醒來。
我們需要詩人。
關于作者
錯河,本名王曉東,號錯河布衣。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93級,詩人。因家鄉(xiāng)平谷有條河流過門前,自東向西,而名錯河。著有詩集《對岸》《沖積》《凌汛》《滌蕩》《奔涌》《清冽》《擺渡》,史詩作品《三聯(lián)星》《冰月霜星》,紀傳體詩論《詩想家》。
力圖通過文言詩與新詩并行創(chuàng)作的方式,延續(xù)詩歌傳統(tǒng),彌合百年以來的文化斷層,并奠定現(xiàn)代文藝術價值體系基礎。
來源:中尚圖(官微)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