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個墓志——《張暐妻許日光墓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墓志,我也第一次看到拓片,瞬間眼前一亮!
先看張圖:
《張暐妻許日光墓志》局部
這是拓片的局部,一看便知這是學大王的,字里行間都有《蘭亭序》的影子。
這塊墓志出土于洛陽,成于唐開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
撰者為朝散大夫行起居郎張暐,是個很有地位的官員。
看一下墓志的整體風貌:
《張暐妻許日光墓志》
看到不少老師和書友說《蘭亭序》不易學,特別是沒有幾年的書法功底不要去碰它,更不適合書法初學者。的確,《蘭亭序》的筆法的確很奇特,即使學進去了,也不容易出來,這也成為很多人不選擇《蘭亭序》作為臨摹對象的原因。
而這件墓志作品,筆法上明顯取法于《蘭亭序》,但在整體風貌上卻不同于《蘭亭序》的飄逸、柔美。
之所以風貌不同,除了碑和帖本身的區(qū)別之外,相信也是書家在筆法上作了取舍,而且做得比較成功。這種筆法上的改變也成功影響到了趙孟頫,看趙的行楷書,皆有與此雷同者。
好,現(xiàn)在把拓片放大圖奉上,請書友把玩、領悟。
還記得郭沫若的論述嗎?
他曾說:
《蘭亭序》從文字到書法都是假的!
今天有了打臉的證據(jù)了,
看來亂說話,終究是要還的。
唐代新出土了一件墓志,
非常出人意料!
因其字字《蘭亭序》的影子…
太意外了,
請容我靜靜地捋一捋邏輯關系…
我所第一感受到的是,
唐代學《蘭亭序》的時髦,
都已經(jīng)溢到地表下邊了。
繼續(xù)觀察這些字,
有些與《蘭亭序》如同刻本一般,
幾乎一模一樣,
不難推測墓主人
肯定是王羲之忠實的鐵粉。
對于唐代學王羲之到達
如此豐盛的境地,
除了李世民的引導,
應該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在李世民之前,
就已經(jīng)開始流行了。
比如南北朝、隋代都開始有很多跡象。
關于《蘭亭序》的爭論
一直未休,
郭沫若甚至說
《蘭亭序》從文字到書法都是假的…
這件唐代墓志的出現(xiàn),
郭先生好像被打臉了。
看來亂講話,終歸是要還的。
《蘭亭序》是一個現(xiàn)象,最具有代表性的臨摹本、拓本多數(shù)出自初唐名家之手,如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馮承素等。
《蘭亭序》真本雖然已經(jīng)封存于太宗的昭陵,高宗以后,唐人無緣得見。這些近臣摹本,“一本尚直錢數(shù)萬”,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見到的。但當時畢竟有人已經(jīng)將摹本或拓本傳出宮外,民間得以轉相傳習。而這件墓志書丹者,無疑是見過《蘭亭序》的高手所為。
由此可見,王羲之書法不單是唐朝人的事,早自南北朝始就逐漸被關注,至唐代李世民引導而被廣為傳習。
因為唐太宗極力推崇羲之書法,唐代興起了一股學習王羲之書法的熱潮,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言:“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jù)為宗匠。取立指歸,豈惟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合,致使摹拓日廣,研習歲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