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世民的字這么美,一筆一畫氣度非凡,歐陽詢、褚遂良都敗了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拼搏固然重要,可若是沒有靈感跟幸運的加成,一個人很難走上成功捷徑,就像王羲之他確實有著強悍的書法實力,幼年時期練字十分刻苦,但他一生中水平最高的《蘭亭序》。
卻是在醉酒后無意中寫出的,并且我們如今人人稱頌的“書圣”之名,也并非在魏晉時期就已經確立,而是到了唐朝時期他幸運的俘獲了一位帝王的“芳心”,在全國大力推崇“王字”,甚至不惜花重金收購王羲之真跡,確立了他的“書圣”地位,這位瘋狂的“粉絲”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利用帝王的強大號召力,不僅使“學王”風潮經久不散,還讓書法在唐代進入盛世,他提拔的一批優(yōu)秀書法家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人,將魏晉筆法傳承下來,并發(fā)揚光大,從中發(fā)跡而來的創(chuàng)新風格,也成為后人的主要書法范本,同時李世民自身的書法思想也十分超前。
他將前朝都以楷書入碑的風格改為行書入碑,這一項舉措可謂意義重大,因為學書者都知道碑刻作品工藝較為復雜,基本上纂刻者都會選擇點畫平直,容易辨認的楷書為對象,因此魏晉跟隋朝時期的碑文風格,都以樸茂渾厚的楷書為主,限制了碑文藝術發(fā)展的可能性。
不過碑文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相較于紙本真跡,石碑不容易破爛毀損,有些在地下保存千年仍然不腐,有助于后世學者臨摹學習,因此為了藝術的發(fā)展,也為了讓優(yōu)質的行書范本流傳百代,李世民大力推舉行書入碑這一舉措,為碑文注入全新活力,讓點畫有了靈活婉轉之美。
例如他僅存的書作《晉祠碑》跟《溫泉銘》就是行書入碑的典范,這兩幅字用筆雍容豐朗、流利灑脫,筆勢生動遒勁,字里行間充滿帝王的華貴之氣,有著大氣不可侵犯之感,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把王羲之的蕭散儒雅之氣也寫出來了,晉人這種不激不歷,風味自遠的特質。
相較于激蕩飛動的筆勢更難臨摹,后世學習“王書”的名家都鮮少有人能做到,但李世民做到了,這讓網友不禁感到驚嘆,原來李世民的書法這么美,甚至這一點一畫蘊含的不凡氣度,就算是歐陽詢、褚遂良都敗于其下,說他是一位書法家也不為過,到了近代被后人稱贊曰:
“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于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張來也曾在《宛丘集·跋唐太宗真跡》中評價李世民書法曰:“《官法帖》帝五部中,有太宗書真行千余字。觀其有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邁秀杰之氣,則冠諸書者”,足以見李世民書法的精絕程度。
您對李世民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