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溪橋野色
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石濤移居南京,他的繪畫藝術(shù)漸臻成熟,生活、思想也開始發(fā)生變化。這時期,石濤在文人薈萃的南京地區(qū)如魚得水,與當?shù)卦S多詩人畫士結(jié)識,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龔賢、戴本孝、查士標、程邃、黃云等,還認識了卓子任、鄭瑚山、博問亭等官吏名流,他們對石濤藝術(shù)境界的升華大有作用。特別是當時活動在金陵地區(qū)的石溪、龔賢、戴本孝、程邃等都是聲名卓著的畫家,對來自宣城的石濤很有刺激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批社會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畫的鑒賞家,他們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寶,使石濤有機會觀摩前人的作品,進一步了解董源、倪瓚、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從中吸收豐富的繪畫技藝,而他所處鐘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體會到這些名家的筆墨成就。
▲石濤 南山為壽
搜盡奇峰打草稿。
畫到無聲,何敢題句。
浮云高士跡,枯木道人心。
疊疊晴霞秋來水面,層層幽石人住畫中。
——石濤 題畫句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shù)理論家。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石濤 松風澗水圖
十幾歲時,他就顯露出較強的繪畫天賦,不過多以白描畫的方式出現(xiàn)。目前所見其最早的作品《山水花卉冊》(1657年作),以干筆為主,用筆稚拙,偶爾皴以淡墨。
約在1666年,24歲的石濤前往安徽宣城,因緣際會,結(jié)識梅清(1623-1697年,素有“黃山巨子”之雅稱,是宣城畫派的代表人物)。兩人一見如故,結(jié)為畫壇知音。
石濤的黃山代表畫作,能看到梅清對他的影響最為深遠。如《獨峰石橋圖軸》《黃山八勝圖冊》,尤其是后者,是石濤早期從藝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在很多畫法上,他吸收了梅的柔和,但個性中的恣意在多變的繪畫風格下暴露無遺。
▲石濤 松山茅屋
從傳世作品看,石濤在畫史上不僅是一個有創(chuàng)新才能的畫家,同時也是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的多產(chǎn)作者。石濤的表現(xiàn)手法富于變化,又能獨特、和諧統(tǒng)一為自己的風格特色。
▲石濤 松溪茅舍
▲石濤 松蔭研讀圖
▲石濤(款) 松鶴隱居圖
▲石濤 西樵蒼翠圖 1694年作
▲石濤 山水
▲石濤 山水
▲石濤 山水
▲石濤 寒泉云深圖
▲石濤 蓮花峰圖
▲石濤 松泉幽居
▲石濤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濤 黃山紫玉屏圖
▲石濤 寒山石徑圖
▲石濤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濤 江上望南岳
▲石濤 垂釣圖 立軸
▲石濤 山水
▲石濤 山水
▲石濤 山水
▲石濤 山水
▲石濤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楷隸行三體雜錄卷》紙本 93×24cm 臺灣藏
▲石濤《記雨歌帖》 紙本 50 ×30cm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上海博物館藏
▲石濤《贈高鳳翰七言詩札》 紙本 44×27.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石濤《李白詩三首》紙本行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石濤《行草致退翁尺牘》 紙本 臺北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shù)基金會藏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