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晚年曾作孟俯,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湖州(今浙江吳興)人.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 德芳之后. 宋宗室,入元,世祖忽必烈搜訪“遺逸”,經程鉅夫舉薦,官刑部主事,后累官至翰林承旨,封魏國公,溢文敏。他博才多學,詩,書,畫,音樂造詣頗深。書畫方面尤深,在繼承晉唐,五代和北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博采眾長,自成面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無論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很精彩。
其繪畫實踐和理論在當時和以后的明清兩代都有極大的影響。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各種題材的繪畫精品。在元代畫家中,他是最著名的一位。
其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亦工水佛畫,而墨竹梅蘭尤妙。其兩子一名雍,字仲穆;一名奕,字仲光。雍有二子,一名鳳,字允文;一名彥徵;孟俯弟孟吁,字子;一家善畫,照耀當代,而雍尤著。 管道升:煙雨業(yè)竹圖
趙雍:《駿馬圖》《人馬圖》《采菱圖》《澄江寒月圖》《挾彈游騎圖》《著色蘭竹圖》
藝術成就:
趙子昂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鳥,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后的范本。他的畫作,遺存的有《重漢疊嶂圖》卷(在臺灣),《雙松平遠圖》卷(在美國〕,《鵲華秋色圖》卷(在臺灣),《秋郊飲馬圖》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紅衣羅漢》圖卷(在東北)。其《人騎圖》,人物雍和,意態(tài)從容,很有韻味。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氨∑淙怂毂∑鋾,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鑒于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huán)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鐘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逼鋾L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鵲華秋色圖》《浴馬圖卷》《調馬圖》《紅衣西域圖》《三世人馬圖一》《三世人馬圖二》《三世人馬圖三》《龍王拜佛》《枯枝竹石圖》《浴馬圖》《幽篁戴勝圖》《水村圖》《雙松平遠圖》《窠木竹石圖》《二羊圖》
生平秩事:
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后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墒窃炔棵苤刂兀瑸榇,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頫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于得準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fā)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于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