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之道”
“水彩創(chuàng)作”教學個案解讀線上展 (系列一)
藝術創(chuàng)作中方法的形成途徑涉及到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關于形式構圖的“原理性研究”:此方面揭示了作品元素的組織結構,也映射出藝術家的視覺“觀看之道”。第二個方面與圖像獲取和形態(tài)處理相關:圖像作為畫面組成的重要元素,其特征描述和表現與畫面視覺語境的個體化特征有著內在的關聯。
這里展示的水彩作品個案正是呈現了上述諸多語言信息。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擴展下的多元化實踐嘗試:代琳麗筆下的“記憶”通道代入了一個激情的年代;彭春玉和沈顯威用“詩歌”寫出了日常下的靜謐;劉明萍和周繁的“懷舊”牽引出了塵封年代的感召力;李茂輝和楊婷關注了城市背景下一代人的“困惑"和“湮沒”;而“幻覺"則是閔盈視線下的時代影像記憶;與之對應,劉怡君和楊俊英則專注于存在事物的探討,用特有的視角開啟他們的“形而上學”;而李玲玲的“漫游”更近于隨筆式旅行日記……。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觀看、閱讀和思考中漸次找到了自我的心中之景。
文| 湯志剛
2021/2-成都東郊
代琳麗
去年八月,跟著幾位老師相約來到樂山嘉陽芭蕉溝進行寫生。第一次來到芭蕉溝,我就被這個坐落于深山之中的小鎮(zhèn)深深吸引。芭蕉溝是嘉陽煤礦最早的工作點,即使曾經繁榮已褪,仍依稀可見當年欣欣向榮工礦特色區(qū)的痕跡。小鎮(zhèn)蘇式,英式及川南建筑隨處可見,紅色標語,以及各種破舊不堪被棄用的老房子,仿佛給人訴說著那些年的輝煌歲月。現在的它,寧靜、古樸、與世隔絕,就這樣安靜不被過多打擾的芭蕉溝,反而另有一番味道。短短幾天寫生,不足以更深入了解它,希望有機會可以再次回去。
芭蕉溝之一/60cm x80cm/紙面水彩/2020
芭蕉溝之二/26cm x35cm/紙面水彩/2020
何麗婷
“你要去發(fā)現美,更要從另一個角度去發(fā)現。”把靜謐的藍色放在醫(yī)院這個環(huán)境中就顯得更加靜謐。我們就站在這里看著這安靜的一抹藍,仿佛也是心靈的一份救贖。我們健康是因為我們幸運,但對于患者來說健康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們總是在仰望這里的一切,渴望救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仰望著某種事物。人本身就很渺小,有時候仰望也是一種“美”。
靜謐藍1/27cm x38cm/紙面水彩/2021
靜謐藍2/27cm x38cm/紙面水彩/2021
花語/38cm x54cm/紙面水彩/2020
李玲玲
我們可以將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理解為是藝術家對藝術不斷提升理解的一個過程,我在進行水彩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從身邊的事物中挖掘素材,通過反復的實踐探索,選定以自然事物和社會現象兩個方面進行題材內容的選取,在一系列創(chuàng)作作品中所出現的斑馬線、道路、標志甚至窗戶等都是日常生活常見的元素,通過對這些題材進行反復的推敲,以不同形態(tài)的形式構成元素來組合畫面,通過取舍、概括等方式結合形式構成元素來組合布局畫面,表達自身對物象在社會發(fā)展中被遺忘、被丟棄的感慨以及人在社會生存環(huán)境中的矛盾心理等,將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畫面中形式構成表現隱含地傳達給觀者。
漸逝/36cm x28cm/紙面水彩/2020
我路過別人風景系列NO1/45cm x55cm/紙面水彩/2020
我路過別人風景系列NO2/45cm x55cm/紙本水彩/2020
窗外/160cm x130cm/紙面水彩/2020
李茂輝
城市是我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的主題,因為他離我最近、最真實。而我與這個城市之間的關系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復雜,城市在一定意義上變得越來越宏大,個人變得越來越微小,因此將兩者之間微妙的關系轉化為可視化的圖像語言是這個系列探索的方向。
宏觀與微觀·竊竊私語的圓形與條形/48cm ×62cm/紙面水彩/2021
宏觀與微觀·隱形的數字/47cm ×57cm/紙面水彩/2021
宏觀與微觀·圓狀與條狀/26cm ×36cm/紙面水彩/2020
宏觀與微觀·被包圍的房子/48cm ×62cm/紙面水彩/2021
劉明萍
嘉陽小火車,為我們展示著一段已經久遠的歷史和生活,被譽為“最后的蒸汽機”、“工業(yè)革命的活化石”。小火車記錄著一代人的生活和故事。有它自己的使命,作品在于對所經歷所感受到的事物的一個記錄。也在于畫面氣氛的營造。
嘉陽小火車/58cm x76cm/紙面水彩/2021
流年/35cm x58cm/紙面水彩/2019
三只水杯/26cm x36cm/紙面水彩/2020
綠衣女孩/26cm x36cm/紙面水彩/2020
劉怡君
新舊交融的城市場景,高樓林立或傾覆重建。這些隨處可見的日常生活圖景構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成長記憶。
日常的生活場景,通過圖像轉換的方式,呈現在二維空間中,經驗中的常見物或場景呈現出新的視覺語意——圖像與對象的關系并非只停留在客觀地再現,圖像本身產生獨立存在的個體意義,這使得審美經驗與圖像真實撕裂開來,形成視覺和心理上的疏離感。對于自我創(chuàng)作來說,圖像是自我審視和心像的投射,對圖像的表達更希望是在探求關于該場景內部秩序的思索,通過再造圖像讓場景不僅僅停留在日常形式。
日常物的慣有邏輯01/20cm x30cm/紙面水彩/2020
