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傳》:“別人笑我忒風(fēng)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8649d78981e7409582c584c3bae7a932.jpeg)
《唐伯虎傳》,作者:孫煒,版本:中信出版集團(tuán) 2025年1月
以沈周為首的蘇州藝術(shù)圈,摒棄了文人相輕的壞傳統(tǒng),轉(zhuǎn)而營造出一種風(fēng)清月朗的風(fēng)氣。他們沒有因為唐伯虎下過詔獄而落井下石,依舊友情如故,而且時常為唐伯虎的詩畫喝彩,“延譽公卿間”,由此顯示出他們的高尚品格。反過來,唐伯虎作為一名職業(yè)書畫家,從此全心全意地投入 藝術(shù)品市場這片新天地,似絕處逢生,迎來了人生中嶄新的世界。
唐伯虎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營建一處新居,把祖?zhèn)鞯睦险尳o弟弟——名義上,在弘治十三年,唐伯虎就與唯一的弟弟唐申分了家,但事實上他們?nèi)匀簧钤谝粋屋檐下。弟弟唐申早已娶妻生子,生活的確有諸多不便。而自己家的老宅雖然破舊,有些房間在多年前就不能住人了,可是老宅畢竟寬敞些。弟弟唐申是個窩囊的男人,一方面對哥哥多有抱怨,一方面又要依賴哥哥的接濟(jì)生活。唐伯虎因此感嘆“莫言四海皆兄弟,骨肉而今冷眼看”,所以這幾年,唐伯虎一直埋頭創(chuàng)作,夜以繼日地忙著作畫攢錢。
弘治十八年,唐伯虎夢想成真。新居終于建成了,他笑逐顏開,欣然將此處命名為桃花庵別業(yè)。自會試遭遇誣陷,已經(jīng)六年。唐伯虎時年三十六歲。
桃花塢在何處?應(yīng)該離皋橋的舊居不遠(yuǎn)。皋橋老宅位于閶門之內(nèi),新居也在閶門內(nèi)。據(jù)《姑蘇志》載:唐宋時期閶門附近有條桃花河,河西北遍植桃樹,故名桃花塢。北宋太師章楶曾在此地營造桃花塢別業(yè),廣植桃李,后來全都荒廢了。《江南通志》里的記載更明確:“桃花塢在吳縣城西北隅。《南畿志》云:‘在閶門內(nèi)北城下,宋時為樞密章楶別業(yè),后為蔬圃。明唐寅于其地筑桃花庵, 庵中有夢墨亭!碧撇泶速I地,構(gòu)筑了新居桃花庵別業(yè)。
明 陳淳《桃花塢圖頁》。
桃花庵別業(yè)內(nèi)的一些建筑,顯然不是一步到位的,有些廳堂是在以后的數(shù)年間逐步建設(shè)完成的。建成之后,確實有景可觀。祝允明曾經(jīng)去拜訪過,時在正德四年的初夏。他和唐伯虎、張靈等去西山、天平山游覽,返回途中,“登岸復(fù)過子畏樓中,挑燈飲酒至二鼓”,可見唐家之樓,要比尋常人家的更壯觀。
“唐寅的‘文辭詩畫’已經(jīng)是‘四方慕之,無貴賤富貴,日詣門征索’了?磥恚 這方面的收入還不錯!彼耙呀(jīng)能在桃花塢建一座莊園了。這就是他的桃花庵,內(nèi)有學(xué)圃堂、夢墨亭、蛺蝶齋。友朋雅集, 吟詩作畫,當(dāng)然少不了美酒佳人”。除此之外,還有寤歌齋等多間房屋建筑。夢墨亭是桃花庵主要建筑,用以紀(jì)念他去福建仙游九鯉湖祈夢的往事。
唐伯虎的書房叫學(xué)圃堂,里面的陳設(shè)很是講究。即使是他自用的硯臺,也要請名家題記,然后銘刻。留傳至今的唐伯虎《行書衡山札頁》(也稱《唐寅致衡山札》),內(nèi)容就是唐伯虎請求文徵明為自己的硯臺題字:
硯后奉煩尊筆書:唐寅子畏學(xué)圃堂硯。容謝萬一。屢承左臨。感感。寅頓首。
衡山老兄先生。亦不必拘此八字,但憑尊意,一書足矣。
弘治十八年三月的一天,春風(fēng)和煦,唐伯虎推開房門,來到桃花塢小圃,滿園的桃花盛開,燦爛耀眼。他坐在桃樹之下,聞著桃花的芬芳,翹首回望新屋,想著自己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喜極之余,或許還獨飲著美酒,創(chuàng)作了那首流芳千古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風(fēng)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廣受人們的喜愛,歷久不衰。它的語言近乎民歌,淺顯樸實而又生動俏皮,富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唐伯虎在詩中不僅展現(xiàn) 出“別人笑我忒風(fēng)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浪漫風(fēng)趣情懷,更表現(xiàn)出了“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的自由精神和不屈傲骨,以及“他得驅(qū)馳我得閑”“桃花庵里桃花仙”的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經(jīng)過三十五年的人生磨礪,唐伯虎已經(jīng)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本質(zhì),過上了職業(yè)書畫家的閑適日子,盡情享受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瀟灑生活。
