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幕式現(xiàn)場 老友聚(中藝術家李曉松) 熱鬧的展廳 李曉松作品 李曉松作品 李曉松作品 8月25日,“月下觀山—李曉松山水畫作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泛空間/FANSPACE開展。本次展覽將展出李曉松先生近階段創(chuàng)作的27件山水畫精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8月25日,“月下觀山—李曉松山水畫作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泛空間 / FANSPACE開展。本次展覽將展出李曉松先生近階段創(chuàng)作的27件山水畫精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孫旭光先生;中國文聯(lián)國內(nèi)聯(lián)絡部副主任,著名油畫家徐里先生;吉林省文聯(lián)主席、書協(xié)主席畢政先生;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任邊偉先生;清華美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山水畫家鄒立穎先生等到現(xiàn)場看展覽幷祝賀。
雅昌藝術網(wǎng):這些都是為這個展覽專門創(chuàng)作的嗎?
李曉松:專門創(chuàng)作的,因為展覽的空間適合大小畫結合。這次基本上是以小畫為主,大畫有幾幅,一共27幅,也是近現(xiàn)代一些力作,比較精品。
雅昌藝術網(wǎng):這些作品多久完成的?
李曉松:這些作品都是今年的新作,因為這一批小畫大多都是寫生的過程中,那些走過的一些地方,我把它記錄下來以后二次創(chuàng)作,有了這么一些比較近的,心理上的感覺,畫了這批小畫,也適合這個空間。
雅昌藝術網(wǎng):您這些小畫全是寫生作品?
李曉松:基本上以寫生為主,加上內(nèi)心的感悟,二次創(chuàng)作。
雅昌藝術網(wǎng):我看您這作品創(chuàng)作,無論是筆法還是手法上,感覺都是很傳統(tǒng)的。
李曉松: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得另辟蹊徑,因為所有的這些中國畫離不開一個筆墨,所以在這種人文的情結、人文精神支撐中國畫,離開這個畫就感覺比較空洞,比較無味,我一直這么多年走過這個路,盡量不做流行的東西,還是把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在這種紙上,流行的東西盡量避免。
雅昌藝術網(wǎng):您這些作品當中很少用到了顏色,還是沿襲了水墨這種方式。
李曉松:以水墨為主,個別的幾張有點兒小青綠,但是也突破了原先青綠山水的一個框框,因為我是大面積用的綠色,不是局部用,盡量拉開一些距離。
雅昌藝術網(wǎng):您對水墨這塊有什么特別的自己的見解呢?
李曉松:水墨我可能是比較喜歡水墨直接用水墨去作畫,這種東西,水墨上色也沒有高低之分,大家選擇性不同,作為一個畫家來說。
雅昌藝術網(wǎng):您覺得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對藝術的創(chuàng)作幫助是挺大的,在創(chuàng)作當中藝術家怎么帶進去?
李曉松:藝術靠悟,悟靠修養(yǎng),悟靠心血,把這種東西融合在畫面,還得多用功,多看、多讀、多思的一個路的,以情打動人,因為無論從遠古的人類和最現(xiàn)代的人,所有的藝術都是表達自己的情感為最高目的,將這種情感交織融合在自己的畫中,才能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才能產(chǎn)生共鳴。
雅昌藝術網(wǎng):謝謝!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美學博士孫旭光先生評李曉松畫:從李曉松的山水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在著力表現(xiàn)的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松風溪云、古風今雨、山高水長、心地空天,文人之心、清冷之心、山水之象、奇崛之象,不知天地間物物有一種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蕩如,不可形容。這是心靈的鏡像,自然造化之神工,山水之神性在此間得以揭示。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先生評李曉松畫:“李曉松的山水畫從整體上來說是講筆墨規(guī)范甚至是法度謹嚴的,但謹嚴而不失刻板,氣象雄渾又饒有聲韻,呈現(xiàn)出自樹一幟的繪畫風格。相信他一定能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著名美術理論家付京生先生評李曉松畫:從李曉松作品的畫面氣象上看,他的作品中,蘊含有孔子向往的那種沐于沂水、歌于春風的志趣顯現(xiàn)。在本質(zhì)上,他的筆墨精神,發(fā)揚的是「依于仁」的儒者,希祈通過「游于藝」的方式,而達于「以文載道」的文化思想。在這樣的思想情感澆灌下,他的畫面中的宋人繪畫中的天地精神和明清繪畫中的文人筆墨意趣也就自然而然被喚醒并匯合在一起,聚集成以他的畫面為載體的合儒、釋、道于一體的思想文化水庫,通過他的畫面中的形態(tài)意象,汨汨滔滔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