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這一生,畫了近 250 幅睡蓮,所以你走到哪里都能撞見。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把它當成普通的風景畫來看,這未免太過可惜。
莫奈的《睡蓮》,之所以會給人光影重疊,如夢似幻的感覺,最關鍵是因為他運用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色彩分割法”。具體是什么呢?先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睡蓮橋》。
如果你仔細去看草地那一塊,它是由紅、綠、紫等很小的筆觸組成的。這些顏色都是互相獨立的,顏料并沒有調和過,這樣做其實是為了保持色彩的亮度。
因為顏料一旦互相調和,色彩就會變得很暗。不信你將紅、黃、藍三個顏料調在一起,立馬就變成黑色了。
在傳統(tǒng)繪畫中,為了創(chuàng)造出色彩平滑過度的感覺,顏料都是要調和的。所以古典繪畫的作品,都沒有莫奈繪畫中的那種明亮。
柯羅《在巴黎蓋夫雷斯碼頭上看兌換橋》
而莫奈通過這些細小的筆觸,讓它們獨立而密集的排列著,于是就會在人的視覺系統(tǒng)里,產生視覺混合,從而達到顏色調和的效果。
撐陽傘的女人細節(jié)圖
這就是色彩分割法的最大優(yōu)勢:它既保持住了光影的亮度,也讓人感受到了色彩的豐富度。所以我們欣賞莫奈的畫作,一定要站得遠一點看。
像下面這幅《巴黎蒙托哥街》,一眼看上去都是密密麻麻的三色旗在飄揚,
畫面描繪的是 1878 年巴黎世博會結束時的盛大慶典
但如果你離它太近,看到的就只是很散亂的紅、白、藍筆觸而已,根本沒有三色旗的感覺。因為距離太近的畫,細小的筆觸就產生不了視覺混合的效果。
可想而知,莫奈的畫風在當時的法國,是死也不會被接受的。因為法國人喜歡的繪畫,都有著均衡的構圖,流暢的顏色。更重要的是,不會在畫作上留下任何筆觸。
卡巴內爾《維納斯的誕生》,1863 年
更要命的是,莫奈的畫作題材,也從不去描繪那些高大上的歷史或者神話,而是充滿現實的風景或人物。
他尤為偏愛的就是道路、橋梁和火車,這就讓莫奈顯得更激進了。因為現代工業(yè)美在當時,完全不能被理解。
阿讓特伊鐵路橋,約 1873 年
莫奈這一生,都堅持戶外作畫,因為他發(fā)現在太陽的照耀下,自然萬物不再會呈現原來的顏色——綠色的草地會泛紅光,陰影也并非完全是黑色,會夾著深紅和綠色。
所以在莫奈的畫里,可是從來沒有純黑色的。
莫奈在吉維尼的花園,1900 年
說起來,真正捧紅莫奈的是美國人。1886 年,莫奈的畫商杜朗·盧埃爾,帶著他的畫作殺去了美國,在那里舉辦了一次特展,莫奈就這樣一下子火起來了。
美國是一個全新的國家,他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美國人才不管什么古典繪畫,對于他們來說:莫奈的畫,光影和顏色都好看,題材也都是他們喜歡的現代都市生活,那這就是最棒的作品。
杜朗·盧埃爾,1831 - 1922 年
莫奈在美國火了以后,墻外開花墻內香。1900 年在法國,他的畫作參加了巴黎世博會,還在大皇宮里展出,這絕對是超高級待遇了。莫奈終于成為了那極少數的,活著就功成名就的畫家。
名利雙收之后,莫奈就開始定下心來創(chuàng)作聯畫。他會對同一主題進行反復的描繪,為的是捕捉不同時間和季節(jié)的光影變幻。而他最先畫的,就是干草堆系列。
干草堆系列,一共 25 幅
隨后他還畫過白楊樹、倫敦國會大廈,但最出彩的,絕對是魯昂大教堂系列。
這座法國最高的教堂,在莫奈筆下,感覺就像是被光影給完全融化了,讓人覺得迷離,但也無比的璀璨。
魯昂大教堂系列,一共 30 幅
其實,莫奈畫魯昂大教堂時,他在法國已經是宗師級別的了。印象派的畫風,也成為了正統(tǒng)。新一代的畫家們,自然是要出來搞事情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塞尚和高更為代表的后印象派。
可以這樣說,以莫奈為首的印象派,他們是把古典繪畫的傳統(tǒng)給拋棄了;而后印象派那幫人,他們做的更徹底,是把整個西方繪畫的傳統(tǒng)都給拋棄了。由此,開啟了現代藝術的潘多拉之盒。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