日常物的慣有邏輯n/20cm x30cm/紙面水彩/2020
迷藏/20cm x30cm/紙面水彩/2020
在途中尋找出口/180cm x130cm/紙面水彩/2020
非真實距離/170cm x110cm/紙面水彩/2020
閔盈
過往的時光漸漸遠去,我們也將當時的我們留在了那里,匆匆游過如同夢的大海,四處尋覓。低頭發(fā)現在即將消散的云朵里,藏著一個生活的秘密。
尋/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靜待花開No.04/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靜待花開No.05/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靜待花開No.08/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歲月可回頭No.02/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歲月可回頭No.03/56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靜守流年/180cm x150cm/紙面水彩/2020
彭春玉
一直在尋找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感,給身體里蟄伏的情緒找一個出口。很慶幸,我遇到了我繪畫的恩師,他(她)帶領我進入了繪畫這奇異的世界里。繪畫的過程,是一場靜謐的靈修過程,它讓我極盡所能,去表達、去感悟……每當我完成一幅畫,我的世界便星空深遂,生命遼闊……
散落的記憶一/61cm x41cm/紙面水彩/2020
散落的記憶二/30cm x40cm/紙面水彩/2020
花開無聲一/80cm x55cm/紙面水彩/2020
沈顯威
我常常用繪畫記錄生活中的體驗和經歷,在作品定格生活的同時,既是具體的圖像,也是找尋生活樂趣的只言片語,我會隨機嵌入些許時間性、精神性的元素在其中,就像探尋迷宮的孩子樂此不彼。
別夢依稀/126cm x38cm/紙面水彩/2020
正午/22cm x14cm/紙面水彩/2020
街景/126cm x80cm/紙面水彩/2020
礦山紀事之一/22cm x14cm/紙面水彩/2021
礦山紀事之二/22cm x14cm/紙面水彩/2021
礦山紀事之四/22cm x14cm/紙面水彩/2021
靜物/70cm x50cm/紙面水彩/2020
靜物之二/41cm x31cm/紙面水彩/2020
楊俊英
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娛樂化的時代,身邊的人、物、事、一切都可以用來娛樂。娛樂之外,恰恰就體現了人們自私冷漠的一面,活著卻無聊又麻木,精神上不安和無助,情感上自我而孤獨……我嘗試表達這些情緒,并把它們融入自己作品中。
過往/17cm x25cm/紙面水彩/2021
視線之外/58cm x78cm/紙面水彩/2020
一條線的能量/30cm x45cm/紙面水彩2020
楊梅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空間1/20cm x30cm/紙面水彩/2020
空間2/20cm x30cm/紙面水彩/2020
楊婷
生活從來就不是單調乏味的日夜,我愿在這日日夜夜里捕捉一種對味又敏銳的情緒,楊婷的作品總是把眼中的圖像世界和對童真的心理傾訴用重組的的方式去做自我表達,真實的場景與幻想的事物共存在同一個畫面,就產生了獨一無二又不可言狀的視覺感受。
晚安·好夢/60cm x140cm/紙面水彩/2021
秋千芭蕾/65cm x100cm/紙面水彩/2021
氣氛蔓延/50cm x50cm x3,60cm x150cm/紙面水彩/2020
上上下下/50cm x50cm/紙面水彩/2020
上上下下/75cm x120cm/紙面水彩/2020
楊彥琪
隨著水彩的不斷發(fā)展,其包容性越來越強,在水彩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純繪畫形式,而是可以綜合各種媒介、材料嘗試新的繪畫語言去創(chuàng)新畫面。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也不斷借鑒電影,攝影等藝術的表達方式,希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形式并有所突破。
生活中的一縷陽光/55cm x35cm/紙面水彩/2019
時代在發(fā)展/50cm x40cm/紙面水彩/2021
生命.進化/180cm x80cm/綜合材料/2020
易寒鋒
在漫長歲月里被遺留下來的小物品,滿身銹跡證明了其過往的歷史。時光正在慢慢帶走它僅存的現實!在向前生活的快節(jié)奏中我們不斷遺留過很多的東西,可能是物品,也有可能是記憶。
遺留之物/23cm x31cm/紙面水彩/2020
周繁
追求藝術的人,內心是純凈和陽光的,他們擅于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并抓住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通過勞動場景、社會發(fā)展場景、歷史事件、人物事跡等各種題材,挖掘和展現美好,把繪畫作為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絕佳方式之一;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堅守本心、追求美好,尤為可貴!愿一生深耕美好,馳而不息!
礦洞里的工具臺/53cm x72cm/紙面水彩/2020
夜幕下的樓梯/73cm x113cm/紙面水彩/2020
陽光.舞臺/73cm x113.5cm/紙面水彩/2020
(以上按照首字母順序排列)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