桃花庵別業(yè)建成之后,唐伯虎經(jīng)常呼朋喚友,招呼大家來他的新居做客,曾自作《桃花庵與祝希哲諸君同賦》五首,有名句“茅茨新卜筑,山木野花中”。另有《桃花庵與祝希哲黃云沈周同賦》五首,詩中說,“列伍分高下,杯盤集俊賢”,記錄了他們交游時的盛況。袁裘說唐伯虎的桃花庵“客嘗滿座,風(fēng)流文采,照映江左”。
夢墨亭建成之際,唐伯虎邀請王鏊長子王延喆來家里吃飯,還特意邀請了一位叫海濱的朋友作陪:
夢墨亭成,未得兄一坐。明日請子貞一飯,特求陪之。幸辰刻降重,庶燕笑竟日耳。望切望切。唐寅頓首,海濱中翰大人。
唐伯虎要求朋友上午就到,準(zhǔn)備歡聚一整天。可見,唐伯虎待客不只是吃一頓飯,真是熱情之至。
在春日的三月三日,唐伯虎還邀請了一群男女,齊來桃花塢歡聚。他因此寫有《桃花塢祓褉》,記錄了當(dāng)時“白日不停檐下轍,黃金難鑄鏡中身”的情景。詩中“扠手搖頭酒令新”的芳菲麗人,一定是青樓女。
谷雨芳菲集麗人,當(dāng)筵饾饤一時新。
轢弦護(hù)索仙韶合,扠手搖頭酒令新。
白日不停檐下轍,黃金難鑄鏡中身。
莫辭到手金螺滿,一笑從來勝是嗔。
桃花庵里除了桃樹以外,在院墻內(nèi)一隅,還有一株奇特的梅樹。王鏊曾蒞臨桃花庵,為此作《過子畏別業(yè)》。詩中,他把自己的門生唐伯虎比作東晉著名藝術(shù)家、隱士戴逵:
十月心齋戒未開,偷閑先訪戴逵來。
清溪詰曲頻回棹,矮屋虛明淺送杯。
生計城東三畝菜,吟懷墻角一株梅。
棟梁榱桷俱收盡,此地何緣有佚材。
正德壬申冬初過子畏解元城西之別業(yè),時獨有梅花一樹將開,故詩中及之。王鏊。
從詩中可知,唐伯虎的新居桃花庵臨近河流,也是商業(yè)繁華地段,但乘船進(jìn)出很不方便,河道曲折,不時需要拐彎、回棹。站在唐家的小樓上,四面的棟梁屋檐盡收眼底。王鏊因此笑談,在這樣喧鬧的地方,怎么也能出現(xiàn)安心書齋的才子呢?
王鏊的詩,不僅說到了“墻角一株梅”,還說唐伯虎在城東擁有三畝菜地,維持著唐家的生計。
無錫膠山的收藏大家安國也曾到訪桃花庵,可能是為買畫而來。他受到了唐伯虎的熱情款待,除了香銘之外,更有“詩酒放歌”。安國為此寫過一首《訪六如先生》:
桃花庵里訪高人,繞屋花開萬樹春。
詩酒放歌真是樂,圖書充棟未為貧。
功名富貴區(qū)區(qū)物,日月江山蕩蕩身。
臨別有言相贈我,野夫懷惠若懷珍。
無錫膠山安氏家族是當(dāng)時的巨富,與華氏齊名。在安國的眼里,唐伯虎的生活不僅“未為貧”,而且可以說是相當(dāng)富裕了。
在開懷暢飲之外,桃花庵還有一個待客項目,就是品茗,因為飲茶也是唐伯虎的最愛之一。
唐伯虎的畫作,有許多以飲茶為主題,反映出他對茶文化的喜愛。他在《品茶圖》上題詩曰:“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fēng)娛自嘉。” 由這首詩的后一聯(lián)可見,在唐伯虎生活的年代,中國人正在改變承襲了近千年的飲茶習(xí)慣!芭爰逡训们叭朔ā,是說唐宋以來,古人飲茶用“烹煎法”——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然后用茶碾將茶餅?zāi)氤煞勰,再用篩子篩出細(xì)末,把細(xì)末放到開水中去煮。這種方法,大致像我們今日熬制米糊,煮好后主客再舉盞飲用。而到了此時,明代人已經(jīng)開始使用“撮泡法”,即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飲茶法,類似我們今天的喝茶方式。
在唐伯虎的《烹茶圖》上可看到,桌上擺放了一把茶壺,應(yīng)是陽羨(今宜興)產(chǎn)的紫砂壺,此壺正是用“撮泡法”飲茶的壺具。而紫砂壺作為中國人最常用的茶具,就是在唐伯虎的時代開始流行起來的。
若說唐伯虎的新居桃花庵是一座莊園,可能夸張了一點,但唐伯虎的居住條件的確比尋常人家要優(yōu)渥許多?上攵,這四五年來,唐伯虎用“文辭詩畫”換回的資財是非?捎^的。
原文作者/孫煒
摘編/張進(jìn)
編輯/張進(jìn)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