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蘇軾最難超越的一首詩,開篇兩句就寫透了人生,送給身處逆境的人
蘇軾最難超越的一首詩,開篇兩句就寫透了人生,送給身處逆境的人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學(xué)家。在人生的仕途上,他屢遭貶謫,人生之路甚是坎坷磨難。
但是,艱難的處境并未讓他因此而消極沉淪,恰恰讓他能夠有沉下心來的時間,沉淀自己的人生,與人生對話,最終釋放自己。
這一切源自于蘇軾心靈深處的那一隅——率性。
蘇軾的“率性”,不是一開始便有的,而是在與人生一次次的“交流”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而成。
雖不斷遭遇打擊卻樂觀、率真情懷不變,故能體會到豐富多彩的人生生活。
而他的詩作,正是在這樣的體會當(dāng)中,時而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時而如長江大浪奔涌而來。
在蘇軾一生留下的2700多首詩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首,自認(rèn)為是其難以超越的巔峰:
《和子由黽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詩詞背景: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父子三人,赴京趕考。
經(jīng)過澠池時,曾寄宿在一座寺廟中,受一老僧殷勤招待,兄弟倆在寺壁上題了詩。
過了幾年,時間來到嘉祐六年冬,蘇軾到陜西鳳翔赴任,蘇轍一路相送至鄭州。
而蘇軾路過澠池,舊地重游,當(dāng)年招待他們的老僧已圓寂,他們曾經(jīng)留宿過的僧房,經(jīng)過多年的風(fēng)吹雨打,破敗不堪,兩人在墻上所題之詩,更是難以辨認(rèn)。
看著這眼前無常的變化,再聯(lián)想到兄弟倆這幾年的漂泊生涯,心中感慨萬千。
于是,就有了這首千古名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短促,輾轉(zhuǎn)各處,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yè),東奔西走,聚散匆匆。
這到底像什么呢?
就像在蕭瑟的冬天,鴻雁飛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跡,而后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fù)存在。
我們經(jīng)歷此生,卻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想到這里,不免感到一陣悲傷,而智慧之門也因此悄悄開啟。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鴻雁在雪地上留下片刻的指爪印痕,這是極其偶然的;
鴻雁是向東還是向西飛,它自己不會考慮也無法計較,就渺然不知去向了。
人生也有太多偶然,我們無法掌控。自然變化莫測,天災(zāi)時常光臨。既然終點都是死亡,那么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不過幾年時間,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經(jīng)死了,埋在了一座塔下。
他的笑顏、他的聲音仿佛還在眼前,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
老僧的一生,又何嘗不是雪泥鴻爪呢?
寺廟已經(jīng)破敗,看不到兄弟倆當(dāng)年題在墻壁上的詩。
那些詩句還記得很清晰吧,可眼前只有頹敗的土墻。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還記得當(dāng)年,我們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風(fēng)雪交加,路途崎嶇,蹇驢在顛簸中發(fā)出長長的嘶喊。
這就是人生路啊!
疲憊、厭倦總是難免,但總還要努力走下去。
蘇東坡這首詩偈,將人生形容得十分深刻。
人生如浮萍,隨水漂浮不知所蹤;人生也像白云,飄蕩在空中,不知何處安生?
真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鴻浩在下雪的泥土上偶爾留下了爪印,可也只是短暫的一痕,一剎那又飛走了,它哪里知道會飛到何處去?
寫下這兩句詩時,蘇軾當(dāng)時只有21歲,可在那低沉中不乏昂揚、悲涼中卻飽含達(dá)觀的詞句里,我們已能看出他一生的處世態(tài)度。
是的,雖然人生無常,在這世上的行蹤也偶然無定,留下的痕跡也不可長保,但只要有共享回憶的人,便擁有了人世間的溫馨。
這不是禪,而是人生之歌。
后來寫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也正是蘇軾。
蘇軾的詩意講完了,這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表達(dá)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最豐富、最深刻、最幽微的人性和感情。
優(yōu)美的文學(xué)藝術(shù)的魅力是恒久的、令人震撼的。
詩中有哲理,細(xì)品悟深情,通過讀詩詞,我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理解人生,也認(rèn)識自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